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一章-蕨类植物
生物第十一章蕨类植物的知识总结。蕨类植物主要特征,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和主要代表植物,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十一章-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以及真核藻类最大区别是孢子体内有了维管组织的分化,而且在形态上具有了真正的根茎叶。它们和种子植物一起总成为维管植物,但它们仍不产生种子,这也是和种子植物最大的区别之一。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和颈卵器,与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一起统称为颈卵器植物。产生孢子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孢子体
形态与营养器官
根:蕨类植物的主根均不发育,通常为不定根,具有假根
茎
气生茎(多为低等蕨类植物)
根状茎(多为高等蕨类植物)
叶
根据进化水平
小型叶
仅具有一条叶脉,无叶柄和叶隙
大型叶
是进化类型的叶,特点是叶脉具有各种分支,形成各种脉序,具有叶柄和叶隙
形态
单叶
叶柄上仅具有一个叶片
复叶
是由叶轴、叶柄、羽片、羽轴等组成
功能
营养叶
只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的功能,无生殖功能(不育叶)
孢子叶
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进行繁殖(能育叶)
同型叶
同一叶片既具有营养功能也具有繁殖功能
异型叶
蕨类植物上具有营养叶和孢子叶,二者形态上也常明显不同
维管组织
木质部
主要由(环纹、螺纹)管胞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少有导管
韧皮部
主要由筛管或管胞及韧皮薄壁细胞组成
几乎没有维管形成层和次生结构
中柱
中柱是维管植物茎初生结构中的复合组织,由中柱鞘、维管系统、髓等组成
原生中柱 (不具有髓)
两个以上的原生中柱称多体中柱
单中柱
星状中柱
编织中柱
管状中柱 (中央具有髓)
外韧维管中柱
双韧维管中柱
网状中柱
管状中柱演化而来(由于节间缩短,在髓部的外方有一圈大小不同的彼此分开的维管束)
具节中柱
中央为髓部,成熟时髓部组织破裂形成髓腔;维管束内侧形成空腔即脊腔(维管束腔)
孢子囊和孢子
孢子囊是蕨类植物孢子体上产生孢子的多细胞无性生殖器官
孢子囊的发育和结构
厚孢子囊
由孢子叶的一群细胞发育产生,孢子囊成熟时其囊壁一般为多层细胞组成 (小型叶和大型叶的原始种类)
薄孢子囊
由孢子叶的一个原始细胞发育产生,成熟时孢子囊壁只有一层 (大型叶蕨类)
孢子囊的着生位置
小型叶蕨类
2或3个孢子囊聚合形成聚囊,生长于孢子体茎枝上的二叉状小叶叶腋中的短侧枝的顶端
许多孢子叶密集于孢子体分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
孢子囊柄
大型叶蕨类
多个孢子囊聚集成孢子囊群,着生于孢子叶的背面或背面边缘
孢子
在孢子囊中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单倍体的单细胞结构。大孢子萌发产生雌配子体,小孢子萌发产生雄配子体
配子体 (叶原体)
配子体的形态和营养方式
由单倍体的孢子直接萌发产生
不含叶绿素,与真菌共生
绿色光合自养型的配子体
有性生殖器官和受精
多细胞的颈卵器和精子器
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颈卵器相对退化
有性生殖均为卵式生殖,受精过程中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完成
生活史
孢子减数分裂,世代交替(孢子体发达的异性世代交替,配子体虽小,但也可以独立生活)
生境和分布
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和主要代表植物
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
蕨类植物的主要代表植物
石松属
卷柏属
问荆
经济价值
药用
食用
指示植物
土壤指示蕨类
气候指示蕨类
矿物指示蕨类
工农业生态修复
工业:冶金工业的脱模剂、燃料
农业:叶内有共生的固氮蓝藻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可以提高稻田的氮素营养
对重金属有很强的耐受性和超富集作用
观赏价值
科学研究价值
为应用分子学的手段进行研究提供了便利
种子植物
真中柱
散生中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