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定律
心理学定律,包括吉德林法则、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贝伯定律、不值得定律等的理论、原理和应用等,学点效应,轻松应对生活、工作中的复杂问题。
编辑于2022-02-04 17:24:43心理学定律
吉德林法则
理论
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出处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的,在管理学上被称为吉德林法则。
原理
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所以,遇到问题后首要的就是要分析问题,只有这样,在解决起问题来才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波什定律
理论
表扬愈具体,愈能达到鼓励的目的。意指人如果知道了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很好,就会去努力把这方面做得最好。
出处
法国学者罗瑟琳·波什
应用
波什定律告诉领导者表扬员工要有针对性。员工一旦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很好,就会去努力把这一地方做得更好。
拆屋效应
理论
当一个人提出无理要求时,人们往往难以接受,但是当你选择更加无理的要求时,人们便会主动接受之前的要求,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拆屋效应
出处
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无声的中国》的演讲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拆屋效应”。
应用
拆屋效应是在谈判中常用的和有效的技巧
鲇鱼效应
理论
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出处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但是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 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由于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应用
人才培养: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鲶鱼效应”是企业管理者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具体是指组织管理部门通过引进优秀人才以激活原有员工的活力,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激荡效果。海归人才回国以后,往往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鲶鱼效应”。
企业竞争
羊群效应
理论
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应用
看到一个公司做什么生意赚钱了,所有的企业都蜂拥而至
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
刺猬法则
理论
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
出处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启迪
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巴纳姆效应
理论
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
出处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巴纳姆效应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人在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因为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而事实上算命先生对每个人说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都是一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
应用
传统星相学、占星术中的算命先生往往利用巴纳姆效应来自圆其说,引诱更多的人去找他算命。
聪明的企业善于利用巴纳姆效应在广告上做文章。
晕轮效应
理论
喜欢一个人就会喜欢他的一切,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原理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等,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
启迪
注意“投射倾向”“第一印象”“刻板印象”“循环证实”
归因偏差
理论
别人的错都是内在的,自己的错都是外在的。 归因偏差是大多数人具有的无意或非完全有意地将个人行为及其结果进行不准确归因的现象。最常见的有:基本归因偏差和自我服务归因偏差。
原理
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表明,成功时人们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败时则都力图把责任推诿给外界和他人。这样归因对于人的心理调节和自我防卫是有利的,因而无可厚非。但上面我们提到的两类归因偏差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防止
应用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行为及结果都会进行归因,归因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段恋情结束后,人们在回忆恋情结束的原因时,总会找出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在进行归因时,却并不总是合乎逻辑的,这是因为出现了“归因偏差”。
戈培尔效应
理论
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来源
纳粹领导戈培尔,丧心病狂地调动纳粹党宣传机构的全部人马,进行了德国历史上空前的宣传运动。他为希特勒上台立下了汗马功劳。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立即任命戈培尔为国民教育部长和宣传部长。
原理
深入分析戈培尔效应发生作用的原因,实际就是心理累积暗示造成的。除此之外,单方面对信息进行封锁与夸大也是戈培尔效应发生作用的一个原因,这种做法实际就是在制造谣言,并千方百计地让人相信谣言
虚假同感偏差
理论
是指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 是指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
案例
以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木匠带着孩子在地主家干活,木匠干活干得大汗淋漓,就一件一件把自己的衣服脱掉了。这时他想起了孩子,生怕他热着,也一件一件把孩子的衣服给脱掉了。后来孩子被冻死了。
启迪
改变主观认同,学会客观调查
霍桑效应
理论
吸血蝙蝠吸取野马的血为食,但所吸的血量极少, 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应对
为了避免上述“霍桑效应”等弊端,人们有时设计双盲实验的介入方式。所谓双盲实验(double-blind experiments),指的是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
超限效应
理论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出处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启迪
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1)以自我为中心;2)没有注意方式、方法;3)没能注意“度”的把握;4)没有换位思考。
应用
抓住你的听众,关键在开始的三分钟。
两个人交谈的时候,同样要注意节奏,控制时间
广告宣传是需要有一定的密度,使需要从多维度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但要适可而止。
不值得定律
理论
不值得定律是指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是一种心理学效应。
案例
伦纳德·伯恩斯坦年轻时和美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柯普兰学习作曲,附带学习指挥技巧。当他在作曲方面一发不可收的时候,他的指挥才能被当时的纽约爱乐乐团指挥发现,并被力荐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结果,他一举成名,在近30年的指挥生涯中,成了爱乐乐团的名片。然而,他并不认为自己非常成功,却始终受着“我喜欢创作,可我却在做指挥”矛盾的折磨。 从伯恩斯坦的事例可以看出,在人们的眼中,他是出色的、成功的;但在他自己的眼里,他并不是成功的。他一生都活在苦恼和矛盾之中,最后还是带着深深的遗憾告别了人世。
启迪
不值得的东西也去认真做好——成功
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自己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理论
心理学家测试一群4岁的孩子能否坚持在20分钟后吃糖, 经12年追踪,不同表现的孩子长大后个性表现不同。 试验通过孩子小时候表现出自控、判断、自信、预测其长大后个性。
启迪
要善于抵制诱惑,不被眼前利益所迷惑, 别指望自控力会随着年岁的增大而自动增强, 需要有意识地去锻炼。
贝伯定律
理论
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即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
原理
贝勃定律是一个“狡猾”的定律。它的效应在各个方面几乎都能屡试不爽。因为,不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人总是会有一种逐渐适应的机制。有头脑的人会利用贝勃定律为自己减轻做事的阻力。
应用
贝勃定律告诉我们,给予方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尽量不做画蛇添足的事;而受予方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点滴所得,善待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