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文地理学
本篇总结概括全书的知识要点,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编辑于2021-12-10 11:12:58人文地理学
第一板块
绪论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其人地关系的科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社会性
区域性
综合性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这一名词
古代地理学奠基者洪堡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李特尔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英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美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俄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
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
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
在竺可桢等人的推动下,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得到了发展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949-1979.经济地理学逐渐上升,人文地理学逐渐衰弱。
1980-1990.人文地理学全面复兴。
1990年以来人文地理学进入全面发展提高阶段。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
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积极参加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应用价值
人文地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而且还是一门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文化教育功能
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文地理专业人才
在年轻一代中普及人文地理知识
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
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
扩展扩散
接触扩散
等级扩散
刺激扩散
迁移扩散
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
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
和谐文化生态关系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相互整合
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区位论
行为论
文化景观论
人地关系论
人地关系论
环境决定论
可能论
适应论
生态论
环境感知论
文化决定论
和谐论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确定研究课题
国家计划科研项目
个人自拟选题
应用性协作项目
制定研究计划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经费预算说明
收集,整理资料
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典型性,充足性和可比性
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
收集资料
分析研究
研究总结,成果评审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
地理社会调查
科技文献资料法
地理文献的收集与积累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
数学模型
统计分析模型
规划与管理模型
系统分析模型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现象学方法
时间地理学方法
社会生态方法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系统分析法
系统问题的形成
系统分析
系统评价
第二板块
人口,人种和民族
人口与发展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农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奠定了人口转变理论研究的基础
人口转变模式
西北欧模式
日本模式
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
印度模式
人口与发展
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
人口与经济发展
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的测度
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迁移
是否跨国
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迁移时间
永久性迁移
季节性迁移
社会形式
个人迁移
集体迁移
自愿迁移
被迫迁移
人种
人种的划分
划分种族的标志
毛发
肤色
身高
头颅形状
鼻形
血型
指纹
世界种族的划分
白色种族群
黄色种族群
黑色种族群
棕色种族群
地理人种
亚洲地理人种
欧洲地理人种
非洲地理人种
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
印度地理人种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人种与地理环境
人种的起源与地理环境
人种的演变与地理环境
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民族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氏族,胞族,部落,部族和民族五个阶段
民族的特征
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的经济生活
共同心理素质
世界民族的分布
民族的迁移与聚集
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迁移
非洲黑人被迫迁移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向拉丁美洲迁移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的集聚
美国城乡中的其他民族聚居区
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
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与印第安人整合
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
移民与民族整合
民俗与流行文化
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民俗与环境
民居
饮食民俗
服饰民俗
流行文化
足球文化
服装与快餐文化
流行音乐的流行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农业的起源
农业起源的理论
农业起源的地点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农业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好坏参半
使得社会科学技术得到了一定发展,人类文明的出现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世界粮食生产布局
小麦的分布
水稻的分布
玉米的分布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棉花的分布
糖类作物分布
饮料作物分布
畜牧业生产布局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农业景观
农业景观是环境的镜子
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
农业区位论是对农业生产布局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工业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工业革命的前提和基础
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初期发展
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
向欧洲扩散
向北美扩散
向其他地区扩散
产业类型及其分布
第一产业中的工业
伐木业
捕捞业
采矿业
第二产业及其分布
北美工业带
欧洲工业带
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带
日本工业带
其他国家工业区
其他产业及其与工业的关系
第三产业
第四产业
第五产业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自然分布
资源条件
能源条件
市场条件
劳动力条件
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区域协作和全球一体化
工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
其他工业区位理论
工业分布的新变化
钢铁工业的变化
纺织业与成衣业的变化
汽车制造业的变化
电子信息工业
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
工业产品需求不旺
工业生产能力过剩
发达国家遇到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
聚落与城市化
聚落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分类
奥隆索城市职能分类
我国的城市职能分类
起源与发展
西方城市的发展
中国城市的发展
城镇标准
居民人口
各级行政单位
首都或某几个居民点
非农业人口比例
居民点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城市化的进程
内部市区
外围市区
郊区
逆城市化阶段
城市化的机制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原动力
工业化市直接动力
第三产业是后续动力
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
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
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进程加快
出现规模巨大的城市群
区域差异明显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倾向
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
从防卫出发选择城市
自然环境
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
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
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等级规模法则
首位城市法则
城市景观与感知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语言的产生
语言的本质及社会功能
语言具有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
预言是人们的一种思维工具,认知交流的媒介,开发智力的工具,文化传承的载体,民族心理的寄托,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
语言的发展
英语的发展
汉语的发展
世界语音分类与分布
世界语言谱系
语类
语族
语支
语种
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印欧语系
汉-藏语系
闪-含语系
乌拉尔-阿尔泰语系
非洲语系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其他语言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语言传播特性
外延性和连续性
距离衰减性
层序性和阶层性
复合性
竞争性和同化性
演化性
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自然因素的影响
社会人文因素影响
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
新来移民接受当地语言
新来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
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
新来移民到新地后形成新的语言
多语言国家出现
语言景观
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地名景观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宗教的定义及宗教在文化中的作用
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宗教分布与民族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关系
神权政治
政府与宗教
子主题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宗教组织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
宗教与文化
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宗教圣地与地理景观
宗教景观
宗教塑造的文化景观
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
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
第三版块
旅游地理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大众旅游的发展
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旅游者
国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客源地与目的地
子主题
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旅游地文化基本特征
地域性
大众性
综合性
直观性
季节性
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旅游对区域文化影响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政治与政治地理
政治地理现象
政治地理单元
政治地理结构
政治地理过程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拥有确定的领土
拥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
拥有主权
国家权利
国家权利要素
领土空间
自然资源
人口规模
经济水平
军事力量
科学技术
国民士气
政府的质量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全球地理政治格局的形成
欧洲的殖民扩张
主权国家的产生与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
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分割与控制
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一阶段:美苏主导的两级对抗格局
第二阶段:一强多级的格局
主要学说
马汉的“海权论”
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
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
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布热津斯基的跨欧亚安全体系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环境知觉与认知
地理物象
物象评价与外在行为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
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
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
距离偏移
方向偏移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行为矩阵模型
报偿矩阵模型
消费行为空间模型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增长引发的问题
对资源的压力
引起的环境问题
引起的社会问题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地理学任务
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
政治地理新现实
全球化与本土化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
地理环境,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