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言语理解思维导图
国考/联考言语理解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中心理解题、标题填入题、态度理解题、道理启示题、词句理解题、语句填空题、接语选择题、逻辑填空题、细节判断题、语句排序题。
编辑于2022-02-05 13:26:08言语理解
中心理解题
绪论
解题顺序
提问-文段-选项
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
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关联词套用,重点在哪儿
不可盲目依赖"标志",行文脉络分层次
超市理论-生成预判
划分层次,判断重点
二、作者带情绪(反问、假设等),重点是什么?
生成预判后,可通过"话题是否一致"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三、做事儿比空谈更重要
对策类题目考频很高
纠结时,尝试"选项反推原文段"的方法判断其正误
总结
中心理解题-总体思路
有重点-精炼浓缩,同义替换
无重点-全面概括,提取共性
中心理解题-具体操作
划分层次,寻找文段重点
宏观上-行文的角度
有总有分类
提出对策类
并列结构类
微观上-复句的角度
转折
因果
递进
必要条件
并列
对比择优,反推化解纠结
有总有分类
总句: 得出观点或对策的句子
形式
关联词: 转折、因果、递进
总结词: 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这些……
程度词: 更、尤其、特别是、甚至……
内容
评论:对现状做出的评价
对策: 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的而采取的措施
结论: 由一系列前提或铺垫所得出的总结
分句: 服务于观点(观点的引出、观点的论证)的句子
背景引入: 当前、随着、近年来 (知道话题是什么即可)
标志
1. 伴随状语: 随着……的变化/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等
2. 时间状语: 改革开放以来、近年来、日前、目前、当下等
3. 下定义: ……是指…… 、……通常用来表示……的作用
作用
作为背景铺垫,引出观点
要点
1. 位置一般在段首
2. 背景铺垫的句子长度不定,可能为半句,也可能为一句或几句
3. 围绕背景设置的选项一般不选
举例论证: 如、例如、以……为例
标志
1. 比如、例如、以……为例、就是一个例证等
2. 年份、人名、机构名、书刊名、地名等 (需要分析,并非100%)
作用
生动、具体、通俗地论证观点
要点
1. 例子本身不是重点句
2. 例子之前或之后往往出现其服务的观点
3. 完全围绕举例的选项一般不选
4. 观点易懂时,例子可略读,反之可通过例子理解观点句
题目延伸知识点
1. 生成预判后,可通过"倾向是否一致"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2. 识别不明确选项
否定选项(不应、不能、不可、不是)
若某一选项可以回答另一选项的问题,则前者更明确
原因解释: 因为、理由是、原因是、原因在于
标志
因为、由于等
作用
分析原因、事实说明观点
要点
1. 标志词有时会省略
2. 原因之前或之后往往出现其服务的观点句
3. 完全围绕原因的选项一般不选
题目延伸知识点
主题词可能老实重复,也可能狡猾变形
正反论证: 如果、倘若、一旦 (正说说,反说说,翻来覆去再说说)
标志
正面论证: 如果/一旦/倘若…观点…,就会➕(积极影响、意义)
反面论证: 如果不/一旦不/倘若不…观点…,那么/否则/反之➕(消极影响、危害)
作用
为了说明观点的正确性与权威性
要点
1. 标志词有时会省略
2. 正反论证的影响不重要,论证的观点更重要
3. 完全围绕影响的选项一般不选
4. 反面论证考频更高,其支持的观点常为对策
观点援引
标志
引用他人的观点
作用
为了引出作者的观点或论证作者的观点
要点
1. 两种类型
正向援引➕结论引导词
反向援引➕转折引导词
2. 注意一家之言,往往是作者所反驳的
3. 注意权威专家的观点,这类观点往往是作者所赞同的
4. 反面援引的考频相对更高
提出对策类
对策
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的而采取的处理方法
形式
1. 文段直接给出对策
典型标志词: 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待、亟需
做题要点
1. 对策是重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影响)非重点
2. 选择与文段相符的对策 (内容针对性)
2. 文段通过反面论证给出对策
典型标志词: 如果/倘若/一旦……,则(消极影响)
做题要点
1. 将前面做法反过来,即为所支持的对策
2. 所支持的对策是重点,消极影响不重要
3. 警惕假设变现实为错误选项
4. 对策不万能,必须合理、有针对性
3. 文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未提出对策
典型标志: 文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但未给出解决手段
做题要点
1. 有针对性对策优选针对性对策(内容>形式)
2. 没有针对性对策或对策错误、不靠谱时,选择问题本身的同义替换
并列结构类
理论要点
正确选项: 全面概括/提取共性
错误选项: 表述片面/无中生有
文段特征
1. 包含并列的标志: 关联词及标点
2. 格式整齐,层次分明: 排比句式及时间顺序
3. 无其他明显关联词
同一主体的不同点
不同主体的共同点
微观把握复句
转折关系
常用格式: 虽然……但是……
其他形式: 尽管/固然/虽说……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殊不知
转折关系: 转折之后可能话题相反,也可能提出新话题
因果关系
常用格式: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其他格式: 可见/因而/故而/于是/由此观之/据此可知/导致/致使/使得/使/造成/之所以……是因为……
必要条件关系
常用格式: 只有……才……/除非……才……
其他形式: 通过/采取……手段/措施/途径/方法/渠道……才能……/是必要条件/是关键/ 是前提/是基础/是保障/是义务
并列关系
常用格式: 同时/另外/此外/加上/以及/;/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还/也/而且
递进关系
递进之后程度更重,是强调的重点
常用格式: 更/甚至/特别是/尤其是/不但……而且……/不仅……还……/不光……也……
标题填入题
提问方式
最适合做该文段标题的是?
理论要点
1. 囊括中心是前提
2. 生动凝练是添彩
3. 与x不同,y……,x只是引子,不选与x有关的任何答案
态度理解题
大概率不考
提问方式
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
作者/某人支持的观点是
作者/某人对……的态度是?
符合作者/某人意愿的一项是?
理论要点
寻找文段的观点
有观点(明确观点,隐含观点)
无观点-作者没有看法
道理启示题
几乎不考
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这个文段意在告诉人们?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理论要点
不要就事论事
阅读文段-结果入手-分析原因-悟出道理
词句理解题
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中的……指的是?(理解文段中的某个词语或者短句)
理论要点
定位原文
理解词句
一般词句
重点关注相近词句
观察是否有表解释说明的标志,冒号,破折号等
相近词句无法确定答案时,则需通篇理解
指示代词
重点关注前文词句
一般情况下可以就近理解
重点抓主谓宾,不要受到状语的迷惑
语句填空题
提问方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类型一: 横线在结尾
1. 总结前文
2. 提出对策(前文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类文段)
类型二: 横线在开头
注意话题一致-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
类型三: 横线在中间
注意话题一致,承上启下过渡
接语选择题
提问方式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最不可能讲述的是……
理论要点
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话,找出文段最后论述的问题(话题一致,但不能完全重复)
仅有一个选项与尾句话题一致: 直接选
有两个及以上选项与尾句话题一致:结合前文
常见干扰选项: 文段中已经论述过的内容(与前文话题相关的内容)
逻辑填空题
占言语题量的一半,20道
绪论
1. 考察动词/形容词/副词与成语的使用
2. 需结合语境找逻辑线索,不能全凭语感
3. 解题思路: 从语境中分析,在选项里对比
合理假设
找搭配
一空秒杀不可靠,团队协作最重要,辨别清楚猪队友,神助攻
主谓宾,横线词语的对应点
找解释
冒号/破折号/即/也就是说/比如/例如/这意味着/这表明/完整句子
出题人喜欢两两分组,近义,硬塞词
找关联
转折关系
标志词:但是/可是/然而/却/其实/实际上等
理论要点
语义相反
转移话题(倾向性相反)
并列关系
标志词:
同义并列: 顿号/逗号
反义并列: 不是……而是……/相反/反之
都有可能: 和/及/与/同/分号/相同句式
理论要点
并列前后近义或反义,词性必须一致
三并列: 可不同/可相近,需要灵活处理
递进关系
标志词: 不仅……而且……/更/甚至/乃至
理论要点: 语义倾向一致,但程度前倾厚重
因果关系
标志词: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使得
理论要点: 因果之间存在对应
条件关系
标志词: 如果……那么/只要……就会……/只有……才……
理论要点: 条件与结果之间存在对应
小心求证
程度轻重
所填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意思的轻重保持一致
感情色彩
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形象表达
文段出现比喻,形成对应的选项要选形象化表达
选项搭配,意思均可的情况下,优选形象化表达
语法搭配
重复/省略了/搭配/联合式成语/复句式成语
细节判断题
第三大题型: 2-5道
提问方式
下列说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说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根据这段文字,……的原因是?/……的特征?
理论要点
考察内容
对于原文部分表述的同义替换或合理推断
慎选绝对表达,优选温和表达
常见错误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
偷换时态
偷换语气
做题顺序
从文段特征来看
文段较长,选项较短: 建议先浏览选项,再回原文找对应
文段较短,选项较长: 建议直接看文段,再与选项找匹配
有引号,先验证引号内容
从选项特征来看
若选项字数极少
若选项出现易定位的信息(数字、时间、特殊标点、人名、地名、英文))
若出现特殊选项(相对易错/相对易对)
易错选项特征
无关对比
A比B更……
A高于/优于B
利大于弊
语句排序题
理论要点
第一步: 根据选项提示,对比后确定首句
下定义
背景引入
提出观点
非首句特征
关联词后半部分单独出现
指代词指代不明确
比如……
第二步: 同时进行,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
确定捆绑集团
指代词捆绑,留意单复数
关联词捆绑
配套出现
单独出现: 根据语义判断
转折
并列
确定顺序
时间顺序
具体年份
朝代
表示时间的词语
逻辑顺序
观点➕解释说明
A与B的结构: 先A后B
确定尾句-对比确定
结论
对策
第三步: 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