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管理经济学》(吴德庆等;人大出版社;第七版)-第一章 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博 专业课学习笔记 勤劳的小蜜蜂逢考必过 加油
编辑于2022-03-02 22:30:23《管理经济学》第一章 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一、 需求
1. 需求量
在一定时期内
单位:年
在一定条件下
消费者
愿意购买且能买得起的产品或劳务数量
购买意愿
需要
要求
≠需求
支付能力
成为需求
2.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 价格
1. 产品
最灵敏、最重要
需求与价格:负相关
需求法则
2. 相关产品
1. 替代品:正相关
2. 互补品:负相关
2. 消费者
1. 收入
平均收入水平
1. 正相关:一般情况
2. 负相关:不能满足需要(如非智能手机等)
2. 偏好
1. 爱好
2. 选择
与习惯有关
3. 对未来价格变化的期望
1. 看涨:增
如“抢购风”
2. 看跌:降
3. 广告费
4. 其他
1. 季节(空调、雨具等)
2. 人口(床品、电脑等)
分析
需求函数
1. 反映:需求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2. 问题:没有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对策:估计出更具体的需求函数
1. 见第三章“需求估计”
需求量
产品价格
相关产品价格
1. 替代品
2. 互补品
T:消费者的偏好
I:消费者的收入
E:消费者对价格的期望
4:广告费
需求曲线
1. 假定:除价格外,其他因素不变
2. 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1. 形式
1. 方程
2. 图形
3. 需求表
2. 类型
1. 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
相加=
2. 行业需求曲线
3. 企业需求曲线
斜率(绝对值)<
3. 规律
1. 需求曲线:左高右低
需求价格弹性
大:效率小
小:斜率大
见第三章
2. 需求量
1. 价格涨:减少
2. 价格跌:增加
原因
1. “收入效应”:实际收入提高
2. “替代效应”:需求转向替代品
4. 背后
消费者选择理论
1. 基本假设
消费者的偏好
反映:需要
1. 排序:人们能对物品和服务组合的偏好排序
2. 不满足性:人们想拥有的物品和服务多多益善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
3. 转移性:人们的偏好一以贯之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4. 边际替代性递减:愿意为多得到一单位而放弃其他的数量不断减少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
斜率=边际替代率=
2. 预算约束
实际购买行:受制约
收入
价格
预算约束线
斜率=
为负的价格比率
3. 效用最大化
保险购买案例
最优消费点
切点
1. 预算约束线
2. 无差异曲线
4. 消费者选择与需求曲线P44
3. 变动
需求
说明关系
需求量与价格
内涵
因非价格因素变动
则关系变动
表现
消费者按每一可能的价格
愿意买、买得起的产品或劳务数量
方式:位移
线性方程:平移
需求量
数量
愿意买、买得起的产品或劳务
内涵
非价格因素不变
因价格因素变动
消费者
在一定时期内
按某一特定价格
愿意买、买得起的产品或劳务数量
方式:需求量在原需求曲线上变动
二、 供给
1. 供给量
在一定时期内
单位:年
在一定条件下
生产者
愿意且有能力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愿望、能力,缺一不可
≠实际卖出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2.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1. 价格
1. 产品:正相关
最灵敏、最重要
2. 生产中的替代品:负相关
2. 成本:负相关
影响因素
1. 生产技术水平
2. 原材料价格
3. 工资率水平
3. 其他
1. 税收
2. 补贴
分析
供给函数
反映:供给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Qs:供给量
P:产品价格
Ps:生产中的可替代品价格
C:成本
供给曲线
1. 假定:除价格外,其他因素不变
2. 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1. 形式
1. 方程(如:Q=a+bP)
2. 图形
1. 横轴:供给量
2. 纵轴:价格
2. 类型
1. 行业需求曲线
2. 企业需求曲线
相加=
3. 规律
1. 需求曲线:右高左低
2. 需求量
1. 价格涨:增加
原因
1. 原本亏损不愿生产的企业:可能扭亏,则愿意生产
2. 原本盈利的企业:扩大生产
3. 转移用于生产替代品的资源
4. 吸引新的企业加入生产
2. 价格跌:减少
3. 变动
供给
说明关系
供给量与价格
1. 内涵
因非价格因素变动
则关系变动
2. 方式:位移
线性方程:平移
例
征收消费税:向左上方
1. 价格:上涨
2. 产量:减少
供给量
1. 内涵
非价格因素不变
因价格因素变动
2. 方式:需求量在原需求曲线上变动
三、 供求分析
1. 供求法则
注意
1. 非完全竞争:企业有控制价格的能力,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定价(见第六章)
2. 供求曲线:行业供求曲线,非企业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市场结构
一个行业内,企业数量多
任何一个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都微不足道
他们都生产同质的产品
企业无力左右市场和操纵价格
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决定机制
1. 价格形成
2. 市场运行
市场价格:取决于供求
均衡价格
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
1. 需求量=供给量
2. 只要没有新的干扰因素,价格不变动
供需曲线不位移
2. 需求-供给分析法
前提
产品价格经常变动
原因
影响因素
1. 很多且复杂
2. 经常变动
作用
1. 分析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2. 分析供求曲线后诸因素的影响
价格
交易量
四、 市场机制与市场资源的配置
1. 资源
1. 稀缺性
相对
决定
1. 使用什么资源
2. 生产什么产品
经济选择
2. 可替代性
资源的多样性
1. 消费者
1. 用不同产品满足自己
2. 产品涨价,转向低价替代品
需求曲线:向左下
2. 生产者
1. 用低成本的生产要素组合,替代高成本的生产要素组合
2. 生产高价商品,替代低价商品
供给曲线:向右上
2. 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选择
依靠:价格信号
资源和产品的价格:稀缺程度的指示器
价格机制的作用
1. 消费者:少使用稀缺的产品
2. 生产者:多生产稀缺的产品
社会资源趋于合理配置
原因
1. 供求:决定价格
2. 价格:对供求有反作用
1. 涨价:刺激生产,抑制消费
2. 降价:抑制生产,鼓励消费
价格波动
3. 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基本标志:供求平衡
社会上各种商品的供给量=需求量
表现
1. 人们的有效需求得到满足
2. 没有造成生产能力的过生和资源的浪费
资源的分配获得了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