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日甲午至五四运动
中日甲午至五四运动,是一场灾难的抗争与革命,我们要认识历史,了解历史。该篇思维导图详细的分解了这段历史,高考复习的重点都在这里了,干货满满。
英语完形填空总是巧妙地避开正确答案?好不容易看懂题干方向却还是选错了?来看看这张思维导图,教你如何轻松拿下完形填空。分别从做题顺序与做题方法进行总结。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梳理思维导图来啦!下图涵盖了概率的基本性质、随机变量、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等内容。该图适合高三学生复习时使用。
下图是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中的不等式导图,不等式这里我们要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线性规划中注意可行域和目标函数、基础不等式中注意最值问题和变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灾难抗争与革命
甲午战争(日本蓄意侵华的必然结果)
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军国主义残留(参考德国)
2国际: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
3中国:清朝贪污腐败,日本转嫁经济危机重要对象
过程
结局失败原因:1清朝求和2根本:制度落后
影响
中国:1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巨额赔款3通商口岸范围延伸到中国内地4允许开办工厂,扩大资本输出途径
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日本:1国际地位升高,成为资本主义强哥国之列2对赔款的合理利用使得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镇压义和团运动2根本:瓜分中国
义和团运动:民族危机高涨的产物,扶清灭洋,盲目排外
结果失败签订《辛丑条约》
不割地,不以经济侵略为主要目的
1赔钱(4.5亿人口带有屈辱意义)2东交民巷(国中之国,经济控制)3总理衙门变为外交部(客观促进外交的近代化)4拆炮台(军事控制)5惩办义和团
中国:1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成潮流,反清大势所趋
西方:以华制华(侵华矛盾缓和,各国共同宰割)
既加深了民族矛盾,客观上有利于时局稳定,促进发展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群众基础广泛,由反清复明到扶清灭洋,清朝慈禧授意
启示:1清朝腐败无能2下层人民朴素爱国情怀
扶清灭洋的阶级局限:盲目排外,自身实力弱小
客观作用:粉碎瓜分中国
地主阶级:清末新政
内忧外患
根本:维护清朝统治
消极:本质维护清政府统治
内容:决策仓促,不严谨
实际效果:富国强兵没有实现
积极:促进近代化,促进辛亥革命的爆发
资产阶级:着眼于政治制度改革的维新变法
序幕:公车上书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
辛亥革命
必要性:之前革命的失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加重(革命反清达成共识)
可能性
1经济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革命政党(同盟会)
革命进程
开端: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1912元
袁世凯夺权
捍卫民主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成果
积极
政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近代化
世界意义:亚洲觉醒一部分;鼓舞亚洲人民进行解放运动与民主革命
局限:近代化推进作用有限,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原因:民主资产阶级局限性
标注
二次革命: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革命史
抗争史
灾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