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的思维导图。详细总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近代西方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当代中国的外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民族关系
秦朝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汉朝
西汉 设西域都护府
囤戍政策
隋朝
加强对琉球接触
册封
唐朝
唐蕃和亲
会盟
边疆管理制度更加规范
刺史
羁縻制度
宋朝
长期并立
民族融合
元朝
统一全国
设宣政院
行省制推及全国
明朝
马市
土司
清朝
理藩院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册封达赖班禅
在青海西藏设办事大臣
改土归流
对外交往
秦汉时期
陆路 河西走廊
海路 至印度南部
倭国派使臣来朝
隋唐时期
隋炀帝命令裴炬驻张掖
唐朝与大食国接触
海外贸易发达
泉州成为港口
马可波罗行记
明清时期
维持朝贡贸易和朝贡体系
1689 中俄《尼布楚条约》
海禁、闭关锁国
近代西方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民族国家
原因
1337-1453 英法百年战争
15世纪 王权加强
宗教改革
民族语言的产生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
个人对国家忠诚
过程
1534《至尊法案》建立专制统治
王权达到顶峰
专制王权国家
独立主权民族国家
表现
爱国人士
国旗、国歌、国家节日
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体制
国际法
1625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1618-1648 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815 维也纳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十月革命 苏俄 不兼并不赔偿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联盟的建立
被英法控制,争夺霸权
“全体一致”
二战后国际法发展
1945《联合国宪章》
“大国一致”
1946 国际法院
意义
积极
国际关系规则
和平发展
消极
双重标准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发展
特点
当代中国的外交
时期
1949-1956 外交奠基
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实践
建国之初和苏联建交
195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日内瓦会议 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1955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与挪威(资)建交
1956-1966 逐步冲破封锁
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
1964 中法建交
19世纪70年代 外交突破
同一系列西方国家建交
1971 重返联合国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 中日建交
1978-201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大国关系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1989 中苏关系正常化
周边关系
发展中国家
多边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