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艾尔巴比 第二章 范式、理论及社会研究
本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几种社会科学范式;社会理论的要素;两种逻辑体系;演绎式理论建构;归纳式理论建构;理论与研究的关联性。
编辑于2022-03-17 21:35:17范式、理论与社会研究
导言
理论的三个功能: 预防侥幸心理; 可以合理解释观察到的模式,并指出更多可能性; 建立研究形式和方向,指出实证观察可能有所发现的方向。
几种社会科学范式
范式:用以指导观察和理解的模型或框架 例如:个体具有神圣性只是一种观点,范式 范式的根本性角色:托马斯库恩—范式在自然科学历史中的角色问题。范式通常抗拒改变,单其缺陷会随时间推移越来越明显,新的范式就会出现。 社会科学的范式作为观察的方法,只有用处大小之分,每一种范式都能敞开新的理解,带来不同类型的理论,并激发不同类型的研究。
宏观与微观理论
宏观理论(macrotheory): 一种试图理解制度、整个社会和社会之间互动等的“大图景”理论—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分析理论
例如:社会经济阶层之间的斗争,国际关系,社会内部主要机构之间的互动(政府、宗教、家庭)
微观理论(microtheory):一种试图通过理解个体及其相互之间互动来理解社会生活的理论。关于男女之间的游戏行为如何不同的研究
例如:约会行为、陪审团决策过程、老师学生互动
早期实证主义
法-孔德(实证哲学—positive philosophy): 1822年创立社会学一词,把社会当作一种可以用科学方法研究的现象。 脱离宗教范式(社会状况反映神的旨意),主张用科学的客观代替宗教的信仰。科学将取代宗教和哲学,社会学可以被逻辑而理性地研究,社会学应该成为生物学、物理学一样的学科。 人类历史三阶段: 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社会达尔文主义
1858 查尔斯达尔文 《物种起源》—物竞天择的进化论
赫伯特斯宾塞(英—1820-1903) 社会达尔文主义(social darwinism)或社会进化论(social evolution): 英国工业化资本主义发展,自由竞争制度,适者生存是社会本质主要动力,认为社会会越来越好。
冲突范式
卡尔马克思(德—1818–1883): 把社会行为视同冲突的过程,努力控制他人,同时避免被控制。 重点关注:资本主义如何造成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压迫。 论述焦点:不同经济阶级间的斗争,致力于重建经济结构,结束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压迫。
乔治齐美尔(1858-1918) 小规模冲突: 关系密切的群体成员之间发生冲突比没有共同情感、归属感或亲密感的一群人发生冲突的紧张程度会更高。
克苏多沃斯基1997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分析(冲突范式的新近应用): 这两个国家组织正提高全球性贫穷而非消除,银行和企业的利益超过穷人的利益。
阶级、性别、种族斗争,具有冲突利益的群体研究
符号互动主义
齐美尔: 个人之间如何互动——微观取向 二人dyads、三人triads互动关系研究 《群体关系网络》 对美国社会学有重大影响的欧洲社会学家之一: 对赫伯特米德、查尔斯霍顿库利有深远影响
库利(1864-1929): “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有归属感的群体(家庭、朋友私党) “镜中我”looking- glass self:我们会从周围人的反应中形成自我
米德(1863-1931): “概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人类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想象在特定情况下他人的感觉和行为的能力。 符合互动主义:个体间的互动主要通过语言和其他符合系统来取得共识。
爱默森、菲利斯、加德纳: “围捕”的本质
常人方法论
哈罗德加芬克尔 常人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常人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 of the people: 人们不断通过行动、互动创造了社会结构,事实上与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现实realities 每个人的行为都像社会科学家 如何了解期望?: 打破常规break the rules,违背人们的期望
民俗方法例子: 海诺塔基、大卫格雷特贝奇:鼓掌在英国政治演说中的角色,演说者如何引起掌声和掌声的功用
结构功能主义/ 社会系统理论social system theory
起源: 孔德,斯宾塞的有机体organism理论
把社会当作一个系统,看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 例如: 警察的功能; 罪犯的功能(涂尔干:犯罪和惩罚提供了社会价值再认定的机会)
功能的经验检验(功能是否有用?): 汉南、德夫隆左检验福利制度与犯罪率之间的关系 得出:福利计划具有降低违法的功效
女性主义范式
关注内容: 强调性别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研究、解释社会对女性(所有人)的压迫经历; 用于观察、理解社会生活中其他限制女性的方面; 挑战社会上习以为常的共识; 不仅关注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也反映出认识论上的不同(仅有男性/白人创造的社会理论有未被承认的偏见的风险)
例一: 米德—学习棒球“概化他人” 珍妮列维尔:了解男孩的经历不能帮助了解女孩
例二: 玛丽佛尔德贝兰基《女性的认知方式》 区分5种认知方式(沉默、习得知识、主观知识、过程知识、建构知识)
批判种族理论
起源: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权运动、 60年代与种族相关的立法 70年代民权活动家和社会科学家基于种族意识和种族正义开始范式研究
最著名: 非裔美国社会学家杜包斯1903《黑人的灵魂》: 非裔美国人过着“双重意识”的生活
关注内容: 政治和政府中种族的角色问题
贝尔: 批判高院“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废除了“隔离但平等”的学校种族隔离系统; 引入“利益收敛”(大多数成员会支持少数人的利益,是因为这些行动也会对多数成员有利):如果法律的变更能最终促进白人利益,这些仅使非裔美国人受益的法律才会改变。
再论理性的客观性
对理性的批评: 人是否永远理性从事? 社会生活是否遵循理性原则? 科学家是否如假设一般理性?
更成熟的实证主义: 可以理性地理解人类不理性的行为
典例: 阿希实验(asch experience) 线条长短判断 实验目的:是否会因为大众的压力盲从选择错误答案。
对客观性的批评: 主观性或许优于客观性?
客观与主观辩证法: 经验的主观性; 客观性: 人们寻求一种共识,寻求真正的真实really real 或客观的真实objectively real; 概念性的尝试,超过个人眼界; 本质是一个沟通问题。
典例: 美籍土耳其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1930s 声称要研究自动运动效应,让几个小组确定黑暗房间里面小光点的移动距离,每个人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实际上光点没动。 每个人都出现了错觉—这样的真实是一种社会建构的真实。
互为主观inter subjective的考察: 例,无论你对事物的主观经验如何,你会发现,对于自己而言,教育的增加使得偏见降低,每个人都可独自发现这种情形,so它是一种客观的真实。
被挑战的实证主义: 17世纪~20世纪中叶,客观真实被视为真理,实证主义代表了一种信念(人们可以了解合理的秩序和客观真实),受到后现代主义者挑战。
双重的讽刺 互补使用: 霍金高度评价实证主义模式的简洁,但对科学被训练的方法不做评价。
社会理论的要素
范式与理论: 范式是一般框架和视角; 理论是用于解释社会生活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 范式提供视角,理论赋予范式真实感和明确意义。
观察observation
事实fact:观察到的现象
定律laws: 各类事实的通则性概括; 具有普适性; 有时称作规则principles; 定律不解释任何事情,只是把事情加以简要说明。
理论theory: 对与特定生活领域相关的观察的系统解释。
概念concepts:代表研究领域中各类现象的抽象元素。
例:青少年不良行为理论中的概念 青少年;不良行为;同辈群体;社会阶级、种族;在校成绩
变量(特别的概念)
公理或基本假定axioms or postulates: 理论所依据的基本主张,构成理论的基础。
命题propositions: 对来自公理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描述。
假设hypotheses: 对经验真实的特别期待,从命题发展出来,并能被检验。
例:从“每个人都要物质享受”、“有钱人比穷人容易合法获得物质享受”的公理推论“贫穷青少年比富裕青少年更容易违法获取物质享受”的命题,再到“贫穷青少年比富裕青少年犯罪率高”的假设
两种逻辑体系
科学的传统模式
理论:从理论中发展出可检验的假设
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 :说明如何测量变量。
例:青少年犯罪行为
观察
可证伪性(观察与预期不符的可能性)是任何假设必备的重要特征,无法证伪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假设建构的一些提示: 莱里邓普莱 假设是在研究中被检验的基本陈述,一般表述的是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陈述清楚,以便于检验。 依赖“灵感”提出变量,要写下假设 例如“年龄与支持妇女解放的态度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别与支持妇女解放的态度相关,女性比男性更积极”。 零假设null hypothesis: 假定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统计性显著相关(通常希望拒绝零假设,证实自己的研究假设)。
演绎与归纳的比较:举例说明
演绎模式例: 为什么美国圣公会教徒参与教会活动程度不同? 通则性假设 “慰藉假设”comfort hypothesis:教区居民中无法在世俗社会中得到满足和成就的人,会转向教会寻求慰藉和替代物 假设检验:世俗社会中是否得不到满足的指标性问题 操作化:卷入宗教的程度的测量(仪式、组织、知识) 推论: 1.性别:女性由于社会地位比男性低,在宗教上更虔诚; 2.年龄:老年人比年轻人在宗教上更虔诚; 3.社会阶级:社会阶级低的人比高的人更经常卷入宗教活动; 4.家庭状况:已婚有子女的家庭比单身或无子女的家庭在宗教上更少投入。 发现:单身、无子女、老年、社会阶级低的教区女性居民的宗教卷入程度比年轻、已婚、上层社会、为人父母的宗教卷入程度高出三倍左右。 慰藉假设得到证实。
归纳法例: 从具体观察出发,得到一般化理论解释 对于圣公会教徒卷入程度不同的原因研究时, 先设计了一份没有根据理论的问卷, 分析了性别、年龄、社会阶层、家庭状况等变量, 发现了其与宗教活动卷入程度的关系, 但研究人员不知道为什么, 引发进一步推理,发现四个变量反映了世俗社会中的不同地位,从而想到了可能牵涉到寻求慰藉。
图解对照
理论和研究通过无穷的演绎与归纳之间的交替而进行互动。 逻辑推理的科学准则是理论与研究之间的桥梁。
演绎式理论建构
开始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题目; 整理既有知识或想法; 重视内省。
建构理论
演绎式理论举例:分配的正义distributive justice
吉勒米娜亚索 主要变量:分配的正义J 用数学公式论述理论。 公理: 比较的公理 理论基础: 对于“分配的正义”的感受是物品“实际拥有”A和“比较拥有”C的函数。 测量规则(公式): 将变量A、C 概念化 A:用约定俗成方式测量; C:以“在选定的比较团体中个人的相对等级”来测量。 引入更多因素,来预测在不同社会情景中分配的正义原理的适用性,引出其他命题。
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宁可对同辈团体的成员行窃,而不愿对外人行窃。
例:在偷窃行为中,只有跨团体的偷窃者才会有告密者,且告密者来自偷窃者团体。
归纳式理论建构
草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实地研究法field research
戈夫曼(提供定性研究的典例): 精神病院的生活, 处在瓦解中的“被破坏的认同”, 深入观察现象,并检验一些指导行为的规则。
归纳式理论举例:人们为何吸食大麻?
为什么有的学生吸食大麻,有的不? 首先发现一个有力的吸毒模式: 为什么有人不吸大麻? 差别在于阻止学生吸毒的社会约束不同。 女性、亚裔学生、住家 得出:用社会约束理论来解释吸大麻的差异。
理论与研究的关联性
演绎模式中:研究被用于检验理论
归纳模式中:理论是从研究资料的分析中发展出来的
其他还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