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调节思维导图
高中选择性必修一免疫调节,知识内容有组成、功能、特异性免疫、免疫失调、免疫学应用等,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编辑于2022-04-04 23:18:08生物群落 :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构成,但仍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分和外貌比较一致的组合体。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协调的生活在一起。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晶体(图源自网上),主要内容有物质聚集状态与晶体常识、配合物与超分子、晶体分类、晶体提取方法。
高中选择性必修一免疫调节,知识内容有组成、功能、特异性免疫、免疫失调、免疫学应用等,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生物群落 :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构成,但仍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分和外貌比较一致的组合体。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协调的生活在一起。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晶体(图源自网上),主要内容有物质聚集状态与晶体常识、配合物与超分子、晶体分类、晶体提取方法。
高中选择性必修一免疫调节,知识内容有组成、功能、特异性免疫、免疫失调、免疫学应用等,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免疫调节
组成
免疫器官
骨髓
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
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场所
重要免疫器官
胸腺
位于胸骨后面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场所
脾
位于胃左侧
参与制造大量新的血细胞,清除衰老血细胞
淋巴结
主要集中分布在颈部,腋窝部,腹股沟部
组织消灭侵入体内微生物
扁桃体
通常指咽腭部扁桃体
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中
强大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巨噬细胞
几乎分布在机体各种组织中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骨髓中成熟)
位于淋巴液,血液,淋巴结
机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
位于淋巴液,血液,淋巴结
机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分类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
可随体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身体各个部位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溶菌酶
都是蛋白质
破坏细菌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系统基本功能
正常时,抵抗病原体入侵
异常时,过强过弱会导致组织损伤或已被病原体感染
实例:过敏反应
免疫自稳
功能: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
正常时,对自身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异常时,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实例)
免疫监视
功能:机体识别和清理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异常时(低下或失调)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病毒感染
正常工作实例:对移植器官的排斥
免疫学应用
疫苗
概念: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对特定的传染病有了抵抗力
实例:天花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减毒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和动物DNA疫苗
作用机理:给机体输入外源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反应
特点
特异性
抗体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记忆性
免疫力可维持较长时间
意义
是人类发明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方式,对某些疾病来说,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器官移植
概念:把正常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
使用方法:
器官保存技术
外科手术方法
高效免疫抑制剂
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
概念:已免疫个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过敏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过敏原
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过敏过程
1| 第一次接触过敏原
2| 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
3| 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肥大细胞)表面
4|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
5| 与细胞表面抗体特异性结合
6| 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
7| 出现过敏症状
特点
有快慢之分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预防措施
找出过敏原
避免再次接触
自身免疫病
概念: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
原因
机体感染某种抗原,此抗原分子与机体的物质结构相似,免疫自稳过强而导致机体组织损伤
实例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概念
机体免疫能力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分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
实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
患者多为新生儿和婴幼儿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大多数)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
实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宿主:辅助性T细胞
传播途径
1| 性接触传播
2| 血液传播
3| 母婴传播
预防
1| 安全性行为
2| 避免注射时经血液传播,不吸毒
3| 接受检测并积极治疗HIV等性传播感染
4|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5| 不用未经消毒的机械文眉、穿耳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在细胞外液“作战”的方式
过程
1| 病原体抗原与B细胞接触,激活B细胞(第一个信号)
2| 一次免疫:病原体抗原被APC摄取
3| APC加工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4| 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第二个信号)
5| B细胞分裂分化(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6| 浆细胞分泌抗体
7| 抗体与抗原结合成沉淀(降低其与细胞膜的黏着性,抑制生长发育)
8| 其他免疫细胞把沉淀进行吞噬消化
9| 二次免疫:抗原接触激活记忆B细胞
10| 记忆B细胞快速分裂分化出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再与抗原结合成沉淀
细胞免疫
概念: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
过程
1| 病原体抗原被APC 摄取
2| APC加工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3| 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4| 靶细胞(被病原体抗原侵染)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
5| 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由细胞因子加速)成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6|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凋亡)
7| 靶细胞中病原体抗原被释放并被抗体识别生成沉淀
8| 其他免疫细胞把沉淀进行吞噬消化
李恩泽 高二三班
浆细胞不可分裂增殖,不可直接与抗原接触激活
记忆B细胞:可存活较长时间
二次免疫的特点: 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快速高效,产生的抗体数量更多
辅助性T细胞作用
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
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
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够协调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激活信号
蛋白质类抗原
必须有两个信号激活
非蛋白质类抗原
只需有一个信号激活即可
浮动主题
免疫类型
功能性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主被动性
被动性(过继性)
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并将其直接注入体内
主动性
注射或接触活抗原而引起自身免疫系统工作而杀死抗原
人体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胃酸属于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
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
抗原呈递细胞 (APC)
抗原
定义:其表面一些特定蛋白质等物质(如身份标签)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发免疫反应
大部分为蛋白质,可游离,可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及细胞上,也可是体内是非正常细胞
特点
一般异物性(外来)
大分子性
特异性(特有化学基团,抗原决定簇)
组成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功能
摄取加工处理抗原,把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
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