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博物馆学概论
这是一篇关于博物馆学概论的思维导图。博物馆是一个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面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以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研究并展出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的见证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博物馆学
绪论
博物馆:是一个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面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以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研究并展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随着博物馆活动或博物馆现象演变发展而修补形成的专门研究领域。
博物馆学性质特点
归属社会科学
自我研究
应用性
实践性
多学科交叉
不够成熟
研究对象
微观博物馆系统: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宏观博物馆对象: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社会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规律
研究内容
基础理论
性质
特征
社会功能
事业发展规律
实务
实现方法
组织管理
主要研究方法
哲学方法
一边研究方法
专门研究方法
学科体系
理论博物馆学
应用博物馆学
历史博物馆学
专门博物馆学
信息博物馆学
博物馆功能与类型
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定义新变化
非盈利机构
人与物结合
社会参与性
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
公共性
实物性、直观性
非营利性、服务性、常设性
功能
基本
收藏
研究
教育
休闲
社会
服务于社会政治和文化
发展
传播
娱乐
作用
启迪民智的窗口
传播知识的课堂
美育教育的殿堂
思想教育的阵地
科学研究的城堡
文化交流的桥梁
博物馆类型
历史类
革命史类
纪念类
遗址类
文化、文体艺术类
民族类
民俗类
宗教类
自然类
科技类
专门类
博物馆藏品整理与管理
藏品
定义:是博物馆根据本馆性质、特点、任务,按一定标准有计划入藏的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有关文物、标本和实物资料等物件,它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科学文化财产,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可移动文物、标本:馆藏文物
建筑物本身
种类
文物
自然标本
实物资料
非实物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品征集
定义:博物馆根据本馆的性质、特点和任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断积累补充文物、标本和实物资料等物件的一项基本业务工作
目的
珍藏、保存文物
为陈列展览提供展品
为科学研究提供实物资料
征集途径
社会征集
专题征集
收购
接受捐赠
调拨
馆际交换
接受移交
借用
民族学调查征集
考古发掘
自然标本采集
征集工作要求
成立专门机构或委托人
制订科学的征集计划
征集成套完整的实物资料
做好抢救性征集
严格做好科学的原始记录
藏品管理
藏品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管理目的
保护藏品安全,防止丢失和损坏
研究其内涵,为社会上的广泛利用提供方便条件
要求
制度健全
账目清楚
鉴定确切
编目祥明
保管妥善
查用方便
新增
科学保护
加强研究
规章制度
科学管理
安全保护
管理流程
接收与登记
藏品分类与库内管理
藏品定名与鉴定
藏品编目与建档
藏品注销与统计
藏品备案
数字化管理
意义
减轻劳动强度
节省工作时间
提高藏品安全系数
工作步骤
数字化工作环境建设
采集加工系统
存储系统
输出系统
网络系统
藏品信息数字化采集加工
日常应用
数据库运行维护与后续更新
藏品保护
定义
藏品保护是通过对藏品材质的组分、结构分析,揭示其老化败坏机理,进而运用技术手段,对藏品进行保养和修复,控制其保存环境,从而延缓其衰老化过程的一门应用科学技术
藏品科学检测分析
藏品的保护与修复处理
保护:金属器缓蚀,纺织品清洗
修复:藏品已经出现损坏情况下,破碎陶瓷器,金属器的拼接复原
藏品环境的监测和控制(预防性保护)
具体:藏品的材质研究,败坏机理研究、藏品的保护和修复技术、藏品的日常保养、藏品的价值和真伪的科学评估与鉴定
基本理念
最小干预原则
原真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可识别性原则:对藏品原真性的见证
美术修复
考古修复
陈列修复
对表面稍加修饰,既能分辨修复的痕迹,又兼顾整体协调
考虑地区和文化传统差异
可逆性原则
预防性保护
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做好记录
博物馆展览策划
展览内容策划
定义:指在特定空间内,以实物展品和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艺术或技术的辅助展品为辅助,以显示设备为平台,依据特定传播或教育目的,使用特殊的诠释方法和学习次序,按照一定的展览主题、结构、内容和艺术形式组成的,进行观点和思想、知识和信息、价值和情感传播的直观生动的陈列艺术形象序列
特点
知识性、教育性
科学性、真实性
观赏性、趣味性
类型
时间
常设展览
临时展览(特展)
内容
艺术类
人物类
自然历史类
传播目的
审美型
叙事型
展示媒介
实物展品
图文版面
辅助艺术品
新媒体和科技装置
博物馆展示阐释的模式
审美型阐释
解析型阐释
探索型阐释:无序性和自由性,是主动探索者
交流型阐释:注重人与人之间交流
展览策划流程
学术资料的搜集和梳理
展览内容策划设计
展览及其展品展项形式设计
展览策划依据
完整学术研究资料
完整实物展品资料
博物馆数字化
数字化和信息化
数字博物馆是虚拟博物馆别称
数字博物馆作用
提高提高馆藏相关信息收集的质量和数量
缓解藏品保护与使用之间的矛盾
跨时空的藏品信息展示与传播
跨学科的藏品信息整合与共享
个性化的藏品服务
互动性的藏品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