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声的世界
初二物理思维导图——声的世界 1~3节,包括:第—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初二物理——多彩的光。平面镜成像:1.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声的世界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放大法:将微小的变化放大呈现以便于观察和研究
放大法的作用:放大实验现象以便于观察
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原来发出的声音还在向远处传播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
固体
液体
气体(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注:真空不能传声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回声
人耳分辨回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17m,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
回声测距:s=1/2vt(t为发出声音至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响度(声音的强弱)
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大的波形更高一些,声音振幅较大
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小的波形更低一些,声音的振幅较小
与声音的传播距离有关
与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
单位:分贝(dB)
睡眠较为理想的环境:30~40dB
睡眠环境:≤50dB
工作学习<70dB
人不能长时间处于声音高于90dB的环境中
0dB:刚好引起鼓膜振动的声音强弱
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越快, 音调就越高
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较高
物体振动越慢, 音调就越低
低音调的波形更稀疏一些,声音的频率较低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 称为频率
弦乐器的音调
琴弦粗细
越粗音调越低
越细音调越高
琴弦长短
越长音调越低
越短音调越高
琴弦松紧
越松音调越低
越紧音调越高
管乐器的音调
空气柱长短
空气较少时, 振动较快, 听到声音音调较高
空气较多时, 振动较慢, 听到声音音调较低
单位:赫兹(Hz)
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的防治
物理学角度
发音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
环境保护角度
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工作 学习的声音称为噪声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人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振动引起听觉
防治噪声的途径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噪声的分类
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生活噪声
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
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
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超声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
作用
超声在生产、医疗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超声雷达(声呐)
2.超声诊断仪(B超)
3.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
4.破坏细菌结构,杀菌消毒
5.超声波清洁机
6.超声波洁牙
7.超声波碎石
8.超声金属探伤仪
9.提高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
特点
1.方向性好
2.穿透能力强
3.破碎能力强
次声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危害
1.能量很大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能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垮塌
2.在强次声环境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将遭到破坏,会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人类的听觉范围
20Hz~20000Hz(可闻声)
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