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必修3的生态系统这块内容。包含4 5 6章节
编辑于2020-08-05 11:44:44生态系统
1. 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书)
2. 范围
可大可小
地球最大是生物圈
3. 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4. 结构
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组成
无机物质,气候因素等。例:阳光,水,热能,空气等
作用
为生物提供能量和物质,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地位
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生产者
组成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补充:硝化细菌,铁细菌(化能合成作用)
作用
1.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无机化学能转化为有机化学能; 3.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地位
生态系统的基石
能量来源
太阳能及化学能
消费者
组成
主要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动植物
寄生细菌
作用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书)
地位
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能量来源
流入消费者的总能量
指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不含粪便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
一般来源于上一个营养级
分解者
组成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蜣螂,秃鹫等
作用
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书)
地位
生态系统中促进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能量来源
生产者和消费者
联系
营养结构
食物链
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基本模式
生产者+不同级别的消费者
例
注意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2.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即食物链中不能出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3.食物链中只存在捕食关系无寄生和腐生关系
4.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逆转
5.营养级数=消费者级数+1
6.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能量逐级递减
食物网
概念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书)
特点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注意
1.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以出现捕食和竞争
功能
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习题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数量变化关系
1.第一营养级生物(生产者)减少,则之后的生物都会减少
2.处于天敌的一方减少,则被捕食者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处于顶级的营养级生物有多种食物来源时,其中某一食物来源被消除时,被顶级营养级所食的其他食物将减少
4.食物网中间某一营养级突然全没,那么分析是应该从高营养级推到低营养级,因为低营养级相对更稳定
能量的源头
太阳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
能量形式转化
太阳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 主要功能
动力
能量流动
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书)
能量的输入
相关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能量输入总量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以是化学能或太阳能)(看情况答题一般自然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都答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的传递
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式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传递过程
能量的转化和散失
注意
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不存在流入下一营养级
同化量:指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转化为自身的能量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
储存量=同化量-呼吸量
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
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量于摄取量的比值无法判断
高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比值通常大于低营养级的生物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所有生物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流入到下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中,不是指的生物个体,例如一只狼吃一只羊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应该远远大于20%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不会改变,能量利用效率可以人为改变
能量来源分析
生产者
太阳能
消费者
流入消费者的总能量
指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不含粪便中的能量)(一般来源于上一个营养级)
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
分解者
生产者和消费者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去路分析
定量不定时
1.自身呼吸消耗
2.;流入下一营养级
3.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定量定时
1.自身呼吸散热消耗
2.;流入下一营养级
3.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4.未利用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
呼吸作用
生长,发育,繁殖
包括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
1.食物链的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逐级递减
1.呼吸作用消耗
2.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3.少部分能量通过尸体等流入分解者
单向的
题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某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包含粪便的能量,因为粪便属于上一营养级的
能量流动极值 最多-20% 最少-10%
基础
物质循环
循环的
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循环
过程
存在形式
无机环境
CO2(主要),碳酸盐
生物群落
含碳有机物
循环形式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CO2
生物群落内
有机物
大气中 CO2的增加主要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
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不一定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例如生物圈
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
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
来源
声,光,温度,湿度,磁力等,可以是无机环境或生物
传递形式
物理过程
例
萤火虫的光,哺乳动物的体温
化学信息
来源
生物的代谢活动
传递形式
化学物质,如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等
昆虫的性外激素
例
昆虫的性外激素
行为信息
来源
动物的特定行为特征
传递形式
动物的特定动作
例
蜜蜂跳舞,孔雀开屏
作用
个体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书)
种群
生物种群的繁衍(书)
生物群落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书)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对害虫等动物进行控制
注意
存在于个体与个体间,而例如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则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因为其发生在单个植物体内
题
关键词:挥发-化学信息
双向的
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
6. 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自我调节能力
靠生物群落内生物间的关系,主要是靠捕食及种群内的种内争斗实现的
基础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书)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大小
生态系统生物种类↑,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
特点
有限,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原状难以恢复
表现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
核心
抵抗干扰,恢复原状
影响因素
物种丰富度↑营养结构↑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核心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因素
物种丰富度↓营养结构↓恢复力稳定性↑
注意
抵抗力稳定性弱的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例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
必修3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现状与前景
大概就是说人太多了,上个厕所都要组团排队!资源不够了!要来个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书)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注全球性生态问题
全球性生态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书)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内容or概念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书)
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价值
潜在价值
未知
间接价值
生态系统调节
直接价值
实用意义
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
非实用意义
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书)
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易低保护
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专门保护(书)
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他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书)
有害动物的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喷施等
机械防治
人工捕捉等
生物防治
引入天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