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感知觉
本图是关于普通心理学-感知觉思维导图,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推荐大家下载参考此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第一章感知觉
感觉
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感觉剥夺实验)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
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适应
视觉适应,听觉适应,嗅觉适应,味觉适应,触压觉适应 温度觉适应
感觉的对比
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感觉后像/后效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被称为后像。
正后像(品质相同)和负后像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
望梅止渴视觉影响内脏感觉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
盲人听觉相对较好
联觉
知觉
知觉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
联系
不可分割,相互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区别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整体事物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来划分。
视知觉 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触知觉
根据知觉对象不同来划分。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最佳运动或phi运动)
诱发运动 一动一静同时出现
自主运动 一静
运动后效 一动一静,先动后静
社会知觉
第一印象也称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刻板印象 近因效应 投射效应
根据知觉结果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来划分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只要客观条件具备就会发生,主观难以避免。
子主题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
1.知觉对象的特点。由接近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闭合连续相似等因素 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强大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它往往决定对知觉对象的整体认知。无论服装怎么变,只要面部没有变化就不会认错人。 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影响知觉的整体性。如谱子不变,不同乐器演奏的还是同一首歌。 4. 知觉的整体性还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如给动物学家一块动物身上的骨头,它可以塑造完整的动物形象。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对象的运动和变化
主观方面的需要、兴趣、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等 在嘈杂环境中听到喊自己名字,书店里能够迅速发现所需要的书籍
知觉的恒常性
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很常,性明度很常性,颜色很常性等
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实物直观 模像直观-最能突出特点的一种直观方式 言语直观
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强度率 差异率 活动率 组合率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概念
观察能力高低的标准 (观察的品质)
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精细性 观察的条理性 观察的敏捷性
观察力的发展。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一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二观察缺乏精确性 三观察缺乏顺序性 四观察缺乏深刻性。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力
第一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第二,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 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第三,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 第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等。
母鸡指路很骄傲
林芝查分
吉布森和沃克的视崖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