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发展与曲折
高中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发展与曲折,包括知识总结(经济建设的起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国民经济的浩劫)、学法指导和总结升华。
史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曲折前进思维导图,包括:良好的开端、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元曲、宋词、明清小说、汉字书法等内容。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四大农书、医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发展与曲折
知识梳理
经济建设的起步(1949-1956)
国民经济的恢复
背景:建国初的严峻形势
经济崩溃
国内局势不稳定
国外帝国主义包围封锁
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作用
经济恢复,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工业化的起步
过渡时期总路线
内容:一化三改造
特点: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同时进行
一五计划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既发展生产力,又注重生产关系变革
成果
初步建成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合理工业布局
三大改造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社会主义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56-1966)
成功的探索
中共八大
正确分析主要矛盾的变化
确定主要任务
确定经济建设方针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曲折和失误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
影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 失调,影响民众的积极性
国民经济的浩劫(1966-1976)
原因
“左”倾错误的影响
社会动荡
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后果
十年损失五千亿
经济陷入混乱和崩溃
调整
周恩来的治理和整顿
邓小平的治理和整顿
学法指导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分析
失误
片面追求高速度
片面追求工业的高指标,造成经济比例失调
浮夸风盛行
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
思想根源
忽视经济规律
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片面理解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教训
尊重经济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充分认识国情
总结升华
学习误区
国营经济的建立意味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建国后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 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资本 主义经济等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占据主导地位
需要对非公有制经济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知能提升
十年探索时期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客观原因
经验缺乏:中共缺乏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国际上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探索适合国情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失误是难免的
国际形势不利: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 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1956年苏共二 十大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的迷信,但此后中苏关系逐 渐恶化。这种不利的国际形势迫使新中国必须把经济 迅速搞上去,容易出现“左”倾错误
主观原因
中共对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在思想路线上,毛泽东和一些领导人违背了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主观地进 行政策决策,脱离了中国的客观实际
在组织原则上不能坚持民主集中制 和群众路线,党内缺乏民主
在经济建设上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也是产生“左”倾错误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和一些领导人违背实际,修改了八大的 正确决议,把阶级斗争重新当做社会主要矛盾, 理论上的错误必然导致实践上的失误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1956-1976年)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特征:“多、快、好、省”
影响: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大跃进
特征:大炼钢铁
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征:“一大二公”
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
十年“文革”
特征:“以阶级斗争为纲”
影响: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
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