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周大事年线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存续275年。本图以公元纪年为主线,列出每年的干支、王号及所发生的大事,并配以图片,方便史学爱好者阅读查询。
编辑于2022-03-31 16:55:44西周大事年线
公元前1046年
乙未
周武王元年
武王灭商建周,都镐京。
设立三监:为巩固政权,武王分殷商朝歌为三部分,设三监监督商朝遗民。朝歌封给商纣王之子武庚,三监君主为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均为武王之弟。
前1045年
丙申
武王二年
武王访箕子(商纣王的叔父),问商亡之因,箕子陈《洪范》,言天道大事。
前1044年
丁酉
武王三年
武王有疾,周公为之筑坛祈祷,今《尚书·周书》中有“金滕”传世。
前1043年
戊戌
武王四年
武王卒,子诵立,是为周成王。
前1042年
己亥
周成王元年
成王年幼,周公辅政。
管叔、蔡叔联合武庚和东夷集团叛周。
前1041年
庚子
成王二年
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周公主东。
前1040年
辛丑
成王三年
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三监之乱,并灭薄姑、商奄、熊、盈等十七国。
封姜尚于齐。
齐太公
周公之子伯禽就封于鲁。
鲁周公
召公之子就封于北燕。
燕召公
商纣庶兄微子启就封于宋。
宋微子
前1039年
壬寅
成王四年
封康叔(周武王之弟)于卫。康叔参与平定三监叛乱,因功被封于殷商故都朝歌,建立卫国。康叔赴任时,周公作《康诰》等,作为康叔治国法则。
周初分封71国,姬姓53国。
前1038年
癸卯
成王五年
开始大规模营建成周,作为统治天下的中心。
前1037年
甲辰
成王六年
周公制礼作乐,用严格的礼仪制度区别尊卑贵贱。
前1036年
乙巳
成王七年
成周落成,迁殷商遗民,作《多士》令其“宅尔邑,继尔居”。
周公颁布《召诰》《洛诰》,成王为此举行盛大的诸侯集会。
周公还政于成王,作《无逸》以戒成王不要过分追求享受。
年1035年
丙午
成王八年
前1034年
丁未
成王九年
前1033年
戊申
成王十年
封叔虞(成王之同母弟)于唐。叔虞之子燮徙居晋水旁,改唐为晋。
前1032年
己酉
成王十一年
周公卒,其子君陈治成周东都(洛邑)。
前1031年
庚戌
成王十二年
前1030年
辛亥
成王十三年
前1029年
壬子
成王十四年
前1028年
癸丑
成王十五年
成王时,在周都镐京的熊绎受封于南蛮之地,建立楚国。
熊绎
前1027年
甲寅
成王十六年
前1026年
乙卯
成王十七年
前1025年
丙辰
成王十八年
前1024年
丁巳
成王十九年
前1023年
戊午
成王二十年
前1022年
己未
成王二十一年
成王将崩,命召公奭、毕公高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前1021年
庚申
成王二十二年
成王崩,太子钊立,是为康王。
前1020年
辛酉
周康王元年
康王继位,遍告诸侯,以文武之政治国。
成康之际,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前1019年
壬戌
康王二年
前1018年
癸亥
康王三年
前1017年
甲子
康王四年
前1016年
乙丑
康王五年
前1015年
丙寅
康王六年
齐太公望(姜子牙)卒,子吕伋立。
前1014年
丁卯
康王七年
前1013年
戊辰
康王八年
前1012年
己巳
康王九年
派使者责备晋侯筑宫室太奢华。
前1011年
庚午
康王十年
前1010年
辛未
康王十一年
前1009年
壬申
康王十二年
令毕公高治理成周洛邑,作《毕命》。
前1008年
癸酉
康王十三年
前1007年
甲戌
康王十四年
前1006年
乙亥
康王十五年
前1005年
丙子
康王十六年
鲁公伯禽(周公旦之子)薨,子酋立,是为鲁考公。
前1004年
丁丑
康王十七年
前1003年
戊寅
康王十八年
前1002年
己卯
康王十九年
前1001年
庚辰
康王二十年
鲁考公薨,无子,弟熙立,是为鲁炀公。
前1000年
辛巳
康王二十一年
前999年
壬午
康王二十二年
前998年
癸未
康王二十三年
前997年
甲申
康王二十四年
前996年
乙酉
康王二十五年
鬼方作乱,康王命南宫盂率师讨伐,大获全胜。
康王崩,子瑕立,是为周昭王。
前995年
丙戌
周昭王元年
前994年
丁亥
昭王二年
前993年
戊子
昭王三年
前992年
己丑
昭王四年
前991年
庚寅
昭王五年
前990年
辛卯
昭王六年
前989年
壬辰
昭王七年
前988年
癸巳
昭王八年
前987年
甲午
昭王九年
前986年
乙未
昭王十年
前985年
丙申
昭王十一年
前984年
丁酉
昭王十二年
前983年
戊戌
昭王十三年
前982年
己亥
昭王十四年
前981年
庚子
昭王十五年
前980年
辛丑
昭王十六年
昭王南征涉汉水伐楚,凯旋而归。
前979年
壬寅
昭王十七年
前978年
癸卯
昭王十八年
前977年
甲辰
昭王十九年
昭王再次伐楚,溺水而亡。太子满继位,是为周穆王。
前976年
乙巳
周穆王元年
周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
前975年
丙午
穆王二年
穆王以文武之道治国。
前974年
丁未
穆王三年
前973年
戊申
穆王四年
前972年
己酉
穆王五年
前971年
庚戌
穆王六年
前970年
辛亥
穆王七年
前969年
壬子
穆王八年
前968年
癸丑
穆王九年
前967年
甲寅
穆王十年
前966年
乙卯
穆王十一年
前965年
丙辰
穆王十二年
前964年
丁巳
穆王十三年
穆王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
前963年
戊午
穆王十四年
前962年
己未
穆王十五年
前961年
庚申
穆王十六年
前960年
辛酉
穆王十七年
穆王西征至昆仑山,见西王母。
前959年
壬戌
穆王十八年
前958年
癸亥
穆王十九年
前957年
甲子
穆王二十年
前956年
乙丑
穆王二十一年
前955年
丙寅
穆王二十二年
前954年
丁卯
穆王二十三年
前953年
戊辰
穆王二十四年
前952年
己巳
穆王二十五年
前951年
庚午
穆王二十六年
前950年
辛未
穆王二十七年
前949年
壬申
穆王二十八年
前948年
癸酉
穆王二十九年
前947年
甲戌
穆王三十年
前946年
乙亥
穆王三十一年
前945年
丙子
穆王三十二年
前944年
丁丑
穆王三十三年
前943年
戊寅
穆王三十四年
前942年
己卯
穆王三十五年
前941年
庚辰
穆王三十六年
前940年
辛巳
穆王三十七年
穆王伐楚至于九江,于涂山大会诸侯。
前939年
壬午
穆王三十八年
吕侯受命于穆王申训夏朝赎刑之法,作《吕刑》。
《吕刑》收录于《尚书》,是周穆王时有关刑法的文书,由于吕侯的请命,故名。
前938年
癸未
穆王三十九年
前937年
甲申
穆王四十年
前936年
乙酉
穆王四十一年
前935年
丙戌
穆王四十二年
前934年
丁亥
穆王四十三年
前933年
戊子
穆王四十四年
前932年
己丑
穆王四十五年
前931年
庚寅
穆王四十六年
前930年
辛卯
穆王四十七年
前929年
壬辰
穆王四十八年
前928年
癸巳
穆王四十九年
前927年
甲午
穆王五十年
前926年
乙未
穆王五十一年
前925年
丙申
穆王五十二年
前924年
丁酉
穆王五十三年
前923年
戊戌
穆王五十四年
周穆王崩,太子繄扈继位,是为周共王。
前922年
己亥
周共王元年
周共王派兵灭亡密国,密康公被杀。
密康公,姬姓,华夏族,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密国国君。曾跟随周共王游于泾水之上,得三女子。其母劝其把三女子献给周共王,密康公不从。第二年,共王灭了密国,康公被杀。
前921年
庚子
共王二年
前920年
辛丑
共王三年
前919年
壬寅
共王四年
前918年
癸卯
共王五年
前917年
甲辰
共王六年
前916年
乙巳
共王七年
前915年
丙午
共王八年
前914年
丁未
共王九年
正月,共王在周庙召见远裔首领眉敖的使者。
前913年
戊申
共王十年
二月,眉敖来见,献贡品。
前912年
己酉
共王十一年
前911年
庚戌
共王十二年
前910年
辛亥
共王十三年
前909年
壬子
共王十四年
前908年
癸丑
共王十五年
前907年
甲寅
共王十六年
前906年
乙卯
共王十七年
前905年
丙辰
共王十八年
前904年
丁巳
共王十九年
前903年
戊午
共王二十年
前902年
己未
共王二十一年
前901年
庚申
共王二十二年
前900年
辛酉
共王二十三年
共王崩,太子囏继位,是为周懿王。
前899年
壬戌
周懿王元年
文献记,懿王元年,镐京附近发生日全食现象。
前898年
癸亥
懿王二年
懿王时,王室衰微,西有戎狄入侵,东南有淮夷为患。
前897年
甲子
懿王三年
前896年
乙丑
懿王四年
前895年
丙寅
懿王五年
前894年
丁卯
懿王六年
前893年
戊辰
懿王七年
西戎侵镐京,懿王迁都犬丘。“周曰犬丘,懿王都之。秦更名废丘。”
前892年
己巳
懿王八年
懿王崩,共王之弟辟方立,是为周孝王。
前891年
庚午
周孝王元年
孝王令申侯伐西戎。
前890年
辛未
孝王二年
孝王召秦人非子主马于汧(qiān)水、渭水之间,马壮繁息。封秦非子为附庸,邑于秦,号秦赢。
前889年
壬申
孝王三年
前888年
癸酉
孝王四年
前887年
甲戌
孝王五年
前886年
乙亥
孝王六年
孝王崩,诸侯共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周夷王。
前885年
丙子
周夷王元年
夷王时,天子开始下堂见诸侯,朝觐之礼废。
前884年
丁丑
夷王二年
夷王命虢(guó)公帅军伐太原戎狄,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前883年
戊寅
夷王三年
前882年
己卯
夷王四年
前881年
庚辰
夷王五年
前880年
辛巳
夷王六年
前879年
壬午
夷王七年
前878年
癸未
夷王八年
夷王崩,太子胡继位,是为周厉王。
前877年
甲申
周厉王元年
前876年
乙酉
厉王二年
前875年
丙戌
厉王三年
厉王击退淮夷
前874年
丁亥
厉王四年
前873年
戊子
厉王五年
厉王亲自铸钟,追思文武开创基业盛况,表示承嗣先王基业,要勤于朝政,匡正不听王命的诸侯和蛮夷。
前872年
己丑
厉王六年
厉王效法文武治理疆土,伐南国,获胜。南夷、东夷臣服于周。
前871年
庚寅
厉王七年
前870年
辛卯
厉王八年
前869年
壬辰
厉王九年
前868年
癸巳
厉王十年
前867年
甲午
厉王十一年
前866年
乙未
厉王十二年
前865年
丙申
厉王十三年
前864年
丁酉
厉王十四年
前863年
戊戌
厉王十五年
前862年
己亥
厉王十六年
前861年
庚子
厉王十七年
前860年
辛丑
厉王十八年
前859年
壬寅
厉王十九年
前858年
癸卯
厉王二十年
前857年
甲辰
厉王二十一年
前856年
乙巳
厉王二十二年
前855年
丙午
厉王二十三年
前854年
丁未
厉王二十四年
前853年
戊申
厉王二十五年
前852年
己酉
厉王二十六年
前851年
庚戌
厉王二十七年
前850年
辛亥
厉王二十八年
前849年
壬子
厉王二十九年
前848年
癸丑
厉王三十年
厉王晚年,好利暴虐,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怒,使卫巫监督谤者,以告则杀之。此后谤鲜,诸侯不朝。
前847年
甲寅
厉王三十一年
卫巫监谤:厉王实行专利政策,引起国人不满,他用卫巫监视国人的行动,禁止国人谈论国家政事,违者杀戮。
前846年
乙卯
厉王三十二年
前845年
丙辰
厉王三十三年
前844年
丁巳
厉王三十四年
道路以目,国无人言。
前843年
戊午
厉王三十五年
前842年
己未
厉王三十六年
前841年
庚申
共和元年
鲁真公十五年
厉王暴虐,国人暴动,厉王出奔于彘。大臣周、召二公主持政事,称“共和行政”。
公元前841年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前840年
辛酉
共和二年
鲁真公十六年
晋釐侯元年
前839年
壬戌
共和三年
鲁真公十七年
前838年
癸亥
共和四年
鲁真公十八年
蔡国君武侯薨,子夷侯即位。
楚国君熊勇薨,弟熊严即位。
前837年
甲子
共和五年
鲁真公十九年
蔡夷侯元年
楚熊严元年
前836年
乙丑
共和六年
鲁真公二十年
前835年
丙寅
共和七年
鲁真公二十一年
曹国君夷伯喜薨,弟幽伯彊即位。
前834年
丁卯
共和八年
鲁真公二十二年
曹幽伯元年
前833年
戊辰
共和九年
鲁真公二十三年
前832年
己巳
共和十年
鲁真公二十四年
陈国君幽公薨,子僖公孝即位。
前831年
庚午
共和十一年
鲁真公二十五年
陈僖公元年
宋国君僖公薨,子惠公覸即位。
前830年
辛未
共和十二年
鲁真公二十六年
宋惠公元年
前829年
壬申
共和十三年
鲁真公二十七年
前828年
癸酉
共和十四年
鲁真公二十八年
周厉王卒于彘,太子静立,是为周宣王。
楚国君熊严薨,子熊霜即位。
前827年
甲戌
周宣王元年
鲁真公二十九年
楚熊霜元年
燕国君惠侯薨,子僖侯庄即位。
周宣王效仿文武成康的治国之道,任用周公、召公共同辅政,重新获得诸侯的认可。
宣王废除周天子亲耕的“天子藉田”仪式,并开始对四方用兵。
前826年
乙亥
宣王二年
鲁真公三十年
鲁真公濞薨,弟敖即位,是为鲁武公。
燕釐侯元年
曹国内乱,鲜杀其兄国君幽伯,自立为君,是为曹戴伯。
前825年
丙子
宣王三年
鲁武公元年
曹戴伯元年
齐国君武公薨,子厉公无忌即位。
前824年
丁丑
宣王四年
鲁武公二年
齐厉公元年
前823年
戊寅
宣王五年
鲁武公三年
晋国君僖侯薨,子献侯籍即位。
猃狁(xiǎn yǔn)是生活在周西北的戎狄部落之一,趁周王室衰微,屡次进犯。周宣王命令南仲在朔方修筑防御工事,又令兮伯吉父率军征伐,猃狁大败而臣服于周。
战国后,称猃狁为匈奴。
前822年
己卯
宣王六年
鲁武公四年
晋献侯元年
楚国君熊霜薨,少弟徇立为楚君。
宣王命秦仲进攻西戎,仲兵败被杀。秦仲之子庄公即位,大败西戎,被封为西垂大夫。
宣王征讨淮夷,获胜;又亲率大军征伐徐方,兵止于淮水,徐方来觐见。于是四方平定,周王室势力得到恢复,号称“中兴”。
前821年
庚辰
宣王七年
鲁武公五年
秦庄公元年
楚熊徇元年
前820年
辛巳
宣王八年
鲁武公六年
前819年
壬午
宣王九年
鲁武公七年
前818年
癸未
宣王十年
鲁武公八年
前817年
甲申
宣王十一年
鲁武公九年
鲁武公与太子括、少子戏朝见宣王。
宣王废太子括,立戏为鲁太子。
前816年
乙酉
宣王十二年
鲁武公十年
鲁武公薨,太子戏即位,是为鲁懿公。
齐厉公暴虐无道,齐人杀厉公,立其子赤,是为齐文公。
前815年
丙戌
宣王十三年
鲁懿公元年
齐文公元年
齐文公诛讨杀父者七十人。
前814年
丁亥
宣王十四年
鲁懿公二年
前813年
戊子
宣王十五年
鲁懿公三年
卫国君僖公薨,太子共伯余即位,旋被弟和所逼而自杀。和即位,是为卫武公。
前812年
己丑
宣王十六年
鲁懿公四年
卫武公元年
晋国君献侯薨,子弗生即位,是为晋穆侯。晋国从曲沃迁都于至绛。
前811年
庚寅
宣王十七年
鲁懿公五年
晋穆侯元年
前810年
辛卯
宣王十八年
鲁懿公六年
蔡国君夷侯薨,子所事即位,是为蔡僖侯。
前809年
壬辰
宣王十九年
鲁懿公七年
蔡僖侯元年
前808年
癸巳
宣王二十年
鲁懿公八年
晋穆侯娶齐女为夫人,称为晋姜。
前807年
甲午
宣王二十一年
鲁懿公九年
鲁懿公被其兄之子伯御攻杀,伯御自立为鲁君。
前806年
乙未
宣王二十二年
鲁伯御元年
郑桓公元年
宣王封其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是为郑桓公,郑国始建。
郑桓公
宣王加封申侯、韩侯爵位。
前805年
丙申
宣王二十三年
鲁伯御二年
晋穆侯攻伐条戎。
条戎是古代戎族的一支,分布在今山西省运城县中条山北的鸣条岗一带。
前804年
丁酉
宣王二十四年
鲁伯御三年
齐文公薨,子说即位,是为齐成公。
前803年
戊戌
宣王二十五年
鲁伯御四年
齐成公元年
前802年
己亥
宣王二十六年
鲁伯御五年
晋穆侯与戎战于千亩,获胜。
前801年
庚子
宣王二十七年
鲁伯御六年
前800年
辛丑
宣王二十八年
鲁伯御七年
楚国君熊徇薨,子熊鄂即位。
宋惠公薨,子戴公即位。
前799年
壬寅
宣王二十九年
鲁伯御八年
楚熊鄂元年
宋戴公元年
前798年
癸卯
宣王三十年
鲁伯御九年
前797年
甲辰
宣王三十一年
鲁伯御十年
宣王攻太原之戎,失利而归。
前796年
乙巳
宣王三十二年
鲁伯御十一年
宣王征鲁,杀鲁伯御,立鲁懿公之子称为君,是为鲁孝公。
陈僖公薨,子灵即位,是为陈武公。
曹戴伯薨,子兕即位,是为曹惠伯。
前795年
丙午
宣王三十三年
鲁孝公元年
陈武公元年
曹惠伯元年
齐成公薨,子赎即位,是为齐庄公。
前794年
丁未
宣王三十四年
鲁孝公二年
齐庄公元年
前793年
戊申
宣王三十五年
鲁孝公三年
前792年
己酉
宣王三十六年
鲁孝公四年
周宣王伐条戎、奔戎,失败而归。
前791年
庚戌
宣王三十七年
鲁孝公五年
楚君熊鄂薨,子熊仪即位,是为楚若敖。
燕僖侯薨,子顷侯即位。
前790年
辛亥
宣王三十八年
鲁孝公六年
楚若敖元年
燕顷侯元年
晋军击败北戎于汾隰。
前789年
壬子
宣王三十九年
鲁孝公七年
周宣王讨伐申戎获胜,又征伐姜氏之戎,双方战于千亩,周军大败,南国之师尽失。
宣王统治后期,井田制破坏严重,百姓大量流亡。宣王调查户口人丁于太原。
前788年
癸丑
宣王四十年
鲁孝公八年
前787年
甲寅
宣王四十一年
鲁孝公九年
前786年
乙卯
宣王四十二年
鲁孝公十年
前785年
丙辰
宣王四十三年
鲁孝公十一年
晋穆侯薨,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出逃。
前784年
丁巳
宣王四十四年
鲁孝公十二年
晋殇叔元年
前783年
戊午
宣王四十五年
鲁孝公十三年
前782年
己未
宣王四十六年
鲁孝公十四年
周宣王崩,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
前781年
庚申
周幽王元年
鲁孝公十五年
晋太子仇攻杀晋国君殇叔,自立为君,是为晋文侯。
陈武公薨,子说即位,是为陈夷公。
前780年
辛酉
幽王二年
鲁孝公十六年
晋文侯元年
陈夷公元年
镐京大地震,泾、渭、洛水枯竭,岐山崩。
前779年
壬戌
幽王三年
鲁孝公十七年
周幽王宠幸褒姒,任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褒姒生子伯服。
前778年
癸亥
幽王四年
鲁孝公十八年
秦庄公薨,子襄公立。
陈夷公薨,子燮立,是为陈平公。
幽王废太子宜臼及王后申后,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至申国。
前777年
甲子
幽王五年
鲁孝公十九年
秦襄公元年
陈平公元年
前776年
乙丑
幽王六年
鲁孝公二十年
前775年
丙寅
幽王七年
鲁孝公二十一年
前774年
丁卯
幽王八年
鲁孝公二十二年
幽王任命郑桓公为司徒,掌管土地和户籍。
前773年
戊辰
幽王九年
鲁孝公二十三年
周太史伯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相杂而生成百物来解释物质的构成。
前772年
己巳
幽王十年
鲁孝公二十四年
郑桓公为周司徒,知周将亡,听周太史计策,迁其民于洛地之东。虢、桧两国献十邑于郑,号称新郑。
幽王和诸侯在太室山结盟并派兵讨伐申国。
前771年
庚午
幽王十一年
鲁孝公二十五年
申侯联络曾国、犬戎攻杀周幽王及太子伯服于骊山之下。
郑桓公战死,国人拥立桓公之子掘突继位,是为郑武公。
诸侯在申国拥立原太子宜臼,是为周平王。次年,平王迁都于洛邑。
制图:泊阳 编校:明凡 日期:2022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