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这是一篇关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大纲的思维导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为景观片和绿化片。景观篇一共有七章,绿化篇为十四章。
编辑于2021-12-28 20:26:53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第一篇 景观篇
第一章 乡村景观概述
第二章 乡村景观规划概述
第三章 乡村农业生产景观规划
第四章 乡村建筑规划布局
第五章 乡村公共空间设计
第六章 乡村公共艺术品规划
第七章 乡村景观规划与中国传统环境理论
第二篇 绿化篇
第八章 乡村绿地规划概述
第九章 村镇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第十章 村镇道路绿化
第十一章 村镇附属绿地规划
第十二章 新型农村社区绿地规划设计
第十三章 乡村庭院绿化
第十四章 村庄外围绿地规划
第一章 乡村景观概述
一、乡村景观的概念
①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
②人类的干扰强度较低,自然属性较强
③地域:泛指城市以外的景观空间
④自然景观、聚落景观、产业景观、民俗景观、语言文化景观
⑤生产、经济和生态价值,娱乐、休闲和文化等多重价值。
二、乡村景观的功能
1、生产生活功能
2、生态服务功能
3、文化维系功能
4、美学功能
三、乡村景观的分类
(一)乡村生态景观
1、乡村景观基质
山地森林基质
丘陵混农林基质
农田基质
草原基质
湿地基质
2、乡村景观廊道
自然廊道
人工廊道
3、乡村景观斑块
生活聚落
公共空间
(二)乡村生产景观
(三)乡村文化景观
1、乡村宗教景观
2、乡村民俗风情景观
3、乡村风水景观
四、乡村景观的主要特征
1、景观类型多样
2、地域差异明显
3、景观功能多样
4、景观相对稳定
5、景观生态问题严重
五、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
(一)自然环境景观要素
地质
地形地貌
土壤
气候
水体
生物
植被
动物
(二)人文实体景观要素
(三)人文精神景观要素
六、乡村景观在国内外的发展
(一)国外乡村景观的发展
1、欧洲乡村景观的发展
(1)欧洲不同国家乡村景观发展
①德国::农村更新规划,推进集约化农业与自然保护规划
②荷兰:农村土地利用、景观保护、增加户外娱乐
(2)欧洲乡村景观发展特点
①拥有相对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并在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形成风景优美的乡村景观
②法律法规
③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④以人为本理念体现在欧洲现存景观建设中
⑤公众参与
2、美国乡村景观的发展
斑块——廊道——基质 模式
3、亚洲乡村景观的发展
(1)日本乡村景观的发展
一村一品
(2)韩国乡村景观的发展
新村运动
(二)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
聚落景观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
第二章 乡村景观规划概述
一、乡村景观规划的意义
①有助于改变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城市化现象,正确引导乡村的建设与发展
②有助于充分利用乡村景观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对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三农问题提供心的思路和途径。
③协调乡村景观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乡村的生活生产上台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乡村景观规划的特点
①高度综合性
②强调景观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功能
③既协调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矛盾,有着眼于丰富生态环境。
三、乡村景观规划的一般过程
(1)景观生态系统要素分析
(2)景观生态分类
(3)景观空间结构与布局研究
(4)景观生态过程研究
(5)景观综合评价
(6)景观布局规划与生态设计
(7)乡村景观管理
表
四、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容
1、乡村景观分类体系
2、乡村景观评价体系
美学功能层次
生态功能层次
聚居条件层次
经济基础层次
3、乡村景观规划体系
(1)生态恢复与保护体系
水系景观生态恢复与保护
植物生态恢复与保护
区域圣爱廊道的建设
(2)农业景观规划体系
区域农业景观格局的调整优化
农业景观的生态设计
农业景观风貌规划
(3)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体系
乡村聚落的整合和防扩规划
乡土风貌规划
生态环保规划
基础保障设施规划
五、乡村景观规划的依据
城镇规划标准GB50188-1993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村庄景观环境工程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乡规划法规文件编制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城市绿化条例
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部分
六、乡村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乡村地域的经济功能——形成农业产业化景观
2、乡村地域的自然生态功能——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3、乡村地域的社区文化功能——保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4、乡村地域的资源载体功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5、乡村地域的聚居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乡村住民的生活质量
6、乡村地域的发展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七、乡村景观建设对策
1、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构建农村景观建设规划实施体系
表
3、积极鼓励公众参与
4、加强景观价值观念的宣传和教育
5、多渠道筹集资金
6、制定有关景观的法规和政策
7、加强乡村景观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 乡村农业生产景观规划
一、农田景观规划设计
(一)农田景观类型与特征
1、大田景观
田块设计
林网设计
道路设计
2、设施景观
3、园区景观
(二)农田景观规划设计
1、田块设计
农田景观规划设计
①保持合适的空间尺度及景观结构
②合理配制作物群体
③提升美学价值
田块设计
2、农田 防护林设计
规模农田林网
林网布置
林带方向
林带间距
林带宽度和树种
护路护沟林
设施农业区林网
道路绿化
围栏绿化
【案例】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和北石槽镇农田防护林设计
3、农田景观道路设计
规模农田景观道路
一级田间道
二级田间道
生产路
二、观光果园景观规划设计
(一)观光果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突出旅游观光主题
2、以原有绿化树种、果树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
3、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4、保护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
5、园林美学
(二)观光果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园地规划
生产用地规划
观光休闲景点和绿色规划
非生产用地规划
2、技术设计
(三)观光果园景观要素规划设计
1、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①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②合理搭配,密度适宜
③季节变化丰富,色、香、形对比和谐
④体现植物特色文化
功能分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入口及管理服务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观光采摘区
休闲体验区
科普展示区
2、地形景观
3、水体景观
原有天然水体的处理
人工水景的处理
4、建筑设施和小品景观
第四章 乡村建筑规划布局
一、乡村居住建筑
(一)乡村居住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
1、使用要求
2、环境要求
3、安全要求
消防问题
抗震要求
人防
4、经济要求
5、美观要求
(二)乡村居住建筑的布局形式
1、乡村居住建筑的选址
宅基
朝向
日照
水源
2、乡村居住建筑的布局形式
平原、水网地区建宅
带型布局
行列式布局
田块形布局
山地、丘陵地区建宅
低洼地区建宅
(三)乡村居住建筑的组成与布置方式
1、院落住宅的组成
居住部分
辅助设施
院落
2、庭院住宅的基本形式
前院式
后院式
前后院式
侧院式
3、村庄住宅的形式
独立式
并联式
联排式
二、乡村公共建筑
(一)乡村公共建筑的种类
(二)乡村公共建筑的布局原则
(三)乡村主要公共建筑的布局
1、商业服务类公共建筑的规划布局
2、行政办公机构的规划布置
3、学校的规划布置
4、卫生院的规划布置
5、集贸市场的规划布置
集贸市场分类
选址要求
用地面积
布置形式
三、乡村生产建筑
(一)乡村生产建筑的类型
(二)乡村企业生产建筑用地规划布置
1、乡村企业生产建筑用地规划布局原则
与乡村联系和分分离的原则
分类集中布置的原则
2、乡村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要求
3、乡村企业工厂总平面布置形式
周边式或沿街式
自由式
整片式
(三)畜牧场用地规划布置
1、畜牧场建筑物的布置要求
地形
采光
风向
兽医防疫和防火
紧凑布置
2、畜牧场畜舍的排列方式
3、集中主要畜牧场的规划
大型机械化养猪场的规划
乳牛场的规划
养鸡场的规划
第五章 乡村公共空间设计
一、乡村公共空间的概念和空间构成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
(二)乡村公共空间的构成
1、乡村公共空间主要功能类型
商业空间
休憩空间
交通空间
2、外部空间限定的几种方法
垂直方向的限定
水平方向的限定
各种要素的限定
3、乡村公共空间的形态构成
街道
广场
绿地
4、乡村公共空间的多义性及符合性
二、乡村公共空间设计
(一)街道
1、乡村街道的分类及特点
商业街
步行街
其他生活性用街
2、街道空间的限定
底界面
垂直界面
3、街道小品
4、街道空间的尺度与比例
5、街道的空间序列
6、街道的节点
转折
交叉
扩张
尽端
(二)广场
1、乡村广场设计的基本原理
广场的功能
广场的总体布局
广场的构思
广场的特色
2、广场的空间限定
广场的空间形态
广场的空间限定
3、乡村广场的尺度和比例
4、乡村广场设计的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要点
空间组织的具体手法
第六章 乡村公共艺术品规划
一、乡村公共艺术品的概念及特征
(一)乡村公共艺术品的概念
(二)乡村公共艺术品的特征
二、乡村公共艺术品的范畴
1、艺术品
雕塑
壁画
2、艺术设施
三、乡村公共艺术品规划
(一)乡村公共艺术品专项规划
(二)机构设置与基金建立
(三)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
第七章 乡村景观规划与中国传统环境理论
一、风水的概念
二、风水与乡村景观要素
(一)风水与选址
(二)水
(三)水口
(四)风水与建筑
(五)风水与植物
1、风水学中植物的应用
利用植物的灵性
植物哟阴阳属性及生态属性
植物之间以及万物之间,都存在“场”
形态求吉
2、植物与民宿文化
松
柏
桂
椿
梧桐
竹子
……
万年青
三、风水补救措施
1、饮水聚财
2、植树补基
3、建塔“兴文运”或“熬煞”
四、案例一——古村张谷英景观分析
1、以群山合护的要塞型涉险防卫
2、古村张谷英的地理环境意向
龙脉的意象
水的意象
砂的意象
五、案例二——岭南村落风水林
风水林的格局
群落特征
景观特色
植物种类
第八章 乡村绿地规划概述
一、乡村绿地的概念
二、乡村绿地的功能作用
1、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
2、美化环境,为乡村添景生色
3、创造经济效益
4、安全防护作用
5、可以满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社会效益
三、我国乡村绿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思想认识上的不足
乡村绿化水平普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无特色
缺乏管理
绿化不讲效益或效益不高
四、乡村绿地规划原则与程序
乡村绿地规划原则
城乡绿地一体化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绿化点、线、面结合
体现田园风光,突出农字
绿地系统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特点、乡村性质、经济水平来制定规划
实用、经济、美观三者统一
绿地要充分利用乡村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文物古迹等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少占好地和道路
乡村绿地规划程序
五、乡村绿地系统规划内容
(一)镇域范围
(二)镇区范围
六、乡村绿地的分类与绿地定额指标
(一)分类原则
以绿地的功能作为主要分类依据
全面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二)绿地分类
(三)乡村绿地的就按原则与方法
1、计算原则
2、计算方法
镇绿地
村绿地
七、乡村绿花植物(树种)规划
(一)乡村绿化植物规划的原则
1、尊重自然发展规律
2、适地适树、以本土植物为基础
3、合理搭配经济树种和农业经济作物
4、遵循节能、节水、节点及节约资源、资金和充分利用现有土地的原则
5、保护古树名木
(二)植物(树种)规划的编制内容
1、对乡村本土植被物种进行调查研究
2、根据乡村绿化类型的目标功能,选择具有不同绿化效益的植物材料,并确定响应的骨干树种
3、制定主要的树种比例
4、编制乡村绿化植物名录
八、乡村绿地规划的基础资料
(一)乡村绿地规划基础资料的收集
1、自然条件资料
地形图
气象
土壤
2、社会条件资料
3、园林绿地资料
4、技术经济资料
5、植物资料
6、绿化用地管理资料
(二)乡村绿地现状调查
1、乡村景观分布属性调查
2、乡村绿地应用植物种类调查
外业
内业
3、乡村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评估
(三)城乡绿地规划的成果
九、村庄绿化的基础模式
1、综合整治型绿化模式
2、整理推进型绿化模式
3、拆建改造型绿化模式
十、乡村绿化的管理问题与对策
1、乡村绿化的义务和责任
2、乡村绿化的管理
3、乡村绿化的经济效益
4、乡村绿化的经济落实
十一、案例——村庄绿化规划与镇社区绿化规划
(一)村庄绿化规划——北京市平谷区将军关新村绿地规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镇社区绿化规划——河北省张家口怀安县左卫镇中心社区绿地规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1、绿地系统
生态廊道
人行步道系统
绿化包围建筑
2、绿化形式
第九章 村镇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一、村镇公园绿地的特色与功能
(一)村镇公园绿地的特色
1、乡村自然与地域特色
2、农业特色
3、乡村民宿文化特色
(二)村镇公园绿地的功能
1、旅游休憩功能
2、科普教育功能
3、美化环境功能
4、文化传承功能
5、改善环境功能
二、村镇公园的绿地规划设计
(一)村镇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地域性原则
生态型原则
人本性原则
文化性原则
美学原则
(二)村镇公园规划设计
1、村镇公园的用地选择
2、村镇公园的设计元素
地形
水体
原路、广场
建筑
植物
小品设施
3、村镇公园功能分区与植物景观设计
入口区
文化娱乐区
观赏游览区
安静休息区
儿童活动区
老人活动期区
体育运动区
三、乡村河道及水岸绿地景观规划
(一)乡村河道及水岸的功能与特点
1、乡村河道及水岸的功能
2、乡村河道及水岸的特点
功能多样
河道结构自然多样
污染源复杂多样
(二)乡村河道及水岸绿地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
2、功能性原则
3、地域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三)乡村河道生态护岸
1、生态护岸设计原则
2、生态护岸设计方法
自然原型护岸-生物材料法
自然型护岸-混合材料法
台阶式人工自然护岸-坚固材料法
(四)乡村河道及水岸植物景观设计
1、不同区段的植物景观设计
生态保护时段
生态修复时段
开发利用时段
过渡时段
2、绿化模式
河流
河渠
池塘湖泊
第十章 村镇道路绿化
一、村镇道路基本类型
(一)公路
(二)村镇道路
二、村镇道路绿化设计
1、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
2、村镇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生态优先
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
注重文化性和城镇特色
资源节约
3、村镇道路绿化设计
村镇道路绿地组成及绿地率
人行道绿化带
分车绿带
交叉口绿化
路侧绿带
街头休息绿地
停车场绿化
三、村内道路绿化设计
四、村镇道路氯化树种选择原则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生物多样性
第十一章 村镇附属绿地规划
一、村镇附属绿地规划的意义与作用
(一)村镇附属绿地规划概述
(二)村镇企事业单位绿化的意义
(三)村镇企事业单位绿化的功能与作用、
1、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吸滞粉尘,过滤空气
降低噪声
卫生防护、隔离
2、促进乡村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
3、美化环境、提升单位的精神风貌
4、促进生产,保证产品质量
5、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二、村镇事业单位绿地的类型与特点
(一)村镇企事业单位绿地类型
机关单位绿地
医疗卫生单位绿地
学校、幼儿园绿地
工业企业单位绿地
其他单位绿地
(二)村镇企事业单位绿化的特点
1、单位性质决定绿化要求
2、绿化用地紧凑有限
3、植物生长条件不佳
三、村镇企事业单位绿化的基本原则
1、绿化应符合单位性质的要求
2、以植物绿化为主,体现生态效益
3、挖潜增绿,提高绿地率
4、普遍绿化,重点突出
四、村准企事业单位绿地规划设计依据与指标
(一)设计依据
单位性质及总体规划设计要求
周边用地情况
单位院内设施官网情况
气候条件和环境状况
地方农村绿化建设相关条例及管理办法
(二)相关指标
绿地率
绿化覆盖率
五、村镇企事业单位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一)机关单位绿地
单位入口绿地
办公楼前绿地
庭院绿地
道路绿地
院墙基础绿化
(二)医疗卫生单位绿地
综合医院绿地
门诊部绿地
住院部绿地
其他绿地
小型医院绿地
休养院、疗养院、敬老院绿地
休养院绿地
疗养院绿地
敬老院绿地
(三)学校、幼儿园绿地
中小学绿地
教学区绿地
体育活动区与学生生活区绿化
配套服务区及道路绿化
幼儿园、托儿所绿地
(四)工业企业单位绿地
厂前区绿地
生产区绿地
对环境有污染的生产区绿化
一般生产区绿化
对环境绿化有一定要求的生产区绿化
厂内小游园
道路绿地
仓库、料场绿地
围厂林带
围厂林带结构
围厂林带组成
(五)其他单位绿地
(六)村镇企事业单位绿化树种选择
第十二章 新型农村社区绿地规划设计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分类及特点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分类
按区域位置划分
根据村庄的整合情况划分
单村独建型新型农村社区
多村合建型新型农村社区
根据人口规模分
根据地域情况分
平原
山区 丘陵
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居民生活习惯和现有建设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分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
规模不等
基础设施相当完善
公共服务全面覆盖
居住环境优美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
二、新型农村社区绿地规划概述
(一)社区绿地的功能
生态防护功能
美化功能
使用功能
经济效益
防灾避难功能
(二)新型农村社区绿地类型
1、社区公共绿地
社区游园
组团绿地
2、宅旁绿地
3、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4、道路绿地
(三)新型农村社区绿地定额指标及规模
(四)新型农村社区绿地规划布局
社区绿地规划前的基础工作
社区绿地规划布局的原则
三、新型农村社区绿地规划设计
(一)公共绿地
社区游园
组团绿地
平台绿地
(二)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宅间绿化布置的形式
多层、低层行列式住宅群宅间宅旁绿地
周边式布置的住宅群宅间宅旁绿地
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群宅间宅旁绿地
(三)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四)道路绿地
社区级道路绿化
组团级道路绿化
宅间道路绿化
(五)活动场地
休闲场地
健身运动场地
儿童活动场地
儿童游戏场的设计原则
植物种植要求
停车场
(六)新型农村社区绿地植物配置及树种选择
植物配置的原则
植物配置方法
空间处理
线型变化
季相变化
植物选择
第十三章 乡村庭院绿化
一、我国农村庭院的结构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北方草原和林区的少数民族
二、农村庭院绿化美化与庭院经济
三、农村庭院绿化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农村庭院绿化模式
(一)农宅周边绿化
(二)农宅院落绿化
园林庭院型
花卉庭院型
果树庭院型
林果庭院型
林木庭院型
果菜间作型
(三)立体绿化
1、墙体、篱笆绿化
利用院墙和篱笆栽培攀援植物
利用特殊修建的院墙栽培经济植物
附壁立体绿化
2、廊道绿化
3、阳台、窗台绿化
阳台绿化
窗台绿化
第十四章 村庄外围绿地规划
一、村庄外围绿化的意义与功能
(一)村庄外围绿化的意义
(二)村庄外围绿化的功能
村庄外围绿化的生态功能
村庄外围绿化的生产功能
村庄外围绿化的美学功能
二、村庄外围绿化的构成
三、村庄外围绿化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
特色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村庄外围绿化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生态林地
生态保护林地
天然生态林
水土保持林
防风固沙林
荒山绿化林
特殊保护林地
(二)防护林地
水源涵养林地
其他水域保护林地
护岸林地
沿海、沿江防护林地
河流、沟渠防护绿地
道理和高压走廊防护林地
道路防护林地
铁路防护林地
高压走廊防护林地
防护林网
(三)经济生产林地
(四)其他特种用途林地
(五)天然及人工草地
(六)荒地、闲置地等未利用土地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