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阅读一本书》全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如何阅读一本书》全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根本不懂阅读。如果你之前没读过这本书,强烈推荐加入阅读书单;如果你之前读过,没关系,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去读的好书。
编辑于2022-01-15 14:04:50
十、不同书籍的阅读方法
如何阅读实用性书籍
实用性书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只有行动能解决问题。
如《如何阅读一本书》
只能提供通用规则
实用书籍的分类
介绍通用规则
规则 = 主旨
规则是确实可行的
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
类似于理论书
主旨 = 说明某件事的状态
论述 = 真的是如此
阅读时应找出这些规则如何使用
阅读实用书的两个问题
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只能靠行动解决。实用性的书可大概分为说明规则(烹饪书,驾驶指南)的和阐述规则形成的原理(经济、政治、道德)两类,在实用性的书中,作者会极力让读者赞同他的观点
如何阅读想像文学
带着活动的热情,让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规则
将想像文学分为诗、小说、戏剧等
抓住整本书的大意
无需太“用力”
找到故事的主线
小说的要素:角色、事件、插曲
不能反对或赞成,只能喜欢或不喜欢
快速阅读,全心全意,将角色进入心灵
一开始不清楚,也不要焦虑,先把书读完
如何阅读历史书
历史 ≈ 小说 ≠ 科学
要点
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读一种以上的书
不只关心过去发生了什么事,应读懂在任何时空中,人们有这种行动的原因
以史为鉴
提出的问题
这本书谈了什么,没谈什么
与我何干
按照时间,还是其他因素划分章节
如何阅读科学和数学
现实
大多人并不是为了成为专家
方法
找出词汇
找出主旨
如何阅读哲学书
提问精神,发现问题
找出书中想要回答的问题
花力气找出词义和主旨
注意归纳性的认证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绝大多数易读
和自然科学区分开来
关注“与我何干”
十一、阅读与心智成长
好读者应该选择优秀的书籍阅读,这样的书占比很少,但能让人成长,大部分书并不值得分析阅读。应当自己找出对你有特色价值的书,好的书能让人的心智保持活力,不断成长。
阅读超过你头脑的书籍,才能帮助你增长心智
通过阅读获得心智成长,做一名主动阅读者,掌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种阅读方法。
八、分析阅读
书籍分类
读一本书前,先知道类别
选书是阅读第一步
方法:检视阅读方法一:有系统的略读
实用性与理论性作品
实用性 = 行动
无分类界限
没有实践的实用性书籍阅读等于未读
理论性 = 知识
历史、哲学、数学...
延伸阅读:知识意义——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透视一本书
骨
找出书的骨架
检视阅读解决
用一段话描述这本书
列出书中的重要篇章
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结构
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
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什么
每个部分的章节、段落
每个部分提出了哪些重点
每本书花不同的力气
应尽快将书籍分类,根据书名可猜到相关内容,要让知识变得实用,要超越”知道这事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发现作者的意图
列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
肉
与单字、单词相关
找出共通的词义
找出重要单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找出关键词、术语
找出字义
与句子相关
每个重点都是一个主旨,一些主旨组成一个论述
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找出关键句
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
找出作者在书中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找出作者的解答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公正的评断一本书
筋
评断意味着读者开始说话
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
懂得如何评估一本书
针对书中的每一个论述、主旨等
在说“同意”、“不同意”、之前,一定要说“我理解了”
赞同或反对作者
给出自己理性的评价
辅助阅读
辅助阅读 = 外在阅读 = 借助其他书来阅读一本书
内在阅读 = 书籍本身
阅读遇到困扰时,不建议去阅读评论这本书的文章
在寻找外力前,最好先自己读完
外在阅读来源
相关经验
其他相关书籍
一定要按照书籍的写作前后时间来读
工具书
延伸:电子产品工具、互联网工具等
九、阅读的最终目标:主题阅读
准备阶段
明确研究主题
通过检视阅读快速筛选书目
目的
对研究的主题有清晰的概念
简化主题书目
实施步骤
1. 根据准备阶段检视图书步骤,找到相关的章节
2.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建立一组中立词汇和主旨
多本书之间的词汇、主旨和共识
3. 理清问题
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
4. 界定议题
作者回复相同的情况
作者回复不同的情况
找出不同问题的关系,再分类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
5. 分析讨论
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
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
四、基础阅读
学习阅读的阶段
1. 准备阶段
0-7岁,幼稚园阶段
听力、视力、语言等成长
2. 阅读简单读物
一年级完成
对阅读产生兴趣
看图识字,认识几百个字
3. 快速建立字汇
四年级完成
学会不同目标、领域的阅读法
4. 精炼之前的技巧
小学或初中毕业完成
教育并不注重阅读能力的训练
75%的学生需要矫正阅读能力
教育只是将阅读能力带到小学的程度
大部分人不会正确的阅读或没有正确阅读习惯
五、检视阅读
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前提:精通基础阅读
两种方法
二种方法本为一体,但建议初学者分开
方法一 有系统的略读
场景
不知道是否想要读这本书
不知道是否应该分析阅读
方法
先略读本书
目标
发现这本书是否值得花更多时间
步骤
1. 先看书名页和序,很快看完
注意副标题
目标:对本书的主题有概念
2. 研究目录页
看出版者的介绍
3. 检阅索引,快速评估本书的议题范围
随意翻翻,读几页,把全书翻一遍
4. 挑几个跟主题相关的篇章看看
不要忽略最后两三页
要点:把自己当作一个侦探
方法二 粗浅的阅读
场景
对一本书抱着过高的期望
方法
速读:将全书看完,略过看不懂的地方
六、阅读的速度
一些书可以浅尝辄止;一些书可以狼吞虎咽;而有些书则需要细嚼慢咽,好好消化。
检视阅读 = 快速阅读
不同的书用不同的速度
同一本书,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速度
阅读速度不能快于理解速度
如何速读
矫正眼睛的倒退与逗留(速度中不能做)
练习方法:手遮着内容移动
解决了解框架后在理解
本书强调理解能力,速度是为了增强理解能力的一个工具
七、阅读者的自我修养
如何保持清醒和专注
好的目标(带着问题)
阅读的主动性
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整本书要谈什么?
作者说了教什么?怎么说?
说得有道理吗?
跟你有什么关系?
贯穿始终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
在纸上做笔记
书前页用来自己列大纲
三种笔记方法
结构笔记(全书框架),用于检视阅读
概念笔记,用于分析阅读
辩证笔记,用于主题阅读
骨肉筋
培养阅读的习惯
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阅读事半功倍
做读书笔记是是一个好习惯
一、序言
基本信息
初版已出版近80年
翻译成近十种语言
为什么再版?
环境变化:数字设备、收音机、大众文件
误区
成人只看重速读课程
建议
应该不同的书用不同的速度
帕斯卡: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阅读对象有难度于读者认知才有进步
指导阅读的层次仍处于基础水平
本书脉络
第一篇 四种阅读的层次
基础阅读
检视阅读
分析阅读
主题阅读
第二篇 分析阅读
第三篇 阅读不同的读物
第四篇 主题阅读
二.阅读的艺术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主动、被动阅读
越主动,效果越好
不存在完全被动的阅读
作者与读者 = 投手与捕手
投的球是否被捕手接住
投手和捕手密切配合才会成功
投手的球多样化:快速球、曲线球等
读者想接住多少,取决于阅读的主动性及阅读技巧
二.阅读的层次
阅读的目标
获得资讯
读得懂文字信息,但不能增进理解
知道某件事发生了,知晓信息
为什么会发生
与其他事件有何关联
有何意义
求得理解
阅读的最终目的,必须的阅读目标
作者的水平高出读者一截才有阅读意义
娱乐消遣(本书不谈)
阅读就是学习
如果阅读只是运用记忆力,就完全不会被启发
思考
经指导的学习(课堂、教练)
阅读是自我发现的学习(无人指导)
阅读的层次(包含关系)
第一层次 基础阅读
能够理解每句话说什么
第二层次 检视阅读
既定时间的阅读,短时间知道一本书说什么
第三层次 分析阅读
最完整的阅读,找出骨、肉、筋
第四层次 主题阅读
高度批判与提炼综合性阅读(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