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交响乐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交响乐的内容,包含体裁、发展起源、发展历史、基本常识、五个器乐组、乐章的构成、主要特征等。
编辑于2021-12-20 09:04:09交响乐-尼古丁不好整理
体裁
“音画”
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为主要内容
莫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中的图画》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
“舞曲”
民族风格极浓,乐曲比较短小,感情比较单纯,旋律也比较清楚
拉威尔作的《波莱罗舞曲》
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
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
刘铁山,茅沅曲《瑶族舞曲》
有故事情节的
一般均有标题或每乐章有小标题
比才的《卡门组曲》
无故事情节的
此类音乐无标题,反映的是某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希望
贝多芬的《英雄》《命运》《合唱》
柴可夫斯基的《第五》《悲怆》
发展起源
名称
源于古希腊
古罗马时期
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15、16世纪
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
18 世纪初期
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
“快——慢——快”
18 世纪中叶
德国
曼海姆乐派
进一步的完善
近几百年
交响乐队的真正形成
海顿和莫扎特
达到最终完善的
贝多芬
双管或三管编制的交响乐队得到了基本确定
19世纪早期到晚期
交响乐队编制和组合形式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浪漫主义音乐
20世纪
大型四管交响乐队的出现
各种特性乐器的加入
发展历史
古典主义交响乐
代表
海顿(奥,1732一1809)
一生创作了100多个交响曲
“交响乐之父”
莫扎特(奥,1756一1791)
贝多芬(德,1770一1827)
浪漫主义交响音乐
代表
“歌曲大王”舒伯特(奥,1797-1828)
《未完成交响曲》
标题音乐大师柏辽兹(法,1803-1869
门德尔松(德,1809-1847)
舒曼(德,1810-1856)
首创交响诗形式的李斯特(匈,1811-1886)
法国人尊称“交响乐之父”的弗兰克(法,1822-1890)
晚期浪漫派
布鲁克纳(奥,1824-1896)
马勒(奥,1860-1911)
民族主义乐派交响音乐
民族乐派最早出现在俄国
“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的格林卡(1804一1857)
俄罗斯“强力集团”(也称“五人团”)
鲍罗丁(1833一1887)
居伊(1835—1918)
巴拉基列夫(1837一1910
穆索尔斯基(1839一1881)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1844一1908)
俄罗斯最伟大的交响音乐大师
柴可夫斯基(1840一1893)
民族乐派的兴起大大丰富了人类音乐宝库
印象主义交响音乐
兴盛于19世纪和20世纪
法国 德彪西(1862一1918)
印象主义交响音乐作品成为连接19世纪与20世纪音乐的一座桥梁
代表人物
拉维尔(法,1875一1937)
杜卡(法,1865一1935)
现代主义交响音乐
继印象主义音乐之后于20世纪兴起
表现主义音乐“新维也纳乐派”
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1874一1951)
威伯恩(1883一1945)
贝尔格(1885一1935)
我国的交响音乐
开始于二十世纪20年代
奠基者
黄自(1904-1938)
《怀旧》
《都市风光幻想曲》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以其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炽烈爱国之情的作品对我国交响乐创作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建国以来直到“文革”前
王云阶的《抗日战争交响曲》
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
罗忠铭的《第二交响曲》
李焕之的《春节序曲》
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文革以后
较高艺术水准的交响音乐作品
黄安伦的《春祭》
谭盾的《离骚》
张千一的《北方森林》
刘敦南的《山林》
基本常识
交响乐队的编制
“编制”
小规模30-50人
大规模可达上百人
五个器乐组
弦乐器组
概括
乐队的心脏----音域广,表达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体验
两把小提琴 一把中提琴 一把大提琴 涵盖了所有音域相当于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
运弓方法
跳弓----音响效果活泼、华丽、紧张
揉弓----音色丰富多彩、表达细腻
拨弦----音响轻盈动听 弦乐四重奏包含
分类
小提琴
小提琴:乐器皇后
钢 琴:乐器之王
制作工艺
面板:云杉
侧板和背板:红木和枫木
“琴皇”海菲兹《帕格尼尼第24首随想曲》
中提琴
音高比小提琴低5度 没有大提琴浑厚温柔 连接高声部和低声部
起源于
意大利
中音提琴(Alto)
次中音提琴(Tenor)
中提琴版本《帕格尼尼第24首随想曲》
大提琴
次中音以及低音乐器 与人声接近
最早出现于约1660年
“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
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圣母颂》
低音提琴
长度约两米 对演奏者有严格的身高要求 在交响乐中承担低音声部的功能 无弦律可以演奏
圣·桑《动物狂欢节》
博泰西尼《b小调第二协奏曲》、《旋律》、《爱的热情》
木管乐器组
概括
发声原理
气息震动嘴中的簧片(又叫哨片)发声
木管乐器----簧片振动发音
材质
哨片为芦苇材质,所以叫木管乐器
分类
短笛
材质
普通型: 无缝镍银管、镍银笛头,树脂管身
专业型: 上等白果木管身、纯银管身、镀金笛头、黑檀木笛头等
作品
哈恰图良(俄)《马刀舞曲》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长笛
材质
普通型:无缝镍银管
专业型:硬质真银
乌木或者椰木 低音温暖圆润 高音明亮飘逸
作品
帕胡德《巴赫无伴奏长笛奏鸣曲》
贺绿汀的《幽思》、《牧童短笛》
双簧管
材质:管体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硬木制成
作品
莫扎特,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开场
藤挂广幸,日本の四季
英国管(中音双簧管)
材质:木制
作品
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
西贝柳斯的交响诗《图奥内拉的天鹅》
乐器特色:音色近似双簧管,有忧郁,梦幻,柔和的情调
单簧管(黑管)
材质
普通型:硬制橡胶,ABS塑料,酚醛树脂等
专业型:经特殊处理的乌木,紫檀,红木或有机玻璃等
作品
德彪西 (Claude Debussy):《第一狂想曲》和《竞赛小品》
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为单簧管、巴赛特管与钢琴所作的音乐会小品》Op.113 & 114
乐器特色: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
低音单簧管
低音单簧管是由普通单簧管所演变出来的一种变种乐器
李斯特:交响诗《山上能所看见的》
大管(巴松管)
使用材质:槭科色木或枫木
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降B大调巴松管协奏曲》
铜管乐器组
特点
铜管乐器----嘴唇震动发音
雄壮、辉煌、热烈
铜管五重奏:两把小号 一把圆号 一把长号 一把大号 皮亚佐拉《自由探戈》
分类
小号
乐器特色:音色强烈、明亮了锐利、极富光辉感
使用材质:黄铜,白铜,金铜(gold brass),磷铜管或钛钢
分类
自然号(natural trumpet):小号的前身,仅能吹奏泛音,无法演奏半音阶
小号(trumpet):即常见的降B调标准小号
袖珍小号(pocket trumpet):也是降B调小号,管长相同,但号口(bell)口径一般来说稍小,管身弯曲也更多
短号(cornet):一般亦以降B调为使用主流。音色较小号柔美,受早期音乐家喜爱
高音小号(piccolo trumpet):较小号高八度,音色嘹亮,常用于古典曲目中。有多种调性
高音短号(piccolo cornet):少见,欧洲较常用
富鲁格号(Flugelhorn):或有译为柔音号,音色远较小号柔和为其特色。1990年后爵士乐常用此乐器。
海顿《E大调小号协奏曲》
短号
乐器特色:音色柔和,富有歌唱性,但不够辉煌
使用材质:磷铜管。
代表人物
阿尔班《小号-短号教程》
圆号(法国号)
使用材质:磷铜管
乐器特色:音色具有铜管的特色,但又温和高雅,带有哀愁和诗意
代表人物
J.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五重奏
J.勃拉姆斯的三重奏
莫扎特《第二圆号协奏曲》
长号
使用材质:磷铜管,镀铜或镀金,颜色呈金黄色;镀镍或镀银管,颜色呈银白色
乐器特色
音色高亢,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时又温柔委婉
德国作曲马勒创作《第三交响曲》
大号
乐器特点:管弦乐队中最大的低音部铜管乐器,音色浑厚低沉,威严庄重
分类
号键的形态
回旋式活塞的扁键号
直升式活塞的竖键号
持乐器的姿势
抱号
扛号
调性上分类
有降B调、C调、F调、降E调等多种
伏昂·威廉姆斯曾为大号谱写了一首协奏曲
上低音号
它有更广阔的低音域,音色和次中音号相仿,但更为浑厚,柔和
分类
Euphonium粗管上低音号
Baritone细管上低音号(次中音号)
我国军乐作品的代表作《欢迎进行曲》《欢送进行曲》
次中音号
音色相较上低音号更薄、更亮。为英式铜管乐团的编制乐器
打击乐乐器组
特点
交响乐队的“基石”
分类
定音鼓
两个鼓为一组,用踏板控制音高 音色柔和、丰满
常用基本奏法
单奏(节奏性伴奏)
滚奏(模仿雷声)
理查德.施特劳德交响诗《查拉图斯拉如是说》
大军鼓
鼓框用木或金属制成,两端扁平,蒙以羊皮,形如大桶
力度变化
从特弱至特强
常用基本奏法
弱奏
滚奏
强奏
炮击、雷鸣、战争、狂热等气氛
轻奏
表示神秘、庄严等情绪
小军鼓
属于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
常用基打击方法
Down stroke
Up stroke
Tap
Full stroke
乐器鼓棒
软棒
硬棒
锣
乐器特色: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低沉、洪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
分类
大锣
抄锣
小锣
掌锣
云锣
镲
镲是无固定音高乐器,所以 总的来说小镲声音最高其次是中镲,大镲的声音是最低的
响铜制,钵形,外观与钹十分相像,一般镲体较小,故民间称小钹为镲
演奏方法
平击
闷击
锤击
磨击
边击
较击
铃鼓
使用材质:鼓框:一般为木质结构;小钹:铜制;鼓皮:多用羊皮制成。
铃鼓规格
大、中、小三种规格
基本技巧
打点
Finger Roll
Thumb Roll
快速且小声时
快速且大声时
三角铁
使用材质:用细钢条弯制成三角形的打击乐器
三角铁系土耳其军乐乐器,后传入欧洲
演奏技法
单敲、双敲、三敲及滚奏等
响板
使用材质:多用红木或乌木等声音传导优良的坚硬木材制成
产生于东方的古文明地区和埃及,流传西班牙民间的打击乐器
代表
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米约的《献祭的人们》
色彩乐器组
色彩乐器,泛指音乐演出时,能同时提供光线色彩与之相配合的一些乐器与仪器
钢琴
钢琴的前身是拨弦古钢琴,也叫做羽管键琴
名称
钢琴外文名为Piano,它的全名应叫Pianoforte,意为弱强
鸦片战争后,一些外国商人看到中国的市场潜力,向中国大量出口钢琴,并宣称这是由“钢”制作的琴,所以国人便开始习惯性地称“钢琴”了
分类
三角钢琴
立式钢琴
作品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
理查德·克莱德曼《梦中的婚礼》
等等等.......
竖琴
起源于波斯
音色 高雅、清纯如珠玉般晶莹、清澈
使用材质
琴身
木制结构
琴弦.通常
高音区用尼龙弦
中音区用肠衣弦
低音区用金属缠弦
代表
莫扎特的《长笛与竖琴协奏曲》
肖斯塔科维奇《g小调第十一交响曲》
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
木琴
木琴(英语:xylophone)木琴是一种打击乐器,是由一套长方形小木块组成
基本构造
音条
琴架
共鸣筒
打棰
分类
梯形琴
横排琴
作品
G.马勒的《第六交响曲》
R.斯特劳斯的《莎乐美》
铝板钟琴
钢片琴
钢片琴为法国米斯泰尔发明。最初的发音体用一系列音叉,亦称钢叉琴
作品
首次被柴科夫斯基在舞剧《胡桃夹子》
B.巴托克的《为弦乐器 、打击乐器和钢片琴所写的音乐》
排钟
排钟(Tubular Bell )又称“管钟”,由一些长短有别的钢管或铜管组成
W.A.莫扎特歌剧《魔笛》
乐章的构成
古典交响曲
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
第一部分
(呈示部)有两个主题,两个主题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
正主题(第一主题)
副主题(第二主题),这两个主题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二部分
(展开部)就是把呈示部的主题进行不断地分裂 、模进,在配器、节奏、力度和调性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和展开
第三部分
(再现部)再现呈示部的两个主题
第二乐章
行板或慢板。抒情的、以歌唱性音乐见长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它们是轻快、幽默、典雅和风趣的
第四乐章
终曲
它通常是快板,经常采用回旋曲式(A+B+A+C+A)或者回旋奏鸣曲式
这种固定的形式,只是在古典交响乐时期,它是相对固定的。但是也有特殊的例子
作品
两个乐章
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五个乐章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的《第三交响曲》
主要特征
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
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
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
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表现手法是顿挫分明的,能将听众带入音乐意境和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