导图社区 Android-生理学绪论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医学微生物绪论思维导图,讲述了微生物定义、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的特点、医学微生物学等,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知识框架
生理学绪论思维导图
生理学
激素发现史
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激素-促胰液素(1902年 英国生理学家 Bayliss和Starling)
1921年,加拿大青年生理学家Banting医生和他的学生Best发现了胰岛素。
1982年,澳大利亚医生Marshall和病理学家Warren证实了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
急性动物实验
以完整动物或动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动物某些生理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实验实验,通常是破坏性的,不可逆的,可造成实验动物的死亡。
在体实验
在动物清醒或麻醉条件下手术暴露某些所研究的部位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在人为干预条件下的变化。
离体实验
从活着的或刚处死的动物身上取出所需要的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中的某些成分置于一个能保持其正常功能活动的人工环境中,观察某些人为的干预因素,对其功能活动的影响。
慢性动物实验
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且尽可能保持外环境接近于自然,以便能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的改变。
人体实验
受伦理学的限制,目前主要进行人群资料调查
研究水平
器官和系统
细胞和分子
整体
机体的内环境
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
细胞内液(ICF)占2/3
细胞外液(ECF)占1/3。
组织间液(ISF)占3/4
血浆 占1/4
少量淋巴液和脑积液
内环境
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852年,由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提出。
内环境的稳态
定义
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于1929年,美国生理学家Cannon提出。
举例
•人的正常体温在37摄氏度上下波动,但每天波动幅度不超过1摄氏度 •血浆ph可在7.35~7.45之间波动 •血钾离子浓度仅在3.5~5.5mmol/L之间。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反射
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基本结构-反射弧
感受器
接受某种刺激
传入神经
中枢
位于脑和脊髓灰质内的调节某一特定功能的神经元群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产生效应
迅速,精确,短暂
体液调节
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远距分泌
旁分泌
神经内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
缓慢,持久,弥散
自身调节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骨骼肌的初长度可增强肌肉的收缩张力
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 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从而保证肾泌尿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动脉血压改变的影响
幅度和范围都较小,但仍具有一定意义
体内的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
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血压便回降 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正反馈
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意义
“滚雪球”效应,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排尿反射 血液凝固
前馈控制系统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