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高中政治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56年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共同纲领》就已基本确立,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予以正式确立。
高中政治必修三 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高中政治选修二 3.1订立合同学问大 知识框架。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高中政治 选修二4.2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知识框架,包括民法对民事权利的限制、相邻关系的含义(实质)和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因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过渡时期
起: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止: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改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1954年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三大改造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三大改造意义:
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交革。
④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不是照搬苏联的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党的八大召开
时间:1956年9月
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最重要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①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取得的重大成就:
工业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方面: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方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科教方面: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历史意义
(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