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我意识
大一心理健康第四章自我意识,讲述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内容、结构、偏差类型、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发生与发展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自我意识
概念
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心理标志
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和认识,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内容
从形式划分
生理自我
心理自我
社会自我
从自我观念划分
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
镜中自我
结构
自我认识
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首要成分,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
包括:自我感觉、概念、观察、分析、评价
自觉、独立、全面、矛盾性
自我体验
自我认识决定自我体验
深刻性、丰富性、波动性
自我调控
更主动、具有社会性
发生与发展
生理自我发展期(1~2岁)
“自我中心期”,最原始的形态
社会自我发展期(3岁~青春期)
心理自我发展期(青春期~成年)
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清晰、客观的自我认识有利于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积极的自我体验有利于调节情绪
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有利于调节行为
完善的自我意识影响心理状态
偏差类型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最冲突、最集中
自负与自卑
独立与逆反
自我中心与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