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宋元
宋元(907—1368):是我国政治局势由分裂走向统—、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步加强的时期,本思维导图主要包括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宋元(907—1368):是我国政治局势由分裂走向统一、 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的时期
政治
宋朝(907—1279)
北宋(960—1127)
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收精兵:削弱地方战斗力,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削实权: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监督,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设置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国 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影响:改变了分裂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中央集权的强化造成了“冗官“冗兵” “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国家财政危机
政治制度上出现新的特点: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
完成局部统一,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者重文轻武、守内虚外
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分割了相权: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南宋
偏安东南,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元朝(1271—1368)
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完成国家的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实行行省制
经济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走向成熟,两宋之际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第三次南迁高潮,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农业:农业得到较大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普遍化
商业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出现夜市、草市、 晓市,城市职能转变,成为经济中心,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工商税成为重要的税源。海外贸易发达,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元:广泛流通纸币,商业进一步发展
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
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宋末元初: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元
黄道婆发明三锭纺车,全面革新内地棉纺织技术
江苏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思想文化
思想:理学
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北宋: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一 -“理学”
来源:三教合一
内容
程朱理学(北宋:程灏、程颐)(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理是天地万物始源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核心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发明本心
明中期:王阳明
核心:致良知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影响: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 凸显人性庄 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科技高度发达,出现活字印刷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外传
文学艺术
平民性、世俗性增强,宋词、元曲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宋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出现了民间风情画,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