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种群与群落
生物一轮复习秘籍!绝对不亏!耗时20h,超全面。本思维导图覆盖了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种群和群落的所有内容,还有生态系统部分的内容在我发布的另一个思维导图里,建议合起来看,总结了选择性必修二的所有内容,欢迎大家下载嗷~
最后一部分也完成啦!高中化学选修二超全面大制作!覆盖了最后一章晶体部分的所有内容!其他资源大家都可以在我的发布中找到。建议直接看我发的选择性必修二的那个思维导图,整合了所有选修二的内容,这个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学习化学的路上快人一步,欢迎大家参考啦~ 你们的关注就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
高中化学选修二超全面大制作!历时两天。覆盖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物质性质部分的所有内容!因为当时看到网上并没有做的很全面而且很有逻辑的化学思维导图,所以就想着自己来制作一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参考啦~ (其他化学以及生物的思维导图都可以在我的主页中找到,绝对要比网上其他的作品更加全面且有逻辑,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不知道选那个好就快快进来叭!高中化学选修二超全面大制作!堪称化学困难生的福音!历时两天。覆盖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部分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欢迎大家参考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092】种群数量的变化
生态系统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
种群与群落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种群及其动态
定义
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②同种生物 ③所有个体)
种群的特征
空间特征(不常考)
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分类
集群分布(瓢虫等)
均匀分布(水稻等)
随机分布(杂草等)
数量特征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特点
1.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种群密度不同
2.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种群密度也不同
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估算法
样方法
适用范围: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生物
步骤
1.确定样方
取样原则: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且数量足够
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方形调查地
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调查地
2.计算数量
计数原则: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
3.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4.求所有样方的密度平均值
标记重捕法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生物
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
误差分析
偏大
1.一些动物被捕获后第二次将会更难被捕获
2.动物身上的标记物脱落
偏小:标记物太明显,或对动物造成了伤害,导致更容易被捕到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结构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意义:可以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的趋势
相互关系:
影响因素
非生物因素
阳光
温度
水
...
生物因素
种内
竞争
合作
种间
捕食
共生
寄生
种群数量的变化
J形增长
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等
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种群数量没有上限
增长率:λ-1
增长速率:逐渐增大
意义:反应了种群增长的潜力或趋势
数学模型:
S形增长
条件:存在环境阻力(环境条件有限,如空间、食物、天敌等的制约)
子主题
增长率:逐渐减小
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环境容纳量(K值)
概念: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应用
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
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有害生物的防治
增大环境阻力,减小K值;同时预防其数量达到K/2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对养殖生物进行捕获时,尽量让捕获后的数量维持在K/2处,以保证持续获得最大收获量
注意
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增长速率=(出生数-死亡数)/时间 *100%
波动
周期性波动:环境不发生变化时,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
非周期性波动
下降
实验:果酒制作
见果酒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模板-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张誉洋.docx
群落及其演替
群落的定义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
(1)相同时间 (2)一定地域 (3)各种生物
种群的结构
空间结构
形成原因:长期自然选择使得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现象: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植物分层
光照(光的利用)
动物分层
食物及栖息地
水生生物分层
阳光、温度、含氧量、食物等
意义:提高了种群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易错点:高山生物的分布不属于垂直结构!主要是地势、温度、水分等影响的结果,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
常见分布:镶嵌分布、片状分布
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光照强度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等
种间关系
种间互助
互利共生
原始合作
种间斗争
种间竞争
生态位
定义: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
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情况
竞争排除原理:在同一群落中不可能有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
群落的主要类型
森林生物群落
分布: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特点: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主要动植物:常绿植物、阔叶植物、田鼠、山雀...
草原生物群落
分布: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特点: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主要动植物:禾本科植物、阔叶草本植物、鸵鸟、野驴...
湿地生物群落
分布:干旱地区
特点: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
主要动植物:仙人掌、狐狸、沙漠兔...
群落的演替
概念: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
初生演替
定义: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开始演替的过程
特点:速度快,趋向于形成新的群落
次生演替
定义:从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土壤条件依然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开始的演替过程
特点:速度慢,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
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
2.物种数量本身在不断发生变化
3.物种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
4.人类活动的影响
会影响种群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1.有一定方向性,具有一定规律,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
2.演替是不可逆
结果
1.使群落的总能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2.最终可形成顶级群落,顶级群落并非是绝对稳定的,而是出于不断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物群落
不同→
种群
相同→
个体
非生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