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孙培青主编),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适用于学生学习了解中国教育史,欢迎点赞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的起源
中国大地最早的人类
1927年发现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猿人遗骸化石—北京人。距今四五十万年前
1964年发现的陕西省蓝田县原人头骨化石—蓝田人。距今100万年前
1965年发现的云南元谋县猿人牙齿化石—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前
1985年在巫山县(现属重庆市)发现人类的附有两颗牙齿的下颌骨的化石—巫山人。距今200万年前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是教育发展史的基本问题,也是原始社会发展史范围的问题
生物学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
心理学起源说
美国教育家孟禄
劳动起源说
俄罗斯的教育研究者
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是相适应的。社会生活需要成员学习的知识经验,都是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为身教与言传,这两方面通常是相辅而行的。
教育不仅是社会一切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且是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历史说明,生产包括两个方面,既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母系氏族公社(大约5万年前-5千年前)
父系氏族公社(大约5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生产劳动的教育
生产劳动的教育是人类初始阶段最为重要的教育,因为这是解决人类吃穿住等基本生存问题,所以生产劳动教育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也比较广泛
氏族公社时期劳动主要涉及渔猎、农耕种植以及手工艺生产等与人类的基本生存相关的生产门类
生活习俗的教育
由于农业和其他生产事业的发展,氏族公社开始选择有利的环境过定居生活,建立了氏族村落。西安半坡遗址
财产属集体所有
氏族公共事务,由氏族长管理和指挥
在氏族公社时期 生活习俗的教育主要涉及到婚姻制度、氏族的传统生活习惯等的教育
原始宗教的教育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
巫术占卜
原始艺术的教育
氏族公社成员调节精神、增强体制、欢庆丰收、祝贺胜利、欢度节日、表示友好均用歌舞表达
艺术教育并不局限于歌舞,还有绘饰与雕刻
体格和军事训练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
垄断文化成为一种政治手段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存在,是一部分人脱离生产转为劳心者成为可能。从政治需要来看,伴随军事民主制向君主制逐步转化,培养劳心者成为官吏的需求与日剧增
适应社会劳心与劳力分工的需要,教育也逐渐分化为培养劳心者的专门教育和教化劳力者的社会教育两种类型
教育的早期分化,使教育设施呈现出等级差别
教育内容变化
军事教育成为基本内容
“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强调礼乐之教
文字的产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
氏族公社末期,产生了文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文字就是一种记录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新工具,即便于知识的记录积累,又便于知识的传播,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文字的产生也促进了学校的萌芽
中国文字的发生、形成、发展有一个过程
文字的产生,文字的教学的需要。不仅对学校的产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来的文化科学及社会发展也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萌芽的传说
成均和庠都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多种活动的机构,包括当时的教育活动在内,它们虽然还不是正式的学校,但人们开始在这些地方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原始社会的教育以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为代表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教育目的的一致,教育权力平等
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教育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
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早期教育活动基本特征
教育对象的全民化
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教育场所的社会化
教育过程的终身化
教育价值的实践化
原始时期教育
产生原因
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原因是劳动工具的出现
教育的特点
主要是在劳动和生活的过程中,将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年轻人,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
教育的内容
主要是将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年轻一代,同时让他们知道群体生活的生产活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