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工业设计史战后重建与设计
《工业设计史》(第五版)第十章战后重建与设计,新技术及新材料与设计: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是电子技术革命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曾被称为“塑料的时代”。
《工业设计史》(第五版)第九章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一战后消费高潮,标准化、合理化、第一代工业设计师,让设计和市场联系起来;以美学形式解决技术问题。
《工业设计史》(第五版)第八章,艺术装饰风格: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法国、美国、英国、满足机器生产和塑料,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材料的满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产品立项报告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经验分享:产品经理必懂的产品思维
产品诞生过程
产品周期图
开门红的思考
招创智搜
网易星球
教学教务系统
第十章 战后重建与设计
斯堪的维也纳风格
风格
功能主义
几何形式被柔化
乡野的质朴
丹麦的B&0公司系统的
系统的研究新产品的技术开发
瞄准国际市场的最高层次
系统的解决设计问题
多级离心泵
在结构上必须能经受机械应力
在整个工作范围内必须保持高效率
必须尽可能少占空间,易于安装,管道流线应简洁
现代主义的发展
美国现代主义的发展
使用、批量生产、精心设计、价格合理
适用于目的性、所用的材料、生产工艺、形式要服从功能
英国现代主义的发展
优良设计
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劳动力和原材料
现代主义:核心是功能主义
美国的商业性计划
本质
形式主义: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有计划的商业废弃制
通过人为的方式使茶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
形式
功能型废止
合意型废止
质量型废止
核心
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
特点
由于形式上的创新而产生的特有的风格与个性
受影响
所谓“优良设计”的功能主义设计的影响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特别是流线型设计
发展
20世纪40年代末 经改进的流线型特色风格
20世纪50年代 “有机”塑料与新的金属和塑料生产技术相结合
20世纪60年代 塑料和先进的成型技术
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
特征
强调技术表现
优良产品
产品整体上不应有与功能无关的表现性特征
设计教育模式
数学
工程科学
逻辑分析
里程碑
系统设计
要求
功能上的连续性
简便、可组合的基本形态
几何化
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科技
分类
传统的手工艺品
批量生产的高科技产品
恢复期的日本工业设计
成长期的日本工业设计
发展期的日本工业设计
战后发展阶段
传统与现代“双轨制”
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
在高科技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
中国台湾地区及韩国的工业设计
1961年底,正式发展工业设计
196712月成立台湾工业设计协会年
公司识别计划
是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进展
目的
建立起企业明确的识别特征,全面的、正确的体现企业的视觉形象
IBM的设计原则
IBM不是竞争,而是创造环境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定义
多门学科交缠的边缘学科
目标
更宜人、更有效率的产品
先驱
克兰特(丹麦)
德雷夫斯(美国)
新技术及新材料与设计
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是电子技术革命的标志
20世纪60年代曾被称为“塑料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