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作文的类型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作文的类型,包括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介绍了它们的论证、三要素、结构布局等。
编辑于2021-12-20 20:59:33作文的类型
记叙文
表达方式
叙述: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描写: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语言、动作、外貌、心里、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
议论: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抒情: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说明: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概念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写人物的经历 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线索
以时间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以一事以一物为线索
语言特点
准确、生动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作技巧
顺序法:时间由先到后,空间由近及远,逻辑依因果排列
倒序法:先叙述结果,再叙述理由或事件本身并且还需依时间的先后,空间的远近排列
侧序法:看重题意的某一点或某几点来写,其余部分带叙或不叙
带序法:记叙一人或物时,附带叙述另一人物
归类法:众多的人或物,可归类叙写。例如写我们的学校,可分成校景、上课情形,学生的活动
映衬法:对人物的褒贬,不做正面指出,而用反面的事物来衬托
细叙法:再某些细枝末节上详加叙述
表现手法
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
结构划分
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
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层次划分
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如《皇帝的新装》
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
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
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到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按表达方式的变化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应用文
请假条
“请假条”三个字要写在第一行正中
另起一行顶格写上称呼,后面用冒号
第三行空格写正文,要写清请假的原因和起止时间
正文写完要写上祝语
署名要另起一行靠后写
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方
通知
在一行正中写上“通知”二字或“紧急通知” 或“关于xx的通知”,以引起读者注意
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清时间、地点、事情 请谁参加、应注意什么,但一定要简明扼要
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写上“特此通知”
在正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出发出通知的单位和日期
被通知的单位或有关人员,可以出现在正文中, 也可以出现在第一行顶格写上,后加冒号
日记
在第一行居右写清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也可以写上当 天的天气情况,然后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入司, 也可以给日记加个标题点明主要内容
读后感或观后感
一般是先语开头写读了什么括号,可包括(书名、作者 内容、梗概等)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总的感受
接着是议(感),这是重点在引述有关重点内容或主要与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谈感想
最后是结,即总结全文,总谈感想,体会结束全文,简洁 有力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一样
书信
称呼。称呼要独立成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问候。问候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单独成行问候语不宜长,使收信人感到亲切,礼貌即可
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你对收信人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祝颂语。要单独齐行空两格写上“祝”或“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顶格相应写“上身体健康”或“敬礼”等
署名。要单独成行写在信的右下方
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方
表扬稿
名称。写在第一行正中间写上“表扬”二字
正文。要把这件事真实、完整、简洁扼要地写清楚
落款。在右下角分两行写上写稿人的姓名和写稿日期
建议书
先写上标题,再写清楚建议书是给谁写的,具体建议是什么?最后写上提议人的姓名和写作日期
说明文
三要素
内容的严密性: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欠缺无误的认识
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个部分的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说明方法
举例子:是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物,变得通俗,浅显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
画图表:用画图表的方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欠缺,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的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作比较: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列数字:运用准确的数字,使说明的事物准确化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某一特点做解释,具体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打比方:又叫打比喻,利用两种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描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具体生动,可以进行状貌描写
作引用:以资料说明,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结构
总分式
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馆》(先总体的概括在自己来说,最后再总结)
分—总,
统分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如《向沙漠进军》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如《论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向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如《向沙漠进军》
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的先后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即是按照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面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类别
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苏州园林》
事理说明文:说明文字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大自然的语言》
语言风格分
平实说明文:直接点赞的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教科书
生动说明文:并叫文艺性的说明文,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
说明特点分
自然科学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
社会科学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
议论文
论证
立论
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要求:
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
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证据
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论
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方式
提出论点
证明论点
总结论点
三要素
论点
开头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利用某个事例开头引出论点并作为事实依据,证明论点,引发出读者阅读的兴趣
引用名言提出论点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论点
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用生动比喻或故事引出论点技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结尾
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结论
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
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引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论据
道理论据
名人名言,定理,公理,俗语,谚语
事实论据
具体事实,概括事实,数字
论证
举例论证
列举……事例,正明……观点,真实可信,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
引用了……证明了……的观点,增强了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更有权威性。
比喻论证
把……比作……,证明了……观点,化枯燥为生动,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
将……和……加以比较,对比鲜明,突出强调了……观点。
结构布局
并列式结构
开头
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1
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2
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
论据+分析论证
结尾
总结全文
递进式结构
开头
提出中心论点
是什么
阐述中心论点
为什么
论述必要性、作用
怎么办
论述如何采取措施
结尾
总结全文
对照式结构
开头
提出中心论点
正面论证
论据(理论、事实)+小结
过渡
反面论证
论理(理论、事实)+小结
结尾
评析照应
递进关系
并列关系
“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如《一面》;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 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 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以时空变化划分 (2)以作者思想感情 的变化来划分 ( (3)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 分 (4)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 来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