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戏》
《社戏》思维导图,包括作者简介、结构梳理、主题归纳、人物形象、写作背景五部分内容。第一次发表,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社戏》
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朝花夕拾》《狂人日记》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荣誉称号:"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人民艺术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结构梳理
盼望社戏 (1~3段)
第一部分(1~3):写"我"随母亲回平桥村省亲, 交代看戏的时间、机缘、人物
[赏析]"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照例"一词说明已成定例, 一方面体现了"我"得到优待, 另一方面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好客
去看社戏 (4~30段)
第二部分(第一层4~9) 写看戏前的波折
①没有行船 ②没有大人陪同 ③外祖母不放心
①八叔的航船回来了 ②孩子们水性都好 ③双喜打"包票"
(第二层10~13段) 写出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赏析]"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比喻成"淡黑的连山" 以动写静,把山写活了,衬托了船行速度之快,"但我却以为船慢" 突出了"我"急切想看社戏的心情
第三层(14~21段) 写"我们"在赵庄看戏
[赏析]"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给白地看呢? 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肯翻筋斗的原因有理有据, 既安慰了"我",又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 同时也表现了双喜的聪明
第四层(22~30段) 写看完社戏后月夜规航和偷豆、煮豆
[赏析]"不多久…就像一条大白鱼…喝彩起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新奇贴切,又有水乡特色 像画一样。又从侧面突出了船行之快,这是半想象半 纪实的描写,反映出"我"当时愉悦的心情,也表现了 孩子们及富浪漫色彩的想象力
怀念社戏 (31~40段)
第三部分(31~40段) 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赏析]"真的…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点明了主旨,表达了"我"弱内心的想法, 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 戏好看是因为有那种特殊的经历, 让我感到新鲜愉快
主题归纳
本文以"社戏"为线索,回忆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经历的美好的童年往事, 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农家孩子形象,形象地表达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 无私有爱的美好品质,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淳朴善良 无私友爱
人物形象
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 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充满着信心
六一公公:宽厚,淳朴 好客,热情
阿发:憨厚无私 勤劳能干
"我":天真无邪 对封建教育极为反感
写作背景
社戏一文写于1922年10月,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 连接发生的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事件,使鲁迅认识到,经过辛亥革命, 中国社会现状"招牌虽换,货色照旧"没什么改变。于是拿起手中的笔无情的 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 的号召。就是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先生发表了小说《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