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孔孟知识点总结
考研党必看!中国教育史之孔孟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分享!下图详细介绍了孔子和孟子的教育实践、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快速了解儒家思想!
中国教育史简单框思维导图,一图整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及类型,包括原始时期、夏商时期、西周与春秋时期代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并从社会状况、生产力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总结古代教育发展的动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各个思想家
孔子
教育实践
创办私学:规模最大,学生数量最多,影响深远
编订六经(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育作用
社会
庶——劳动力
富——人民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
中国教育物质基础
教——伦理道德教育
个人
“性相近,习相远”——教育与环境的作用——打破奴隶主天性高贵的传统思想,促进了人们求学的积极性
局限性
性三品
生而知之者——上智
学而知之者——中人——有条件接受教育
困而知之者——下愚——奴隶,女子
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含义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学而优则仕
学习通向做官的途径
教育主要目的——培养官员
做官条件——优(德才兼备)
意义
打破奴隶主天性高贵的传统思想,促进了人们求学的积极性
社会需求:适用社会需要,反映了一定的规律性,直到现在还有实际意义
教育内容
六经(六艺)
《诗》——最早诗歌选集
《书》——《尚书》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子主题
《礼》——立国之本
《乐》——美育教育形式的总称
《易》——《周易》人筮之书
《春秋》——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特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劳动力
教育方法
学、思、行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启发诱导(世界最早)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训练
由博反约——复杂知识系统化
叩其两端——正反两方面考虑事物
因材施教(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
了解学生特点:谈话法,个别观察
针对性教育
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德育
内容
仁
最高道德准则
义
最高道德规范
原则
立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克己
“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立行
“言必行,行必果”
中庸
在政治和道德实践中,杜绝一切过激的行为,以恰到好处为原则
内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改过
“过则勿惮改”
教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以身作则,教学相长,爱护学生(信心,公正,关心)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无论贫富贵贱,种族,人人均可受教育
实践
有意愿“自行束修以上”,就可以成为弟子
进一步促进学术下移,满足平民入学接受教育的愿望
孟子
创办思孟学派
个人(“性善论”)
善
恻隐之心——仁
羞恶之心——义
恭敬之心——礼
是非之心——信
向善可能——善端
扩充善性,发善端
存心养性,发善端
求放心,寻找失落的良心
扩充每个人的善性,从而达到国治民安
教育目的
明人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明确了此后两千年中国古代教育的性质及宗法的社会伦理教育
论理想人格:“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穷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要求
高尚气节:不向权势低头,只向真理低头
浩然之气:崇高的精神境界
方法
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气,反求诸己
六艺
深造自得——独立思考,独立见解
盈科而进——循序渐进
教亦多术——因材施教
专心致志
顺序性——第一个论述教育经济关系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