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BIM的深度应用趋势
BIM的深度应用趋势思维导图,包括BIM技术与GIS技术、BIM技术与3D扫描、BIM与虚拟现实技术、BIM与3D打印技术、BIM与构件库等内容。
编辑于2022-01-01 22:30:58这是一篇关于BIM技术在深化设计工作中的价值的思维导图,BIM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的设计手段,能够在施工前展示出工程竣工时的真实画面,帮助施工人员更准确地把握设计意图,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并优化空间管理。与传统的二维设计相比,BIM技术能更精确地提出机电专业的建筑结构预留、预埋条件,避免后期管线安装时出现不必要的交叉和拐弯问题,既节省了施工成本,又保证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BIM技术在现代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实现整个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这是一篇关于智慧社区三维可视化平台功能清单的思维导图,包含首页信息、党建专题、法人专题、视频监控、网格化、疫情防控、社区综治等,通过智慧社区三维可视化平台,可以实现对社区的全方位、实时、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这是一篇关于智慧供水整体解决方案的思维导图,涵盖城市供水中的水源地取水、水厂制水、管网输水、加压送水、用户用水等各个环节,实现全流程远程监管和智能联动控制,优化生产调度,保障高效供水,促进节能降耗降低产销差,是水司实现智慧化运营的重要途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BIM技术在深化设计工作中的价值的思维导图,BIM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的设计手段,能够在施工前展示出工程竣工时的真实画面,帮助施工人员更准确地把握设计意图,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并优化空间管理。与传统的二维设计相比,BIM技术能更精确地提出机电专业的建筑结构预留、预埋条件,避免后期管线安装时出现不必要的交叉和拐弯问题,既节省了施工成本,又保证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BIM技术在现代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实现整个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这是一篇关于智慧社区三维可视化平台功能清单的思维导图,包含首页信息、党建专题、法人专题、视频监控、网格化、疫情防控、社区综治等,通过智慧社区三维可视化平台,可以实现对社区的全方位、实时、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这是一篇关于智慧供水整体解决方案的思维导图,涵盖城市供水中的水源地取水、水厂制水、管网输水、加压送水、用户用水等各个环节,实现全流程远程监管和智能联动控制,优化生产调度,保障高效供水,促进节能降耗降低产销差,是水司实现智慧化运营的重要途径。
BIM+
BIM技术与装配式结构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法相比,装配式RC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因为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声,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且,装配式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缩短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另外,装配式结构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竹木材、废弃混凝土等。 2013年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推动建筑工业化”列为十大重要任务之一,同年11月7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中建言“建筑产业化”,这标志着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已成为最高级别国家共识,也是国家首次将建筑产业化落实到政策扶持的有效举措。随着政府对建筑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建筑信息化水平低已经成为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应用BIM技术提高建筑产业信息化水平,推进建筑产业化向更高阶段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利用BIM技术能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将生产过程中的上下游企业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借助BIM技术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设计,使得图纸生成、修改的效率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克服了传统拆分设计中的图纸量大,修改困难的难题;钢筋的参数化设计提高了钢筋设计精确性,加大了可施工性。加上时间进度的4D模拟,进行虛拟化施工,提高了现场施工管理的水平,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图纸变更和施工现场的返工,节约了投资。因此,BIM技术的使用能够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提供有效帮助,使得装配式工程精细化这一特点更为容易体现,进而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建筑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BIM与构件库
当前,设计行业正在进行着第二次技术变革,基于BIM理念的三维化设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设计院、施工企业和业主所接受,BIM技术是解决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的有效手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推广BIM技术等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外的BIM实践也证明,BIM能够有效解决行业上下游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作问题。目前国内流行的建筑行业BIM类软件均是以搭积木方式实现建模,是以构件(比如Revit称之为“族”、PDMS称之为“元件”)为基础。含有BIM信息的构件不但可以为工业化制造、计算选型、快速建模、算量计价等提供支撑,也为后期运营维护提供必不可少的信息数据。信息化是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设备数据库如果能有效地和BIM设计软件物联网等融合,无论是工程建设行业运作效率的提高,还是对设备厂商的设备推广,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BIM设计时代已经到来,工程建设工业化是大势所趋,构件是建立BIM模型和实现工业化建造的基础,BIM设计效率的提高取决于BIM构件库的完备水平,对这一重要知识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和使用,是提高设计院设计效率,保障交付成果的规范性与完整性的重要方法。因此,高效的构件库管理系统是企业BIM化设计的必备利器。
BIM与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是以三維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或粉末熔钧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方面的前沿技术。 BIM与3D打印的集成应用,主要是在设计阶段利用3D打印机将BIM模型微缩打印出来,供方案展示、审查和进行模拟分析;在建造阶段采用3D打印机直接将BIM模型打印成实体构件和整体建筑,部分替代传统施工工艺来建造建筑。BIM与3D打印的集成应用,可谓两种革命性技术的结合,为建筑从设计方案到实物的过程开辟了一条高速公路,也为复杂构件的加工制作提供了更高效的方案。目前,BIM与3D打印技术集成应用有三种模式:基于BIM的整体建筑3D打印、基于BIM和3D打印制作复杂构件、基于BIM和3D打印的施工单位案实物模型展示。 基于BIM的整体建筑3D打印。应用BIM进行建筑设计,将设计模型交付专用3D打印机,打印出整体建筑物.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建造房屋,可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作业过程基本不产生扬尘和建筑垃圾,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工艺,在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方面较传统工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基于BIM和3D打印制作复杂构件。传统工艺制作复杂构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精度和美观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差。面3D打印机由计算机操控,只要有数据支撑,便可将任何复杂的异型构件快速。精确地制造出来。BIM与3D打印技术集成进行复杂构件制作,不再需要复杂的工艺、措施和模具,只需将构件的BIM模型发送到3D打印机,短时间内即可将复杂构件打印出来,缩短了加工周期降低了成本,且精度非常高,可以保障复杂异型构件几何尺寸的推确性和实体质量。 基于BIM和3D打印的施工单位案实物模型展示。用三维打印制作的施工单位案微缩模型,可以辅助施工人员更为直观地理解方案内容,携带、展示不需要依赖计算机或其他硬件设备,还可以360°全视角观察,克服了打印3D图片和三维视频角度单一的缺点。 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现阶段BIM与3D打印技术集成存在的许多技术问题将会得到解决,3D打印机和打印材料价格也会趋于合理,应用成本下降也会扩大三维打印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施工行业的自动化水平。虽然在普通民用建筑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性方面,3D打印建筑较工业化预制生产没有优势,但在个性化、小数量的建筑上,3D打印的优势非常明显。随着个性化定制建筑市杨的兴起,3D打印建筑在这一领域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BIM与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也称作虚拟环境或虚拟真实环境,是一种三维环境技术,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为一体,借此产生逼真的视、听、触、力等三维感觉环境,形成一种虚拟世界。虚拟现实技术是人们运用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的可视化操作,与传统的人机界面以及流行的视窗操作相比,虚拟现实在技术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BIM技术的理念是建立涵盖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模型信息库,并实现各个阶段,不同专业之间基于模型的信息集成和共享。BIM与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虚拟场景构建、旌工进度模拟、复杂局部施工单位案模拟、施工成本模拟,多维模型信息联合模拟以及交互式场景浸游,目的是应用BIM信息库,辅助虛拟现实技术更好地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应用。 BIM与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应用,可提高模拟的真实性。传统的二维,三维表达方式,只能传递建筑物单一尺度的部分信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展示一栋活生生的虚拟建筑物,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且,可以将任意相关信息整合到已建立的虚拟场景中,进行多维模型信息联合模拟。可以实时、任意视角查看各种信息与模型的关系,指导设计、施工,辅助监理、监测人员开展相关工作。 BIM与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应用,可有效支持项目成本管控。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工程项目大约有30%的施工过程需要返工、60%的劳动力资源被浪费、10%的材料被损失浪费。不难推算,在庞大的建筑施工行业中每年约有万亿元的资金流失。BIM与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应用,通过模拟工程项目的建造过程,在实际施工前即可确定施工单位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可减少或避免设计中存在的大多数错误;可以方便地分析出施工工序的合理性,生成对应的采购计划和财务分析费用列表,高效地优化施工单位案;还可以提前发现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对设计、预算、进度等属性及时更新,并保证获得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两者集成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少建筑施工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低效、浪费和返工现象,大大缩短项目计划和预算编制的时间,提高计划和预算的准确性。 BIM与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应用,可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在施工之前,将施工过程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仿真演示,可以提前发现并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管线碰撞,构件安装错误等,以便指导施工和制订最佳施工单位案,从整体上提高建筑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消除安全隐患,并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与时间耗费。 BIM与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应用,可提高模拟工作中的可交互性。在虚拟的三维场景中,可以实时地切换不同的施工单位案,在同一个观察点或同一个观察序列中感受不同的施工过程,有助于比较不同施工单位案的优势与不足,以确定最佳施工单位案。同时,还可以对某个特定的局部进行修改,并实时地与修改前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此外,还可以直接观察整个施工过程的三维虛拟环境,快速查看到不合理或者错误之处,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返工。 虚拟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城的应用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在未来的设计、施工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必将推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迈人一个崭部的时代。
BIM技术与3D扫描
3D扫描是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主要用于对物体空间外形、结构及色彩进行扫描,以获得物体表面的空间坐标,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使用方便等优点,且其测量结果可直接与多种软件接口。3D激光扫描技术又被称为实景复制技术,采用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可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量对象表面的3D坐标数据,为快速建立物体的3D影像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3D激光扫描技术可有效完整地记录工程现场复杂的情况,通过与设计模型进行对比,直观地反映出现场真实的施工情况,为工程检验等工作带来巨大帮助。同时,针对一些古建类建筑,3D激光扫描技术可快速准确地形成电子化记录,形成数字化存档信息,方便后续的修繕改造等工作。此外,对于现场难以修改的施工现状,可通过三维徽光扫描技术得到现场真实信息,为其量身定做装饰构件等材料。 BIM与3D扫描技术的集成,是将BIM模型与所对应的3D扫描模型进行对比、转化和协调,达到轴助工程质量检查、快速建模。减少返工的目的,可解决很多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建筑施工领城,在施工质量检测、辅助实际工程量统计、钢结构预拼装等方面体现出较大价值。例如,将施工现场的3D激光扫描结果与BIM模型进行对比,可检查现场施工情况与模型、图纸的差别,协助发现现场施工中的问题,这在传统方式下需要工作人员拿着图纸、皮尺在现场检查,费时又费力。 再如,针对土方开挖工程中较难统计测算土方工程量的问题,可在开挖完成后对现场基坑进行3D激光扫描,基于点云数据进行3D建模,再利用BIM软件快速测算实际模型体积,并计算现场基坑的实际挖掘土方量。此外,通过与设计模型进行对比,还可以直观了解基坑挖掘质量等其他信息。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引入大空间3D激光扫描技术,通过获取复杂的现场环境及空间目标的3D立体信息,快速重构目标的3D模型及线、面、体、空间等各种带有3D坐标的数据,再现客观事物真实的形态特性。同时,将依据点云建立的3D模型与原设计模型进行对比,检查现场施工情况,并通过采集现场真实的管线及龙骨数据建立模型,作为后期装饰等专业深化设计的基础。BIM与3D扫描技术的集成应用,不仅提高了该项目的施工质量检查效率和准确性,也为装饰等专业深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BIM技术与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管理地理空间分布數据的计算机信息累统,以直观的地理图形方式获取,存储、管理、计算、分析和显示与地球表面位置相关的各种数据,英文缩写为GIS。BIM 与GIS集成应用,是通过数据集成、系统集成或应用集成来实现的,可在BIM应用中集成GIS,也可以在GIS应用中集成BIM,或是BIM与GIS深度集成,以发挥各自优势,拓展应用领城。目前,兩者集成在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分析、城市微环境分析,市政管网管理,住宅小区规划、数字防灾、既有建筑改造等诸多领域有所应用,与各自单独应用相比,在建模质量、分析精度、决策效率、成本控制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BIM与GIS集成应用,可提高长线工程和大规模区域性工程的管理能力。BIM的应用对象往往是单个建筑物,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宏观尺度上的功能,可将BIM的应用范围扩展到道路、铁路、隧道、水电、港口等工程领城。如邢汾高速公路项目开展BIM与GIS集成应用。实现了基于GIS的全线宏观管理、基于BIM的标段管理以及桥隧精细管理相结合的多层次施工管理。 BIM与GIS集成应用,可增强大规模公共设施的管理能力。现阶段,BIM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施工阶段,而两者集成应用可解决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及基础设施的BIM运维管理,将BIM应用延伸到运维阶段。如昆明新机场项目将两者集成应用,成功开发了机场航站楼运维管理系统,实现了航站楼、物业、机电,流程、库存、报修与巡检等日常运维管理和信息动态查询。 BIM与GIS集成应用,还可以拓宽和优化各自的应用功能。导航是GIS应用的一个重要但仅功能、限于室外。两者集成应用,不仅可以将GIS的导航功能拓展到室内,还可以优化GIS已有的功能。如利用BIM模型对室内信息的精细描述,可以保证在发生火灾时室内逃生路径是最合理的,而不再只是路径最短。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BIM与GIS集成应用,将改变两者的应用模式,向者网络服务的方向发展。当前,BIM和GIS不约而同地开始融合云计算这项新技术,分别出现了“云BIM"和“云GIS"的概念,云计算的引人将使BIM和GIS的数据存储方式发生改变,数据量级也将得到提升,其应用也会得到跨越式发展。
BIM技术与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述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BIM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它重新整合了建筑设计的流程,其所涉及的建筑生命周期管理(BLM),又恰好是绿色建筑设计关注和影响的对象,真实的BIM数据和丰富的构件信息给各种绿色分析软件以强 大的数据支持,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BIM的某些特性(如参数化、构件库等)使建筑设计及后续流程针对上述分析的结果,有非常及时和高效的反馈。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跨学科、跨阶段的综合性设计过程,而BIM模型刚好顺应需求,实现了单一数据平台上各个工种的协调设计和数据集中。BIM的实施,能将建筑各项物理信息分析从设计后期显著提前,有助丁建筑师在方案,甚至概念设计阶段进行绿色建筑相关的决策。 另外,BIM技术提供了可视化的模型和准确的数字信息统计,将整个建筑的建造模型摆在人们面前,立体的三维感增加人们的视觉冲击和图像印象。而绿色建筑则是根据现代的环保理念提出的,主要是运用高科技设备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应用主要通过数字化的建筑模型、全方位的协调处理、环保理念的渗透三个方面来进行,实现绿色建筑的环保和节约资源的原始目标,对干整个緑色建筑的设计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总之,结合BIM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的系统性方案,也让绿色建筑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BIM技术与EPC
EPC ( Engineeri 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工程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暈、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它是以实现“项目功能”为最终目标,是我国目前推行总承包模式最主要的一种。较传统设计和施工分离承包模式,业主方能够摆脱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杂乱事务,避免人员与资金的浪费;总承包商能够有效减少工程变更、争议、纠纷和索赔的耗费,使资金、技术、管理各个环节衔接里加紧密;同时,更有利于提高分包商的专业化程度,从而体现EPC工程总承包方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EPC总承包越来越被发包人、投资者所欢迎,也被政府有关部门所看重并大力推行。 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EPC总承包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技术含量高、各部分联系密切的项目,业主往往更希望由一家承包商完成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根据美国设计建造学会(DBIA)的预测,未来工程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项目数将超过以业主分别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设计、施工合同为特征的传统建设模式所占比例。大型工程项目多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给业主和承包商带来了充分的便利和可观效益,同时也给项目管理程序和手段,尤其是项目信息的集成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为工程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各方之间信息交流的透明性和时效性是否能得到满足。 工程管理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成本的增加、工期的延误等都与项目组织中的信息交流问题有关。传统工程管理组织中信息内容的缺失、扭曲以及传递过程的延误和信息获得成本过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项目参与各方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也给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预留了广阔的空间。把EPC项目生命周期所产生的大量图纸、报表数据融人以时间、费用为维度进展的4D、5D模型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诸多环节,整合业主、EPC总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等各方 的信息,增强项目信息的共享和互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结合今后的发展目标及重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为:“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同时提出,在专项信息技术应用上,“加快推广BIM、协同设计、移动通信、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等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改进传统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BIM技术与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以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和信息资源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终端使用。 BIM与云计算集成应用,是利用云计算的优势将BIM应用转化为BIM云服务,基于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可将BIM应用中计算量大且复杂的工作转移到云端,以提升计算效率;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数据存储能力,可将BIM模型及其相关的业务数据同步到云端,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访问并与协作者共享;云计算使得BIM技术走出办公室,用户在施工现场可通过移动设备随时连接云服务,及时获取所需的BIM数据和服务等。 根据云的形态和规模,BIM与云计算集成应用将经历初级、中级和高级发展阶段。初级阶段以项目协同平台为标志,主要厂商的BIM应用通过接入项目协同平台,初步形成文档协作级别的BIM应用;中级阶段以模型信息平台为标志,合作厂商基于共同的模型信息平台开发BIM应用,并组合形成构件协作级别的BIM应用;高级阶段以开放平台为标志,用户可根据差异化需要从BIM云平台上获取所需的BIM应用,并形成自定义的BIM应用 需的BIM应用,并形成自定义的BIM应用分享。
BIM技术与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BIM与物联网集成应用,实质上是建筑全过程信息的集成与融合。BIM技术发挥上层信息集成、交互、展示和管理的作用,而物联网技术则承担底层信息感知、采集、传递、监控的功能。两者集成应用可以实现建筑全过程“信息流闭环”,实现虚拟信息化管理与实体环境硬件之间的有机融合。目前BIM在设计阶段应用较多,并开始向建造和运维阶段应用延伸。物联网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建造和运维阶段,两者集成应用将会产生极大的价值。 在工程建设阶段,两者集成应用可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力,确定合理的施工进度,支持有效的成本控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如临边洞口防护不到位、部分作业人员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等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无处不在,基于BIM的物联网应用可实时发现这些隐患并报警提示。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身份识别牌上安装的无线射频识别,可在BIM系统中实现精确定位,如果作业行为不符合相关规定,身份识别牌与BIM系统中相关定位会同时报警,管理人员可精准定位隐患位置,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在建筑运维阶段,两者集成应用可提高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效率,提升重要资产的监控水平,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并支持智能家居。 BIM与物联网集成应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数据交换、存储、交付、分类和编码、应用等系统化、可实施操作的集成和实施标准,且面临着法律法规、建筑业现行商业模式、BIM应用软件等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将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解决。BIM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势必将智能建造提升到智慧建造的新高度,开创智慧建筑新时代,是未来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未来建筑智能化系统,将会出现以物联网为核心,以功能分类、相互通信兼容为主要特点的建筑“智慧化"大控制系统。
BIM技术与数字化加工
数字化是将不同类型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将这些数字保存在适当的模型中,再将模型引人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过程。数字化加工则是在应用已经建立的数字模型基础上,利用生产设备完成对产品的加工。 BIM与数字化加工集成,意昧着将BIM模型中的数据转换成数字化加工所需的数字模型,制造设备可根据该模型进行数字化加工。目前,主要应用在预制混凝土板生产、管线预制加工和钢结构加工3个方面。一方面,工厂精密机械自动完成建筑物构件的预制加工,不仅制造出的构件误差小,生产效率也可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建筑中的门窗,整体卫浴.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许多构件,均可异地加工,再被运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既可缩短建造工期,也容易掌控质量。 例如,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为超高层项目,有十几万平方米风管加工制作安装量,如果采用传统的现场加工制作安装方法,不仅大量占用现场场地,而且受垂直运输影响,效率低下。为此,该项目探索基于BIM的风管工厂化预制加工技术,将制作工序移至场外,由专门加工流水线高效切割完成风管制于BIM的风管工厂化预制加工技术,将制作工序移至场外,由专门加工流水线高效切割完成风管制作,再运至现场指定楼层完成组合拼装。在此过程中依靠BIM技术进行预制分段和现场施工误差测控,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未来,将以建筑产品三维模型为基础,进-一步加人资料、构件制造、构件物流、构件装置以及工期、成本等信息,以可视化的方法完成BIM与数字化加工的融合。同时,更加广泛地发展和应用BIM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集成,进一步拓展信息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与/BIM技术的融合。
BIM技术与 智能全站仪
施工技术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包括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建筑物的放样、施工期间的变形观测和竣工测量等内容。近年来,外观造型复杂的超大、超高建筑日益增多,测量放样主要使用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全站仪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型全站仪由马达驱动,在相关应用程序控制下,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可自动完成多个,目标的识別、照准与测压。且在无反射棱镜的情况下可对一般目标宜接测距。 BIM与智能型全站仪集成应用,是通过对软件、硬件进行整合,将BIM模型带入施工现场,利用模型中的三维空间坐标数据驱动智能型全站仪进行测量。两者集成应用,将现场测绘所得的实际建造结构信息与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对比,核对现场施工环境与BIM模用之间的偏差,为机电、精装、幕墙等专业的深化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基于智能型全站仪高效精准的放样定位功能,结合施工现场轴线网、控制点及标高控制线,可高效快速地将设计成果在施工现场进行标定,实现精确的施工放样,并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直观的施工指导。此外,基于智能型全站仪精确的现场数据采集功能,在施工完成后对现场实物进行实测实量,通过对实测数据与设计数据进行对比,检査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与传统放样方法相比,BIM与智能型全站仪集成放样,精度可控制在3mm以内。而一般建筑施工要求的精度在1〜2cm,远超传统施工精度。传统放样最少要两人操作,BIM与智能型全站仪集成放样, 一人一天可完成几百个点的精确定位,效率是传统方法的6〜7倍。 目前,国外已有很多企业在施工中将BIM与智能型全站仪集成应用进行测量放样,而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只有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和北京望京SOHO等少数项目应用。未来,两者集成应用将与云技术进一步结合,使移动终端与云端的数据实现双向同步;还将与项目质量管控进一步融合,使质量控制和模型修正无缝融合原有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BIM的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