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注基础物理之波动学
一注基础物理之波动学,波源,做机械振动的物体;弹性介质,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振幅A:质元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反映振动和波动的强弱强度。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之专业基础部分-工程材料知识梳理,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质、金属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水硬性胶凝材料等等。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公共基础之计算机应用复习总结。某一区域的名称,它可以用来当作互联网上一台主机的代称;域名服务器是进行域名和与之相对的IP地址转换的服务器(域名服务器故障时可用IP地址访问)。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公共基础之材料力学复习总结。圆轴扭转时其截面会有剪应力的存在,其方向垂直于改点所在的直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τ=T/(Ip / ρ)(T为施加扭矩、Ip为极惯性矩、ρ为距圆心距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一注基础-物理之波动学
1、机械波
产生和传播
波源,做机械振动的物体
弹性介质,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
波的特征
波是振动状态(相位)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波是振动能量在弹性介质的传播(实质);
质元只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波的描述
振幅A:质元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反映振动和波动的强弱强度。
频率ν,角频率ω:
周期T: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也表示媒质质元完成一次完整振动所需的时间
波速u:
波长λ:相位差为2π两点(振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相邻点)的距离
相位,初相:振动相位用(ωt+ψ)表示,其中ψ是t=0时的相位,称为初相
2、一维简谐波表达式
取“-”沿x轴正向传播,取“+”沿x轴负向传播
波线上两点的相位差:
注意:可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变换成已知条件的公式,再带入求解
3、波的能量
能量=振动动能+弹性势能
质元处于平衡位置:振动速度最大,因而动能最大;相对变形最大,因而势能也最大;进而总能量也最大
质元处于最大位移处(波峰或波谷):振动速度为零,因而动能为零;相对变形为零,因而势能也为零;进而总能量也为零。
4、波的衍射
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波线发生弯曲改变传播方向并绕过障碍物的现象。
5、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干涉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遇点相位差恒定
相干波源S1、S2的振动方程:
波的叠加相位差条件
波的叠加波程差条件
驻波
驻波条件:干涉波,振幅相同,方向相反
特征
1.波腹处振幅最大(是原相干波的2倍)、波节处振幅最小
2.波腹和波节等间距交替出现,相邻波节(波腹)间距为λ/2
3.相邻波节之间各质元相位相同;波节两侧质元振动方向相反,相位突变为π
4.驻波既没有振动状态的传播,也没有能量的传播
6、声波、声强级
声波
次声波<20HZ
可闻声波 20HZ~2000HZ
超声波 >2000HZ
声强
声强级
7、多普勒效应
概念
1.波源与观察者相对媒质静止时,媒质中的振动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等,观察者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相同。
2.当波源或观察者或两者皆相对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不同于波源的现象。
振动(干涉)减弱
振动(干涉)加强
波峰波谷 动 势 总为零
平衡位置 动 势 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