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发展心理学 概述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概述思维导图,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主要是研究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在发展过程的心理转变。
这是一篇关于4.心理过程症状的思维导图,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该思维导图包括了心理学中常见的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3.1.发展心理学 概述
1. 研究对象研究的是心理发展规律
1.1. 概念和性质
1.1.1. 心理发展的内涵
1. 种系发展
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发展
2. 种族发展
人类心理的发展历史(种族比较)
3. 个体发展
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心理过程
狭义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
1.1.2. 性质
1. 整体性
知情意相互促进 相互作用
2. 社会性
受环境制约
在人际交往中展现
3. 活动性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
4. 规律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两个加速期
婴幼儿期
少年期
1.2. 研究内容
1.2.1. 心理发展的年龄研究特征
年龄特征
时间是心理发展的维度
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 而非绝对
年龄与心理发展 非 因果
年龄阶段的根源
1.2.2. 基本理论
问题
本质问题
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的作用问题
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
内动力与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关键期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功能和特殊性
2.1.1. 功能
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状况
解释
心理发展现象及变化的原因
预测
研究对象的未来发展
控制
对环境变量加以调控
2.1.2. 特殊性
发展的过程--发展性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
2.2.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2.2.1. 横向
同一时间 不同年龄组
大多选用横向研究
优点
适用性
时效性
缺点
人为的连接性
组群效应
2.2.2. 纵向
相同研究对象 不同年龄 或阶段
系统 连续
时效性差
被试者流失
出现练习效应和疲惫效应
2.2.3. 纵横交叉
纵向和横向 结合
3. 动因
1. 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
谱系调查法
环境只起引发作用 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
2. 环境决定论
华生
心理发展 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 二因素论
心理学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遗传和环境 同等影响儿童心理
两者各自独立存在
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4. 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
儿童通过观察 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
学习的方式
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
榜样示范作用和 观察模仿学习 在发展心理学中得到广泛认同
5. 文化历史论
维果斯基
社会文化历史因素
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不断内化的结果
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
发展指标
随意化
概括抽象化
整体化
个性化
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儿童解决问题的水平与成长指导等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育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略前性原则)
最佳期限
个体发育成熟
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
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时
6. 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
建构主义
儿童心理发展事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体客体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缺一不可
主体客体相互转化互动关系 先天可被环境改变
主体客体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调节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体建构学说
图式
同化
量变
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 认知结构
顺应
质变
改变原 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 式,以适应环境需要。
平衡
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是适应的实质
心理起源于动作 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动作是认识的源泉
最早的动作是无条件反射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经验
社会环境
平衡化
4. 心理发展过程
1. 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1.1. 连续匀速增长
2. 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3. 心理发展的连续论和阶段性的统一
3.1. 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2. 心理发展中的量变 质变关系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4.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4.1. 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皮亚杰)
1.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通过感知运动图式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
2. 前运算阶段
2~6、7岁
泛灵论
自我中心主义
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思维的不可逆性
缺乏守恒
3. 具体运算阶段
6、7岁~11、12 岁
具有守恒性
脱自我中心性
可逆性
4. 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以后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4.2. 人格特征为标准(埃里克森)
1. 社会发展阶段论述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八个阶段 顺序一定
每个阶段有其任务
带有普遍的心理社会危机
自我占主导地位
2. 阶段划分
婴儿前期
0-1.5
获得信任感 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
1.5-3
获得自主感 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
幼儿期
3-6
获得主动感 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童年期
6-12
获得勤奋感 克服自卑感
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
12-18
形成角色同一性 防止角色混乱
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
18-25
获得亲密感 避免孤独感
爱的品格
成年中期
25-65
获得繁衍感 避免停滞感
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
65岁以后
获得完善感 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智慧贤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