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思维导图,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编辑于2022-03-18 23:04:2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特点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2南京条约) ❗️最基本的国情
主要特点: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③封建经济依然保持,并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货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若明显的优势; ④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先天不足,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⑤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⑥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裹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毫无政治权利。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根本任务
推翻“三座大山”: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时代特征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结束标志:护法运动的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
开始标志:五四运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这是新、旧民主革命最根本的区别
②指导思想不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革命的前途不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④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总路线
提出
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第-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对象
不同历史阶段,随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大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旦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帝国主义(革命首要对象)
封建主义
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对民族工商业巧取豪夺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革命动力
最基本的动力
工人阶级
主力军
农民阶级
基本动力
城市小资产阶级
动力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分新旧民族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为什么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优点: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
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 ①受三重剥削和压迫,革命性最坚决而彻底(我最惨) ; ②相对集中、容易组织;多半出身于破产农民,便于组成工农联盟(工人与农民有天然联系)
性质和前途
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到达社会主义之前,必须经过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
1940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45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消灭封建性、买办性,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消灭大资产阶级,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
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文化纲领
民族的
民族的:就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与独立
大众的
大众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科学的
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理论和实践一致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提出
党成立初期,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秋收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10- 1930.1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述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基本形成。
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主要形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
必然性
必要性
内无民主,外无独立(社会性质)➡️武装斗争
农民很多,工人很少(革命的动力)➡️依靠农民
可能性
帝国主义主义统治的两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受重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必备的客观条件
全国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重要的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必要的主观条件
共产党领导的有力量极其政策的正确
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需要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原因
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也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改变敌强我弱)
可以建立统一战线的原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
工农联盟(基础)
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实现党对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
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
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要依据革命的需要,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要针对其两面性特点,在联合的过程中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必要的斗争。
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在革命进程中,要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四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武装斗争
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建设人民军队
一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二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条的人民军队
人民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坚持这一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三要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党在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同时,在深人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的理论和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加强人民军队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南,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
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党长期在农村发展,且处于战争环境之中,如果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就会组织松散、软弱涣散,不可能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不可能具备优良的作风,更不可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并取得革命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无产阶级思想
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
根本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
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在贯彻执行党的政治纲领和路线中推进党的建设
三者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路线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理论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实践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世界意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以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
红色政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农村根据地的政权
1949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