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的思维导图,任何形式的技能习得,无论是去学习社交技巧还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都需要带宽。如果穷人缺乏带宽,那么他们就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实用技能。
编辑于2023-08-22 08:53:11 四川省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1. 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1. 稀缺俘获大脑(scarcity captures the mind) 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
1.1. 稀缺会俘获大脑。就像饥饿的研究对象日思夜想着食物一样,当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2. 对注意力的俘获,会改变人的体验。在诸如车祸和抢劫等短暂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件中,注意力的增强会引发研究人员所谓的“主观时间延展”现象——人们会感到这类事件的持续时间更长,因为在短时间内人们需要处理更大量的信息。同样,稀缺对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
3. 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2.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1.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这种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由于“目标抑制”的作用,人们在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的同时,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因此,专注也会导致管窥,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代价
1.1. 我们可以说稀缺令人“专注”,也可以说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只能一门心思地专注于管理手头的稀缺。“管窥”这一词语指的是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问题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即只能透过“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外的一切
1.2. 对于连糊口都成问题的农民来说,下一季的干旱或身体健康问题此刻就会显得非常抽象,就会被排除在“管子”的视野之外。对于农民现在迫切需要的东西——食物、房租、孩子的学费,保险都不能予以解决,而且还会令本已揭不开锅的家庭更加拮据
2. 截止日期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产生了时间稀缺,而它可以让人集中精力去做事
2.1. 一旦时间不够用的现实变得无法逃避,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
2.2. 无论是有关工作还是娱乐,只要时间有限,我们都会尽量将其利用得淋漓尽致。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也就是稀缺俘获大脑时所产生的积极成果。
3. 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选择。这种现象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成效;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专心致志”会令我们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3.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
1. 钱的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而时间问题则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若仅仅把稀缺现象视作压力和忧虑的结果,那就是忽视了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一方面,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们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稀缺也会导致人们的执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们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
1.1. 自我控制是心理学研究中颇有难度的领域。我们知道自我控制力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它们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评价。而自我控制力并不会一成不变:眼前的奖励(现在就能吃到棉花糖)非常有诱惑力,能获得很高的权重;遥远未来的奖励(之后得到两块棉花糖)的诱惑力就相对要小一些,权重也会低一些。当我们在抽象的未来概念中,思考关于一块棉花糖还是两块棉花糖的问题时,两块肯定比一块好。但当一块棉花糖现在就摆在我们面前时,就会一下子将未来的两块棉花糖打败
1.2. 在面对数额较小的财务问题时,穷人与富人的测验成绩会保持同步。此时,他们控制冲动的程度相同,犯错误的次数也基本相同。但数额较大的财务问题严重改变了穷人的表现。而当富裕的实验对象在面对数额较大的财务问题时,能继续表现良好,状态与遇到数额较小的财务问题时无异,也表现出了同样水平的执行控制力。而经济能力较差的实验对象,面对同等情况时的成绩却差了许多:他们变得更加冲动
4. 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
4.1. 小行李箱迫使我们认清了一个事实:装进一样东西的同时,就必须拿出另一样东西。大行李箱的主人在思考是否带上跑鞋时,只不过是在想他需不需要这双鞋;而小行李箱的主人则是在考虑,若想带上跑鞋,就需要从行李箱中拿出某样物品,以腾出空间
4.1.1. 如果你很有钱,那么喝杯酒就好像没花钱一样,因为从某种角度讲的确是这样。余闲替你埋了单。可见,余闲可以将我们从做权衡的苦差事中解脱出来。
4.1.2. 余闲能让我们轻松地避免选择负担
5. 借用与短视
5.1. 当稀缺成为带宽负担时,我们会对当下更加关注,从而导致我们产生借用行为。而当我们借用时,就是给自己的将来挖下了更深的坑。今天的稀缺,将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这样一来,向前看的能力就很可能会因管窥负担而丧失
6.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道理
6.1. 我们所谓的节俭存在着一个违背常理的推论——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钱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这样看来,我们所谓的节俭根本派不上用场。我们会花好几个小时在网络上东查西找,就只是为了从一双标价为150美元的鞋子上省出50美元;但我们却不会为了从一辆价值两万美元的汽车上省出几百美元,而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做信息搜集工作
6.1.1. 韦伯的实验说明,认知具有高度的相对性。举例来说,人眼并非曝光表[插图],对光度的判断与背景的明暗相关:如果你身处黑暗的洞穴中,即使一根火柴的光亮都足够照亮你的四周;如果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你在户外咖啡厅点燃了同样一根火柴,那就可能根本察觉不到它所发出的光亮。同样,我们所能感知的物体大小也是相对的,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
6.2. 虽然相对性认知是大脑处理信息时的固有特征,但经验与专业技能还是能让我们摆脱这一限制
6.2.1. 专业技能,也就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对认知形成改变。对音程有着专业理解的音乐家们,大脑中存在着内化的度量标准,他们不需要依靠对时间长度的直觉性进行启发式的估计
6.3. 稀缺也会迫使我们成为专家——装箱专家。在没有余闲时,我们深谙行李箱中每一寸空间的价值。穷人珍视每一元钱的价值,日理万机的人珍视每一个小时的价值,节食者珍视每一卡路里的价值
6.3.1. 穷人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他们在评估1元钱的价值时,会用上大脑中内化的衡量标准。他们并不会凭借环境去判断物品值多少钱。需求的压力始终存在于穷人心中,挥之不去,从而造就了他们自身的内化尺度。拥有内部标尺的意义在于,他们不像普通人那样容易受到背景环境的影响
6.3.2. 资源充裕意味着不需要做权衡。当在资源充裕的情况下发生购买行为时,我们感觉不到自己需要放弃任何东西。从心理上讲,这种感觉很愉快。但在做决策时,却是一种障碍。如果你不清楚自己为了获得某件东西而需要放弃什么,那么就很难想清楚这件东西的成本和价值。余闲以及权衡的缺失意味着我们无法拥有对物品进行价值判定的简单、直接的方法
6.3.3. 我们并不是说与富人比起来穷人永远更理性,而是说穷人所拥有的是一种特殊技能:他们更善于维持当下的生计。他们能让1美元发挥更大的价值,他们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这种专业技能会令他们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得更加理性,更不容易做出自相矛盾的选择。因为专注,所以拥有专业技能;因为专业,所以有了管窥之见;因为管窥,所以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后果
7. 稀缺陷阱
7.1. 当有了管窥心态时,我们就只能局部地、暂时性地解决问题。我们可能会在当下尽己所能,但到头来却会出现新问题:今天的账单迫使我们去借钱,但就会给未来创造另一份数额更大的账单
7.2. 任何一点小小的不稳定都会威胁到生存于稀缺陷阱边缘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余闲去吸收这些不稳定因素,只能任由其影响自己的生活。在《穷人的投资组合》一书中,作者指出穷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和突发事件
7.3. 我们要建立起针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如果小贩们能得到低成本贷款或建立活期储蓄账户,而且只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才使用,那么他们就有了关键时刻所需要的余闲。同样,针对一些突发事件的保险也能解决问题
8. 穷人为什么穷
8.1. 穷人做家长时更加不称职。他们对孩子更严厉,更无法从一而终,而且情感上也会更加疏离,因此也就显得没那么富有爱心。另外,穷人更容易将自身的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前一天还在因一件事情而训斥孩子,第二天又会因相反的另一件事而责备他们。穷人无法充分地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他们也不会经常辅导孩子们做功课。他们还会放任孩子们看电视,而不会给他们念故事书
8.1.1. 在对父母养育子女的建议中,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如一。如果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们的说法和行动上前后不统一,那么孩子们要面对新事物时就会觉得很难,很容易焦虑,无论是在学习规矩和行事方式,还是在寻找安全感上。但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难度
8.1.2. 良好的教养水平需要足够的带宽、复杂的决策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你需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去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你需要带着他们去看医生,为他们规划各种活动;你需要和老师谈话,贯彻学校的建议;你还需要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或者请其他人帮忙辅导功课,自己在一旁监督。不管对谁来说,这些事情做起来都不轻松——无论资源多少都一样。而当你的带宽减少时,这些事情的难度就会加倍。在面对孩子的那一刻,你没有办法表现得耐心,做不到你深知的正确之事,因为你的大脑此时根本就不够自由
8.2. 任何形式的技能习得,无论是去学习社交技巧还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都需要带宽。如果穷人缺乏带宽,那么他们就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实用技能
8.2.1. 为了加深对贫困人群的了解,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们会专注于自身的问题,会形成管窥心态,会犯错误;他们缺乏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带宽
9. 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
9.1. 稀缺陷阱的出现就源于不断的救火和管窥心态,源于人们做的事情,在“管子”视野之外都潜藏着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如果能对此进行改变,我们就能改变贫穷的逻辑根源。我们也可以去寻找问题的源头。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正式、稳定的雇佣关系,人们的收入总是起伏不定;就算在发达国家,许多低收入职工都要面对收入和薪金的不稳定问题。我们之前了解到,收入的不稳定性是人们被迫杂耍于多项事务之中的主要原因
10. 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
10.1. 我们之所以没有能力构建起余闲,是因为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当下的工作迫近而清晰,而未来的可能性并不给人以紧迫感,也难以想象
11.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11.1. 他的会议从来不会拖延——会议原定的结束时间之前5分钟,他的助理就会露面宣布:“会议还剩5分钟。”会议结束的时间一到,助理会再次出现。这种比较直接的干预方式,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也能预防稀缺陷阱的出现
11.1.1. 对稀缺进行管理,有一种简单而常常为人们所低估的方法,那就是对“管子”视野之内的事物施加影响。这就是助理能做好的事情:当主管的“管子”视野还停留在当前的会议上时,他可以将下一场会议带入主管的视野之中
11.2. 他们让农民们在现金充裕的收获之时提前购买肥料,然后在种植阶段再将肥料送达。仅仅凭借这一点改变,肯尼亚的农民们购买和使用肥料的比例就从29%一下子升到了45%,效果非常显著。可见,将重要决策的制定时机从农民缺钱、缺带宽的时间段转移到有钱、有带宽的时间段,就能避免问题的出现
11.3. 早期的资源充沛会变相鼓励人们浪费,而等到截止日期临近时,管窥心态和忽略行为又会出现。所以,将漫长的一次性截止日期改为渐进式的阶段性截止日期,有助于问题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