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单元
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九单元思维导图,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两部分内容。
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十单元思维导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思维导图,包括: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成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九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中共八大
时间
1956年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影响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左”倾错误发展
表现
总路线
1958年5月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大跃进”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会运动
片面追求农业合作社的大规模和公有化程度,生产关系调整超越生产力水平
教训
忽视客观规律
急于求成
造成经济建设方针的严重失误
政策调整
概况
1960年冬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对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国民经济恢复
“四个现代化”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
“文化大革命”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伟大的建设成就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
两弹一星
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
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外交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重返联合国
中日建交
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并建交
其他
教育医疗取得长足进步
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
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
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筹备
1949年9月21日-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确立国名
通过临时宪法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意义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压迫和剥削,人民当家作主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人民政权的巩固
继续追歼大陆国民党残余势力,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土地改革
1950年-1952年
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多数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过程
1950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结果
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
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为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稳定物价
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
手段
“银元之战”
“米棉之战”
全国物价趋于稳定
实现财政经济统一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
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大业,企图扩大侵朝战争,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志愿军开赴朝鲜
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打出了国威和军威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志愿军的英雄是积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确立外交三大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中印谈判中首次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求同存异”方针
1955年4月万隆会议提出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经济
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施一五计划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膜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政治
颁布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政治制度体系
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他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思想
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