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共党史
本思维导图以时间轴的形式为大家了整理了中共党史时间线,条理清晰,内容明确,希望对你有帮助。
编辑于2022-03-17 11:04:25中共党史
1921中共一大(上海,嘉兴)
确定名称“中国共产党”
成立中国共产党
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奉献精神
1922中共二大(上海)
立纲
最高:共产主义
最低: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制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章
1923中共三大(广州)
第一次国共合作,党内合作
1924国民党一大(广州)
1924-1927.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925中共四大(上海)
明确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没落实)
提出农民问题
1927四一二政变(上海)
反共,屠杀共产党员
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转折点
蒋介石主导
1927中共五大(汉口)
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组织农民武装
1927七一五政变(武汉)
汪精卫主导
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
1927南昌起义(南昌)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1927八七会议(汉口)
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
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总方针(枪杆子出政权)
农民数量多,革命性和斗争性强
选出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
1927秋收起义(湖南)
文家市决策战略重心转移(从城市到农村)
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1927三湾改编(江西三湾)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基)
强调政治建设
1928中共六大(莫斯科)
现阶段中国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29古田会议(福建古田)
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建设
党对军队的决定领导(成形)
强调思想建设
1931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抗日战争(1931—1945))
1935起草《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4—1936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
1935遵义会议(贵州遵义)
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标志
纠正博古,李德的左倾冒进主义错误
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
1935瓦窑堡会议
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 (包含民族资产阶级也有可能性)
1936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逼蒋抗日
1937洛川会议(洛川)
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全面抗日路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问题,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党外合作)
游击战
减租减息
1938六届六中全会(延安)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41皖南事变
蒋介石 反共
1942延安整风(延安)
1941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科学解释“实事求是”
反对主观主义学风(核心),宗派主义党风,党八股文风
解决中心问题是反对教条主义
1945中共七大(延安)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提出三大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王稼祥 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1943年)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道路》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
两个转变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
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 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两个务必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风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1956中共八大(北京)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
正式确立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 “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
1962七千人大会
恢复经济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为解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八届十一中全会 (十年文革开始)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重新确立 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工作重心转移:“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拨乱反正
首次使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功过是非
1982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正式确立
1984十二届三中全会
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中共十三大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2邓小平南方讲话 (武昌,深圳,珠海,上海)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手段,黑猫白猫
三个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是核心
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92中共十四大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997中共十五大
依法治国作为治国基本方略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 全党指导思想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2007中共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十八大将其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2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五位一体总布局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首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写进党的报告
首次提出三大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两个一百年
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中国成立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3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014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依法治国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
五大法治理念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核心内容;执政为民—本质要求; 服务大局—重要使命;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12.4 国家宪法日
2015十八届五中全会
十三五规划建议
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脱贫时间: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
2016十八届六中全会
全面从严治党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 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 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党中央,***),看齐意识
2017中共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 军种(海陆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主建新格局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三严三实”(2015年), “两学一做”(2016年)
三严三实;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 做人实,谋事实,创业实
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反腐败斗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基本国情,历史阶段,国际地位没变
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党的四大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我们党最鲜明品格: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经济发展
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攻关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创新驱动)
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
经济体制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实现党的领导重要方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 :协商民主独特优势
两同步
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坚持爱国者为主体
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政治建设首要任务: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党中央权威集中统一领导
党组织建设:党管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
十九届二中全会
修改宪法
把党的十九大重大理论观点方针政策特别是***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5个体系: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 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
十九届三中全会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改革
两个“还不完全适应”
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指导思想
总基调:稳中求进
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 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
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首要任务: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目标:(党,政,军,群)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
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
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
十九届四中全会
坚持和完善中特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子主题
目标
党成立一百年: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济方面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最根本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十九届五中全会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和2035年目标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扎实做好“六稳”和“六保”
六稳:稳就业,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
十个成就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预计2020年国内 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9899万农村人口实现脱贫,832个 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村全部脱贫;粮食产量1.3万亿斤
远景目标
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
2035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
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2020机械化;2035基本实现现代化; 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十四五规划
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 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总基调:稳中求进
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根本动力:改革创新
根本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四五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2个方面具体措施
核心地位:创新;战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着力点:实体经济。坚定打造制造强国, 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乡村振兴,推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工农互促, 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推动以人为核心的 新型城镇化。
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 兴文化,展形象
生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军队: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我国陆军 1927年诞生,海军1949年4.23,空军1949.11.11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