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中政治之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总结,包括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辩证唯物法的实质与核心等。
编辑于2022-02-09 21:45:55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总特征)
A 联系
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子主题
三性
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相互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人化"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自在事物(人类存在前)联系都是客观的。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规律”
多样性(具体&有条件的):直接&间接,内部&外部,本质&非本质,必然&偶然。
要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例:雨的形成,水汽,冷却,凝结核)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部分
举例:乐高
整体部分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整套玩具:大整体。。
1.我们应把握全局关系,立足整体,统筹选择。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的理想效果。
2.重视部分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系统&要素
系统属于整体,但是更具有层次性,有序性。
要素是各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组成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一部分。
八.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A.发展
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进化。
人类社会:奴隶制--封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人的认识:不知到知,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浅入深。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中
运动:事物固有属性存在方式。
变化:可好可坏。量变&质变。
量变&质变中上升的,前进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观点。
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前进的质变。
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标准1.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2.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 3.是否具有远大前程.(根本标准: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
要有创新精神支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B.量变和质变
含义
量变:数量增减,场所变更。(渐进不显著的变化A--A)
质变:根本性质电话。(根本显著的变化A--B)
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飞跃创造条件。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变又为新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变基础上开始新量变,不断前进。
量变--质变--新量变--新质变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果断的把握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例:小时偷针,大时偷牛,成为盗贼。
PS:1.质变和量变是没有方向性的。(前进的质变叫发展) 2.并非有量变,一定有质变,量变的总和不等于质变。 3.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例:化学元素:煤.铁.钢.钻石)
九.辩证唯物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根本观点)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A.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具有同一性(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一方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如战争双方)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垃圾与资源)
矛盾具有斗争性(绝对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向)
eg:光明&黑暗
没有黑暗便没有光明定义
两者对立水火不容。
关系
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不能脱离斗争性(没有差别,对立没有真正的统一)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关于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普遍性(坚持辩证法的前提):事事有矛盾(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时时有矛盾---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善于指出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特殊性
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区别于其他事物)--eg:小学生,高中生矛盾不同。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eg:一个人在小学,高中矛盾不同。
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两个方面也有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 B.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C.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不存在。
二者一定均可以相互转化。
eg:西瓜和草莓都是水果 共性:植物的果实。 个性:西瓜大,草莓小
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主要矛盾&次要矛盾:1:多个(复杂事物 )
主要矛盾:支配,决定,侧重于解决。
次要矛盾:被支配从属
主要矛盾决定发展方向,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主要方面:支配主导。
次要方面:被支配。侧重于认识。
十.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A.辩证否定观
定义: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
特点:是发展的环节--自己发展自己。 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与旧事物。改造,保留,改造其中积极因素作为发展的基础。
实质:"扬弃”
扬:符合现实,积极的。
弃:过时的,消极的。
既否定又肯定,既克服又保留。
要求: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发展)
树立创新意识
B.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社会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eg: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科技,文化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革命批判精神:
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其否定的理解。
对每一种形式不断运动中。
不盲目崇拜任何,本质而喜,是批判的(否定旧事物中不合理的), 革命的(促使旧事物灭亡),创新的(推动新事物成长)。
“一定二取“ ”五新"
浮动主题
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做事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中心,关键,首要)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决定。
反对不分主次颠倒主次。
关系:相互依赖,相互排斥,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看问题要全面,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利弊,方向)
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又要看到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
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1.即看到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又看到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 2.着眼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3.有重点的两点两点中的重点,反对均衡,形而上学。是
事物的发展:螺旋上升,波浪前进。不是周而复始,一帆风顺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趋势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前途光明_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
客观,远大发展前途,强大生命力。
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人民利益要求。
过程:曲折的。
新事物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
人们对其认识有过程。
旧事物强大抵抗。
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保护新事物,促其成长壮大。
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道路上的困难,对考验。勇敢面
要素构成系统
要素:是组成一个系统相互作用的部分。
系统:具有要素不具有的功能。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看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要素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统筹发展,优化组合。
系统优化
整体性
有序性:各要素按一定顺序方向发生作用。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趋向强化的特征。
例:原有联系--鸡蛋壳捏不坏。新的联系--薄壳结构(悉尼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