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知识总结,介绍了产品思维的五大模块、30个核心问题,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2-03-19 15:43:01产品思维 lan
发刊词
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产品能力
判读信息
抓住要点
整合资源
价值打包
获得回报
用户驱动
学习目标
了解产品核心概念词
掌握产品核心工作方法
理解产品思维
五个模块
1、同理心:剖析人性、看懂情绪
2、机会判断:一套底层思维、三个具体方法
3、系统能力:四个步骤,打造个人和公司核心能力
4、用户体验:五大具体方法,优化表达界面和产品体验
5、创新模式:五个创新模式,洞悉顶级公司创新战略
核心观点:人和产品具有五个层次
感知层
角色框架
资源结构
财富、人脉、精神
能力圈
积蓄建立
存在感定义
不被满足时:扩充能力圈
满足时:
不在扩充
一、同理心
用户情绪
核心观点:如何找到产品的接入点,即直面恐惧
怎么分析用户情绪
愉悦
被满足
案例:微信红包
不爽
不满足
案例:支付宝红包
愤怒
自己的边界被侵犯
也是恐惧
恐惧
边界
动力
痛点
直面恐惧
通过“满足”“愉悦”“不爽”你可以:
度量一个产品到不到位
度量你和一个人的关系
看到自己的天分和命运
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用户意识
核心观点:所谓用户调研就是要清空自己,接纳别人的世界观,产品要顺应用户的潜意识
找到用户真实选择
用户没有思考框架,无法有层次的表达感受和体验
基于自身角色和场景及个人认知判断所说出的言辞所迷惑
看到人基于潜意识的真实选择
对用户防御的态度和敏感度
好销售
擅长打破防御
好产品经理
根本不让用户启动防御
人欲即天理
尊重人欲,70%是潜意识选择
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
核心观点
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才形成角色的,而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去角色”化而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应该”来隐测用户的行为
集体人格的形成
确定目标
建立恐惧的边界
放入清晰的标的
给予红利
不断重复
教育反人性
自我与自律,那种更贴近产品精神
核心观点:自我的人更合适做产品
自律与自我
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
创造力要求对自我有极深的体察和释放
控制力是自律的体现,容易角色化
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 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
二、机会判断
点线面体
核心观点:当你想做一个产品时,入手只是一个点,但需要思考这个切入的点再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附在那个面上?这个面如何展开?面又在那个经济体上?这个经济体是在崛起还是沉沦?
代表
点
个人
线
公司
面
行业
体
经济体
案例:安全市场的360颠覆
趋势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当面打仗时,面上的点是有红利的
CEO应该外部找势能,赋能组织
决策的关键
在做关键决策时,离开牵动你情绪的“点”,去看到"线"的方向,去预测这条"线"的周期,并且明确周期的位置,是那个“面"再给你赋能
痛点、痒点、爽点
痛点
抵御恐惧
痛点是一切用数字衡量的点,用一堆数字构成的一个逻辑
痒点
满足虚拟的自我
用户的黏度来自于痒点的运营
爽点
满足
爽点就是逻辑之外的哪些小愉悦
案例:吃饭
淋漓的吃火锅,感觉爽爆,这是爽点
怕吃火锅长胖,抓住这一点的恐惧,就是痛点
来网红餐厅吃饭,拍照发朋友圈,这是痒点
经典用户画像
羊群和草地
第一只羊
种子用户
头羊
KOL
狼
消费者
大明、笨笨、小贤
大明
对自己需求讽刺清晰、明确的一类人
核心需求:价格、硬货、效率
京东百度服务大明用户的
笨笨
有大概的需求,但没有特别的明确的用户
东看看、西看看、看多了忍不住买
淘宝、小红书是服务笨笨的
小贤
没有消费需求,纯来打发时间
腾讯其实是服务小贤的
但让腾讯的小贤流量转化为购物的电商效果很差,因为场景不对
场景
场
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用户可以在这空间停留和消费
景
情景和互动
好的场景能触发情绪
规划产品的七个问题
我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是痛点、痒点还是爽点?
我在为谁解决这个问题?他得到即可满足了吗?--用户画像
有多少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市场规模
目前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竞争分析
我的竞争优势是什么?--看点线面体,谁给予赋能
用户会在什么场景触发情绪,需要马上解决。--场景
当用户遇到问题时,他首先会想到那个名字呢?
三、系统能力
确定性
建立一套体系,持续性提高用户可以依赖的确定性
例:ATM,系统需要七个岗位
战略
运营
现金
密码
硬件
客服
技术
产品保障的几个问题
1、你的产品在“点线面体”的什么位置
2、你提供时一个什么样的确定性
3、为确保稳定性提供,你需要的系统能力都有包括哪些环节
4、你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来支撑所有环节吗?
效率
核心观点
效率是系统能力的核心指标,没有效率就是去竞争力
案例:小米
雷军说过:互联网思维里最关键的两个点,一个是用户体验,一个是效率
小米三级火箭
一级火箭:小米手机,也是头部流量
二级火箭:小米拉动了立体化消费渠道
三级火箭:未来MIUI、小米云等互联网业务,才是真正撑起小米的利润和智能化未来
迭代
直指人心
系统能力
微观体感
核心功能
案例:微信
小步快跑,不断迭代 。。。。。。
系统生死线
领导力
找到正确的方向
识别关键任务
提升团队效率
跨越非连续性
壁垒
风险高
死亡方法
合并失败
被击败
被用户抛弃
存活方法
跨越非联系
安全区:没有壁垒
平原
体量大
优势明显
不要命:赢面大
四、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
战略存在层
通过产品我们得到什么?
顾客得到什么?为什么依赖我们?
互相需要依赖
能力圈范围层
提供确定性
坚持底线
资源结构层
与战略相关
角色框架层
角色决定
服务设计蓝图
感知层
最表层、外观修饰得体
用户体验地图
两个核心
故事比数据更重要
好产品,从一个好故事开始
为什么要画顾客使用地图
避免管理员视角,要以顾客视角
画用户体验地图
1、画像完整的角色
2、描述客户目标和预期
3、服务触点
4、客户使用路径
5、用户情绪曲线
关键
按照一个用户使用的路径,把这个产品设计图在画一遍
过程
从一开始用户怎么进入,到每一步怎么体验,最后怎么离开
服务设计蓝图
意图
为了解资源结构和角色框架的问题
配置每个接触点来完成服务
预设中不失望,预设外有惊喜
中心,服务流程
一眼
第一时间让用户第一眼看到自己的目标
一条路
清晰的路径
三个点
峰终、终值和忍耐底线
体验最高峰
结束时的感觉
峰终定律
上瘾机制-用户激励
完成既定动作就是满足
内在激励
外在激励
交替使用
名字与口碑
名字
召唤世界的咒语
说话
驱动世界,驱动他人
作用:杠杆增强
文化势能
麦当劳
阿里巴巴
丰田
口碑
事情做过头
超越期待
五、创新模式
增量市场:机会
用户价值
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替换成本包括
品牌认知
渠道方便
学习成本
用户体验
同纬度
体量大
体量小
体量大获胜
创新
蓝海
用户体验
无大佬
唯一机会
交替视角,跨界创新
核心观点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匀
新要素到新物种
利用行业的新要素,让你的产品成为一个新物种
案例:亚朵跨界借力;四要素
找到实体空间好位置
消费者--投资者
IP酒店,自带流量
场景电商
分类
提升体验
变革商业逻辑
互联网的降维打击--三级火箭模式
搭建高频头部流量
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
完成商业闭环
颠覆式创新
决定企业价值:市场价值网
客户
最重要资产
创新盲区
对手
投资人
资本要求
组织心智
最重要的标准:是否开启新价值网
产品的微观、中观、宏观
微观
感知能力
更好的设计让用户满足
复盘用户的防御心理
为什么会在这里卡顿
产品应该怎么样才自然
中观--法
套路
方法
宏观--道
社会的认知和趋势的判断
顶级组织
1、共同信仰
2、一致价值观
3、共同利益
4、共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