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理论
本思维导图是作者以图文的形式整理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思维导图,内容清晰详细干货满满,需要复习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
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结,S——R联结
桑代克
尝试错误说
猫开笼取食实验
猫的学习是由刺激和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
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效果律【最重要】:S-R联结因反应后是否能获得满足的效果而定。 练习律:联结强度由练习次数多少决定,练习重复加强联结。 准备律:事先有准备
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狗的消化系统实验
UCS: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食物 UR: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 CS:食物之外的刺激 CR:食物之外刺激引起的反应 S:不直接导致狗出现放应的刺激
获得和消退律、泛化和分化律
消退:CS多次出现不伴随UCS,CR逐渐削弱至消失的过程 泛化:学会对某一特定CS做出CR后,其它与该CS类似的刺激也能引起CR。 分化/辨别:经选择性强化、消退,学会对CS和UCS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斯金纳
程序教学之父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老鼠迷箱实验
做出按压开关行为R,食物出现,这一结果促进老鼠再次做出R,提高以后类似反应发生概率
提出学习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所有行为可分应答性行为、(绝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特定刺激引起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刺激练习,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强化【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增强行为发生概率的手段
类型
正、负强化
程序
连续
断续
定时和不定时
定比率和不定比率
强化程式原则
教新任务及时强化
任务早期强化每个正确反应,随着学习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转到间隔式强化
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的方向促进或引导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除环境因素外,个人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也是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提出观察学习概念
学习规律
观察学习有四个过程
1注意、2保持、3动作再现、4动机过程
1、集中注意观察被示范的行为或活动 2、以表象或言语等符号表征形式储存所观察到的行为 3、模仿、将符号表征转化为外显活动 4、因模仿受到强化进而影响后继行为产生动机
班杜拉认为动机产生受直接、替代(间接)、自我三种强化影响。斯金纳的理论强调直接强化
直接:正确重复行为,给予强化 替代(间接):看他人因某一行为得到奖励,会受到鼓励模仿 自我:重复某一行为使TA自我价值感和兴趣得到提升而带来的强化
人本主义
马斯洛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罗杰斯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
主题
柯勒的完型-顿悟说、托尔曼认知地图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主张学习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
学习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转化:形成认知结构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是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提倡将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的中心地位
倡导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布鲁纳学习理论 的核心】
奥苏贝尔有意义发现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
实质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
表征
概念
命题
条件
客观
学习材料必须合乎一定的逻辑意义
主观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想学)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能学)
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简记)
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原则
逐渐分化原则
综合贯通原则
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
建构主义
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理论思潮,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否定白板说
基本观点
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假设,不是问题最终答案 2、知识不能精确概括世界法则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学生观
在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起重要作用
三个特性: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支架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性教学、合作学习
认知主义
学习
个体由于反复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特点
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变化
由反复经验引起
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适应现象
分类
加涅按学习结果分
言语信息的学习
智慧技能的学习
认知策略的学习
态度的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
布鲁姆按学习目标分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学习
由高到低可分六个层次
奥苏贝尔按学习方式
接受和发现;机械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