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知识总结,根据教育部编写的最新历史教材总结,内容全面、清晰、简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秦
统一背景
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主观条件:
3、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4、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5、商鞅变法后,国家日益强盛。
政治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法律
颁行法律,以法为教
交通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
社会
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整顿社会风俗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汉
颁布推恩令
设立中朝(中外朝制度)
选官:察举制
设十三州刺史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改革币制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抑制工商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开拓疆土
北击匈奴
设西域都护府
派张骞出使西域
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大一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政治逐渐代替贵族政治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更迭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
政治特点:士族专权
民族交融
北方胡汉交融
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内迁
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建立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汉都
行汉制
均田制
租调制
穿汉服
说汉语
改汉姓
民族
结汉亲
南方蛮汉交融
多次出现短暂或局部的统一;南北方都出现了民族交融的局面,推动多元一体的局面复现
隋唐与五代十国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监察:御史台
租佣调制
两税法
军事打击
设置管辖机构
册封宗教首领
和亲
会盟
盛世→藩镇割据→分裂
宋
方镇太重—削弱地方
君弱臣强—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武将专权—崇文抑武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 重文轻武
外交
北宋与辽
澶渊之盟
兄弟相称
岁币
北宋与西夏
西夏向北宋称臣
岁赐
南宋与金
南宋对金称臣
岁贡
结束分裂局面;君主专制加强,对此后大一统局面的实现和巩固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元
驿站制度
行省制度
边疆
吐蕃
宣政院
西域
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台湾
澎湖巡检司
四等人制
缔造了大一统的帝国 促进了民族交融 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与传播
明
废除宰相制度
设立内阁
宦官专权与特务政治
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蒙古
修筑长城
和议
册封
互市
西藏
封授
设立行都指挥司
东北
设立奴儿干都司
封授女真部落首领官号
威德兼施 以夷治夷 因俗而治
郑和下西洋
海禁政策
海防危机
清
分立18省
分设巡抚、总督治理
奏折制度
设军机处
兴文字狱
中央设立理藩院,掌管民族事务
统一台湾,设台湾府
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新疆
平定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册封活佛
设驻藏大臣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但统治日益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