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和完善)
中共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的、科学的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
编辑于2022-02-04 13:31: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意义
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作用
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邓小平理论
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创立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内容: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地位: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年6月)
主题:加深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什么样的党,党的认识
内容:中共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地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是中共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此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1978——1992(起步阶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摆出重要步伐
改革
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开放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2002年11月)
主题: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地位: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92——2012(逐步深化阶段)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
改革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
开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11月)
主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推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核心内容
”八个明确“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特,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特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坚定”四个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特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它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特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特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共领导,中特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共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地位:是***新时代中特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其的”四梁人柱“,集中反映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十四个坚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地位:是党对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方法论”
地位: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伟大贡献: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指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历史地位:是对前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特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正确态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特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特伟大旗帜永不动摇,必须真正坚持***新时代中特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2013——至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阶段)
2013年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改革
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开放
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2017年)
重要标志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两不变
基本国情不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际地位不变——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内涵: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发展中特的要求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意义
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展,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中国梦
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实现,必须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
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
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
新时代中共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
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0——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奋斗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共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的、科学的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
关系:相互作用,联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文化,理论,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