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图说世界格局
图说世界格局思维导图,讲述了难以治愈的俄罗斯病、错综复杂的中东棋局、迷雾重重的海湾之乱、难获安宁的中东地区等。
编辑于2021-12-20 19:01:21图说世界格局
作者:王伟
1. 难以治愈的俄罗斯病
1. “石油大棒”与“荷兰病”
1.1. 从古到今,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权的最终崩溃,无论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但它们的直接“死因”通常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财政枯竭——譬如1991年宣告解体的苏联
1.2. 俄罗斯的产业结构转型始终流于纸面,能源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显得过于庞大,进而对其他产业产生了“挤压”效应,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荷兰病
1.3. 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能源产业给俄罗斯制造了一个资本的“黑洞”——技术创新本质上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如果旁边一直存在一个几乎“稳赚不赔”而又利润丰厚的产业,谁会傻乎乎地去投资搞创新呢?这就导致俄罗斯时不时会爆出一些“黑科技”,但是却鲜有能够形成产业、品牌的例子
1.4. 欧盟国家30%的天然气和35%的石油依赖从俄罗斯进口,这意味着你或许不能因为他们在外交上找自己的麻烦就丢导弹过去,但在入冬以后临时检修一下燃气管道确实是做得到的——翻翻历年的新闻,我们会发现,一年的冬季往往是俄欧关系相对最“融洽”的时候
2. 一个长期的隐患——车臣
2.1. 车臣也存在一个目前伊斯兰教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口出生率高,年龄构成年轻化,但是社会经济却提供不出那么多就业岗位来消化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之前中东地区的一系列变乱,就深层次原因来说,基本都是源于这个问题
3. 令人看不到希望的未来
3.1. 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华夏之后,中国的政治疆域、文化疆域和民族疆域基本是重合的,多数时候这三者根本分不清楚
3.2. 政治其实就是一门“用人”的科学,而这门学科的首要之处,则在于平衡
3.3. 门阀对社会资源的垄断,职业官僚架空政治家实际掌控权力,除此以外,日本少子化、老龄化的问题开始日益严重,与此同时日本社会的贫富差距开始悄悄地再拉大
4. 从未放下的“核大棒”
4.1.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会单纯因为你“热爱”它,它就会主动对你投怀送抱,这其中就包括“和平
4.2. 俄罗斯有句谚语:“铁棒横扫,无可阻挡;如遇阻挡,铁棒加粗
4.3. 唯有一样资源从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趋于廉价——土地,它的价值甚至比黄金都要恒定。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的稳固和变乱,都是始于土地
2. 错综复杂的中东棋局
2.1. 先天而来的内战隐患
2.1.1. 这种以少治多的模式,其实是殖民时代欧洲殖民者惯用的手段,譬如英国人在印度扶持锡克族、比利时人在卢旺达扶持图西族……如今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的内战或是内乱,究其根由,最终都能追溯到这个问题上
2.2. 输油管道之战
2.2.1.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油价高涨的好日子就基本结束了,这里面有制造业萎缩进而对石油的需求减小的问题,也有新能源崛起的因素。而在油价下跌的同时,沙特在东亚这个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市场所占的份额也在不断下降。中、日、韩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都在不约而同地寻求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
2.2.2. 从红海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但问题在于苏伊士运河无法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如今的大型油轮动辄吨位就能达到30、40万甚至50多万吨,吨位过小会提高物流成本,而如果油轮选择从非洲好望角绕行过去,物流成本同样会急剧升高。因此直到如今,欧盟国家都依然更倾向于购买来自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虽然它们对普京“各种不爽”,但政治账最终还是要让位于经济账
2.3. 既复杂也简单的叙利亚棋局
2.3.1. 围绕着叙利亚,的确可以说存在着一个“棋局”,说白了就是一堆能源输出国想方设法要把自己的资源出口到发达的工业国,以获得更多财富。而反过来说,只要你的工业、科技足够发达,人民消费能力足够旺盛,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会有一堆原料出口国为了争夺和你做生意的机会,彼此打得头破血流,而这恰恰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文明强大的标志
2.3.2. 如果叙利亚通道打通,不但沙特等国家得偿所愿,欧盟同样可以摆脱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控制
2.3.3. 东亚和西欧是全球最大的两个能源进口市场,俄国人的原则是,永远都不能让能源出口单独依赖任何一个市场,在西欧与东亚之间,他们要保持一个平衡状态
2.3.4. 站在中国的立场来说,如果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一方占了上风,对我国的好处就是,威胁我国边疆地区稳定的三股势力会得到遏制;我们与海湾国家的石油贸易谈判会获得更多主动。除此以外,俄罗斯如果在叙利亚占得上风,美俄之间的距离,就很难走得太近,这对于我们同样是有利的
2.4.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私人军事公司参与战争
2.4.1. 关于厘金制度,我国其实并不陌生,在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由于清廷已经无力支付战争费用,于是就向地方放权,要地方豪强们自行筹集经费组建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张之洞的楚军等,都是这么来的。他们筹措军饷的途径就是厘金制度
3. 迷雾重重的海湾之乱
3.1. 压死骆驼的大部分稻草
3.1.1. 大部分国与国之间爆出的“龌龊”,基本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1%的偶发事件(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和99%的结构性矛盾(压垮骆驼的大部分稻草)
3.1.1.1. 在通常情况下,这“1%”往往更容易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重点,而真正重要的“99%”却容易为人们所忽略
4. 难获安宁的中东地区
4.1. 必争之地
4.1.1. 自古以来中东之所以战乱不断,归根结底还是其独特的地缘位置决定的。中东历来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即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简单说来,无论是走海路还是陆路,这里都是最快捷的通道
4.2. 效益最优的选择
4.2.1. 中美之间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制造业的问题。对特朗普而言,由此引发的通胀问题并不是大问题,只要收入增长能够跟上适当的通胀,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其实是有益的(这种工资与物价同步上涨的情况,在制造业快速发展时是普遍现象)
4.2.2. 从阶层来说,获益最大的是中产阶层,从产业结构来说,获益最大的是实体经济,而复兴中产重振实体经济
4.2.2.1. 不过减税带来的问题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减税减的是政府的收入,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支出也要跟着减
5. 狐狸VS恐龙
1. “廉价”是第一生产力
1.1. 相对于成本问题,“安全”“不出错”才是官方机构真正敏感的问题,这并非完全是由于“官僚主义”的问题。那些由国家力量出面推动的项目,一旦出现差池,给公众造成的心理冲击,往往会比技术层面的损失要大得多
1.2. 在经过一系列“淘汰赛”之后,最后留存的两家大企业,往往会选择建立这种事实上的联盟关系——只不过消费者们会想当然地认为人家是“冤家对头”,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2. IT公司式的运行逻辑
2.1. 所谓模块化,简单说就是让造东西就像拼装乐高积木一样。因为接口通常都是标准化的,所以同样的一个模块可以用在不同的产品之上,以此来降低成本。而就像一堆乐高积木可以拼出不同的东西来一样,模块化也大大提升了同系列产品的扩展性
2.2. SpaceX还把IT行业中的产业垂直整合带到了航天技术领域——通俗点说,就是凡是买起来觉得贵的东西,就都尽可能自己去开发和生产,当然您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2.3. IT行业常用的“迭代”设计策略,通俗地说,就是只要有了想法就立马开干,边干边测(试)、边测边干,至于事前花几年时间充分“分析、讨论、论证”,这些统统是不存在的
3. 商业逻辑与“集权主义”
3.1. 他们甚至到今天还在继续使用3.5寸软盘作为存储工具——很多“90后”“00后”也许都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而这种可靠性并非全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政治层面的问题——任何一个负责人都不愿意承担任何由改变所带来的潜在政治风险。
4. 恐龙没有消失,只是进化成了鸟
4.1. 源发性的技术,只有通过大量不计代价并且很可能无回报的投入才能有所斩获,而这显然只能由官方研究机构才能承担。而一项技术要想让更多的人获益,要想让相关产品的价格降下来,商业化则是必经之路。这二者并不矛盾
6. 刀尖上的航路
1. 海权的核心是贸易
1.1. 海权的核心是贸易,如果仅仅是用基于战时物资保障的眼光去看待它,那就彻底“南辕北辙”了
1.2. 在对外战略中,制定并且维护你所制定的规则远比单纯地分割利益要来得重要
1.3.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历来都极为看重各个海峡的缘故,因为它们都是航运中最便捷的通道
2. 海权的前提是陆权
2.1. 正是因为中东在地缘上极其重要,因此美国人才不会容忍任何一个有机会整合当地各派势力的国家存在,即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反美政权(譬如伊朗的霍梅尼),也在所不惜
3. 一条注定不会平坦的道路
3.1. 中国海军固然有后发优势,可以省去很多摸索过程,但在航母的使用中,我们终归只是一个刚入学的“新生”,这就意味着那些要用血去交的“学费”,对于中国海军来说也将不会例外
7. 从吃说起
1. 国都背后的玄机
1.1. 最符合以上三点的,就是位于陕西省的关中盆地。关中依托陕北高原、太行山脉以及秦岭等天然屏护,只要守住函谷关、武关、潼关等几处关隘,那么即便天下大乱,关陇之地也依然可以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安定的状态,而一旦越过这几处险要的关隘,等待你的将是八百里秦川沃野,而且是完完整整的一块,基本没什么地势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