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格特质流派
人格特质流派思维导图,包括特质学说、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大五人格模型、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等内容。
编辑于2021-11-19 23:01:32人格特质流派
特质学说
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任何人格特质都可以用特质连续体表示,它有一个广泛的行为范围;任何人都可以对应连续体上的某一位置;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方便进行比较。主要用来描述个体间的人格差异。
特质学说建立在两个假设上
人格特质在时间上相对稳定(不等于人格不会变化)
人格特质具有跨情景的稳定性
特征
不关心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
不关注行为机制(解释),而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
很少提及人格的变化(较少关注控制)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戈登·奥尔波特(美国)
人格结构
共同特质
是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
是个人独有的特质
首要特质
指一个人最典型的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的行为。有时候一个单一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格
如荷马式人物
核心特质
最能说明个体人格的特质
了解一个人先了解他的核心特质
每个人核心特质数量不同
次要特质
不太重要或较少表现出来的特质
两种研究方法
一般规律研究法
测量每一个人的特质,然后进行比较
研究共同特质(适用每一个人)
特殊规律研究法
研究个人特质
优势
由被研究者来决定研究哪些特质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英国)
人格结构
特质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采用因素分析(统计技术)
旨在确定组成人类人格的基本特质(根源特质)
认为某种特质与另一种特质具有相关性(如,抱负—决断/ 友好—关怀)
通过因素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16种基本要素(即根源特质)
该理论提出重要定义:
表面特质
随环境而变化的特质,是从外部可观察到的行为特质
根源特质
指那些相互联系的特质,他们以相同的原因为基础,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之下,深藏于人格结构内部,人们必须以表面特质为中介,采用因素分析法才能发现这些根源特质。特们各自独立,普遍存在与人们身上。但是各个特质在每个人身上的强度不同,这就决定了人与人在性格上的差异。
16PF测量
体质特质
由先天生物因素决定的一些特质
环境特质
由后天环境决定的特质
动力特质
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使人趋向目标
能力特质
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特质,包括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气质特质
决定情绪反应的速度和强度的特质
大五人格模型
大五人格因素(OCEAN)
这五大因素是普遍存在的,不因语言、文化、种族等的不同而不同(具有跨文化性)
开放性(Openness)
指个人经验的开放性
包括对新经验持开放、探求的态度,想象力,发散思维,好奇
低分者较为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
偏爱变化对偏爱惯例
独立对顺从
富于想象对务实
智能性倾向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指人们怎样自控和自律
高分者倾向于表现除组织能力高,做事严谨,有条理,有计划,持之以恒
低分者倾向于表现除无目标,不可信,懒惰,粗心,见异思迁等
认真对粗心
有序对无序
自律对意志薄弱
对规则认同与遵循倾向
神经质(Neuroticism)
情绪稳定性和个人调节情况
高分者情绪波动较大,经常体验到消极情绪,心理压力大
容易产生一种消极情绪的人,也更容易体验其他消极情绪
低分者表现为平静,自我调适良好,不容易产生极端和不良情绪反应
烦恼对平静
不安全感对安全感
自我同情对自我满足
情绪反应性
外向型(Extraversion)
人格的一般心理倾向
高分者爱好交际,精力充沛,乐观,友好,自信
低分者含蓄,自主,稳健,严肃,独立
内向者含蓄而非不友好,自主而非追随他人,稳健而非迟钝
宜人性(Agreeableness)
人际关系倾向
高分者表现为责任感,友好合作,乐于助人,值得信赖,易被接纳
低分者多抱有敌意,缺乏合作,为人多疑,粗鲁,喜欢控制他人
信任对怀疑
热心对冷漠
乐于助人对不合作
在工作岗位上的应用
尽责性是工作绩效的最佳预测指标
宜人性高的个体更有优势
外向的人在商界更有优势
开放性高的人在某些工作中有优势
人格因素只是影响工作绩效的一个因素而已
相关研究
成就动机
高成就动机的特点
稳健的冒险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
仅把热情集中在那些可能带来个人成就的工作上,例如需要创造性且有机会显示能力的事情
喜欢对结果进行反馈,喜欢需要对结果负责的工作
喜欢对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做出预期,并制定长远规划
对成功行为的预测
双刃剑
成就动机与高层管理者的成功无关,与基层管理者的成功呈正相关
就职演说高成就动机的总统被评为能力较弱
教养方式
在过分干预和放任自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长期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增强孩子的个人能力感,而不应该总是剥夺孩子独立性和主动性
性别文化差异
归因
归因决定我们对自己表现的感受以及将来在类似情景中我们会怎么做
归因的三个维度
稳定性
稳定(能力)——不稳定(运气)
控制点
内因(努力)——外因(难度)
可控性
可控(动机)——不可控(环境)
把成功归为内因,能增强幸福感;把失败归为不稳定因素,能带来赢得希望
成就目标
人们在成就情境中可望达到的目标
分类
掌握目标
与能力增强有关
成绩目标
为了向别人展示成绩
趋近目标
取得积极结果,如我要拿奖学金
回避目标
避免消极结果,如我不能挂科
A型人格
社会焦虑
社交焦虑者的特征
非常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对消极的自我评价线索的语气和敏感(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寻找别人拒绝自己的证据)
与人交谈时紧张、脸红、笨拙;生理唤起水平高
更少求助行为
与社交焦虑者交往,使人感到不愉快
对社交焦虑的解释
评价忧虑
对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关注,尤其是负面评价;害怕能引发别人评价的情景
应对策略
逃避——避免见面,,拒绝聚会,不发言
减少社会交往的量,如避免木管接触、缩短谈话
避免威胁——较少暴露自己,同意对方
社交焦虑者的交往方式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
对社交焦虑的干预
主要是缺少自信而不是社交技巧,真正的障碍在于发起一次谈话
情绪
情绪敏感性
每个人体验到的积极和消极情绪程度不同
情绪的强度
体验到的情绪强度不同
情绪表达
表达情绪的方式不同
有利于人际关系
对心理健康有益
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特质性乐观主义
以乐观的眼光看待生活
由文化差异
应对逆境
积极策略
回避策略
健康
防御性悲观
在过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时仍然设置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结果。对于即将来临的事件刻意产生的悲观预测。这一应对策略的完整过程包括:悲观预期、心理演练、制定计划和付诸行动。
优势
未雨绸缪,提供动力—在问题解决上更谨慎,想问题更深刻,特别是能够在困难时期保持清醒头脑,更好地应对困境
降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