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记叙文阅读技法
详细的记叙文阅读方法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散文中景物的特点、赏析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把握文章主旨。
编辑于2022-02-03 20:45:46记叙文阅读技法
【考点聚焦】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指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以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比喻的种类有:①明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像”“仿佛”“似的”等比喻词连接。②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③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比喻的作用: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文采斐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怎么答·答题技法】
答题步骤:
①判断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②分析这个句子具体表现了什么内容;③结合比喻的一般作用作答。
答题格式: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表达了……的感情。
【考点聚焦】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恰当地运用拟人手法,能生动形家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广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怎么答·答题技法】
答题步骤:
①判断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②结合语境分析其表现了什么内容;③调动知识积累中有关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的知识点作答。
答题模式: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考点聚焦】分析散文中景物的特点
分析散文中景物的特点是中考常考的考点之一。在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揭示主旨总是借助一定的“景”或“物”。这一“景”或“物”,不仅具有其自身的属性,也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具有被作者赋予的意义。
【怎么答·答题技法】
①抓住角度。最常见的角度有感官角度和色彩角度等。②注意描写景物时作者采用的描写技巧。比如虚实结合、烘托渲染等。③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或是作者评价景物特点的语句。
【考点聚焦】赏析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
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解答这类题,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整体上去感知,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这类题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题型有:①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②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③把句子中的“××”一词改成“××”好不好?为什么?
【怎么答·答题技法】
答题步骤:
①明确词语的本义;②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深层含义;③体会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题模式:
词语的本义十词语的语境义十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十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考点聚焦】把握文章主旨
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在现代文阅读题中,对文章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怎么答·答题技法】
把握文章的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分析文章标题;②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③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④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⑤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解答这类题,首先应该读懂文章,深入理解文意,了解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感情,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
答题模式:本文叙述(描写、塑造)了………,表达(表现、寄托)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考点聚焦】动词连用的作用
授照一定的描写顺序,在一句话或几句话中精选一系列动词,加以连贯性、演进性的表述,这就是动词的连用。动词的连用,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或事物的形象,都能收到淋漓尽致、形神兼备等表达效来。
【怎么答·答题技法】答题技法
一系列动词的连用,可以再现情景画面,反映人物的心理、情感和性格特征等。从这些方面入手分析其作用即可。
答题模式:
①运用了“××”“××”等动词,准确传神地再现了……的情形,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②运用一系列动词,展现了人物的………(动作、心理),进而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或思想),突出了人物的……特征。
【考点聚焦】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体现,不少文章的标题与主旨、作者的情感有密切联系。正确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
(2)标题的作用有:①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奠定文章感情基调;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文章的中心);④新颖,设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⑤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文章的行为线索)。
【怎么答·答题技法】
标题的含义一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
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中心,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进行分析。
【考点聚焦】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对比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所谓对比,就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人物)或同一事物(人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对照的一种手法。运用对比手法,可以使所要表现的事物(人物)更加鲜明、突出,有利于充分揭示事物(人物)的本质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怎么答·答题技法】
答题步骤:
①找出文中对两个(两类)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人物),或同一个事物(人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内容。②分析对比手法对表现事物(人物)的作用。③分析对比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④分析对比手法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答题模式:
①把人物的……和……进行对比,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②把……和……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
③把……和……进行对比,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考点聚焦】理解句子的含义
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对理解句子含义类题目的考查,主要是要求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对句子的表层含义进行推敲,进而揣摩句子的深层含义。
【怎么答·答题技法】
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语境,前后勾连。理解句子的含义时,必须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分析,通过对句子前后文的理解,弄清楚句子的含义。
(2)把握中心,整体感悟。有些句子的理解,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为依托,整体感悟,从而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3)抓关键词,揣摩句义。关键词常常能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理解句子含义,可通过抓关键词来进行揣摩。
(4)辨析修辞,思考意图。如果句子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可通过辨析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考点聚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环境主要指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展现地域风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注意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结合起来。
【怎么答·答题技法】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时令等,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④烘托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
⑤深化作品主题。
答题模式:
这段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的主题。
【考点聚焦】把握行文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都很有帮助。可以作为文章线索的有:某个有意义的实物,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中心人物,时间、地点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等。
【怎么答·答题技法】
分析文章的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就是线索;
二是关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具体事物;
三是把握文中出现的议论抒情句;
四是善于分辨文中出现的明线和未出现的暗线。
【考点聚焦】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
很多文章中的人物随着事件的发展或者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对某些人、事、物、景的情感态度会发生变化。把握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明确文章的主旨。
【怎么答·答题技法】
在记叙文中,有些重点词句直接体现了文中人物或作者本人的情感变化,根据上下文来分析把握文中人物或作者本人可能拥有的深层的情感变化即可。
解答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①根据文章情节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以便于逐层分析人物情感,避免遗漏;
②找出各层中表现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词句;
③重点分析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情感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考点聚焦】概括故事情节
一般来说,叙事类文学作品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开端”是故事矛盾冲突的开始;“发展”是故事的主要矛盾冲突从出现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矛盾冲突发展的顶点;“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怎么答·答题技法】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次,要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矛盾冲突、行文线索;最后,按照“何时十何地十何人十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
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文章)。①围绕文章的线索进行概括;②按故事的发展过程进行概括。
(2)表述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短的文章)。针对情节的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
(3)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概括。①熟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可以直接找中心句(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②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其他的故事情节。
答题模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表达了(抒发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
【考点聚焦】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记叙文,往往要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有: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衬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细节描写,即对人物具体细微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它们可以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主题。
【怎么答·答题技法】
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文本,应以文解文,从正面描写(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入手,借助侧面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可按总分式回答,即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概括人物的特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还可以按并列分点式来作答,即分几点来概括人物的形象,每一点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