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简单框思维导图,一图整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及类型,包括原始时期、夏商时期、西周与春秋时期代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并从社会状况、生产力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总结古代教育发展的动力
考研党必看!中国教育史之孔孟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分享!下图详细介绍了孔子和孟子的教育实践、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快速了解儒家思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教育史
原始时期的教育
产生教育现象
杨贤江
自有人时,边有教育
教育起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
母系
平等
教育内容: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体格和军事
父系
阶级分化
学校萌芽
原因
生产发展——体、脑分离
社会事务,日益复杂
文字的产生
机构
庠:养老兼教育
成均:乐教
原始社会教育特点
教育目的:一致,教育平等
教育内容:生活经验
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教育手段:言传身教
男女有别,根源在于分工
还没有专门的场所,专职员工
夏、商时期的教育
夏(启)
庠:王都——奴隶主家族(教育只是其中一项职能)——主要学习射箭
校:乡学——军事训练(原为养马)
管理:司徒
教育内容:军事,宗教,伦理,道德(明人伦)
商
类型
学(王都)
大学:瞽宗、礼乐
小学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教育,礼,乐,书,数
奴隶主:文化知识——垄断
奴隶:生产劳动——教化(平民)
西周的教育
学在官府
定义:西周重要特征,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官学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
客观原因: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社会政治经济
特征
官师合一,政教合一
主要教育内容:六艺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教育内容
生活技能与习惯
初级规则
初级数的概念、方位、时间
女性——女德
特点:男女有别,计划性
国学:王都
大学(大司乐)
类型:天子——辟雍,诸侯——泮宫
特点:等级性
内容:礼乐
小学(司徒)
内容:德行
乡学:地方
教育内容:六艺
含义:礼乐射御书数
礼:政治,道德,伦理
乐:艺术教育(诗歌,音乐,舞蹈)
射:射箭
御:驾驭马拉战场的技术
书:文字读写——《史籀篇》——最早识字课本
数:算法
特点(文事武备,诸育兼顾):道德+知识,内心修养+礼仪规范,文事+武备,传统文化+实用技能
意义: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辉煌
春秋时期的教育变革
私学兴起
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奴隶制解体——“经济下移,政治下移”——“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官学衰废,学术下移:贵族不重教育,王权衰弱,学术下移——文化职官失去原有地位
士阶层的兴起:各诸侯国为了扩张“养士”——自由民想成为士——私学
发展表现
养士之风盛行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名阴阳)
意义(特点)
打破学在官府,教师成为独立职业
教育内容:六艺——名学派思想
教育方法:教育场所不固定,人才培养和研究相结合
教育对象:扩大向平民开放,进一步学生下移
促进教育思想:促进百家争鸣——中国教育史上辉煌一笔
自由原则:自有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开辟了教育史新纪元
稷下学宫
简介:战国时期的齐国——百家争鸣的中心缩影,养士之风制度化的终极体现
性质
官家主办,私家主持(主办者:办学目标——官学,教学活动——私学)
讲学,诸述,育才,资议与一体高等学府
特点
学术自由
来者不拒,兼容并包
子主题
各派地位平等
欢迎游学,来去自由
学无常师,自由择师
不治面议论:干政议政作用突出
尊师重道,待遇优厚:政治,物质
管理规范:《弟子职》——第一个学生守则
历史意义
促进战国时期思想学术发展
体现中国古代士人独立性,创造精神
出色教育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