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5 活版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在天文学方面、物理学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后退居江苏润州(今镇江市)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
沪教版八下数学 第20章 一次函数的思维导图,一般地,解析式形如y=kx+b(k,b 是常数,且k不等于0)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太空一日”是指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一天,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用“太空一日”直观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对航天英雄的赞美之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25 活版
文学常识
人物介绍
沈括
毕昇
毕昇(?—约1051),北宋工匠、发明家。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介绍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全书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 它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也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印刷术
在《辞海》中,“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 宋代庆历年间,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原文 翻译 注释
原文
板印书籍(jí),唐人尚未盛(shèng)为之。自冯瀛(yíng)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shēng),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báo)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zhī)、蜡和(huò)纸灰之类冒(mào)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yáng)之,药稍熔(róng),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dǐ)。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gēng)互用之,瞬(shùn)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 重 复 者。不 用,则 以 纸 帖 (tiè)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zhù)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土,用 讫 (qì)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cáng)。
译文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冯瀛王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子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个铁框子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按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沾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根本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注释
第一段
板印:指雕版印刷
盛为之:指大规模地做这件事
五经:指儒家的五部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第二段
一
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
胶泥:黏土
钱唇:铜钱的边缘
一印:一个字模
二
火:名词做状语,表方式,意思是"用火"
和huò:混合
冒:覆盖
范:模mú子
炀yáng:烘烤
三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混合物
镕:通 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砥:磨刀石
若...则...:如果...那么...
自:另外
四
更互:交替
就:完成
印:字印
重复者:重复的字,指一块版内重复出现的字
帖:标签,此处用作动词
五
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
奇字:生僻字
素:平时,一向
者:与"不以木为之"组成名词性词组,表原因。
木理:木头的纹理
六
兼:又
燔:烧
讫:完毕
拂:擦拭,掸去
殊:根本
第三段
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为...所...:表示被动的固定句式
宝藏(cang):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