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诗学(鉴赏篇)
黄永武先生《中国诗学(鉴赏篇)》读者的悟境,分为广学识以明诗意、富历练以察兴会、谙作法以识匠心、分平仄以辩格律、知校雠以定是非等板块。
按目录四部分类的思维导图,史:《北梦琐言》、《杜工部年谱》、《唐语林》、《韩吏部文公集年谱》,一起来看。
中国诗学—作品的诗境思维导图:包含从诗的内容上欣赏,一、显示的内容,二、潜藏的内容,取某一易见的事物,代表某一不易见的意义,用文字影射,借题材发挥按时作用,别有所指,明说一套,暗藏另一套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中国诗学
广学识以明诗意
1.增加学识,可以提高鉴赏的能力
2.不能只凭常识在批判,应当多阅读、多历练
3.认识典故,明白象征意义,以读情思和其中的故事(如李商隐的诗)
4.广学以考证俚语(时代性、地理性),代表时代风尚与民心反映(如李贺与元微之的诗)
5.了解历代的风俗、历史制度,必须仰仗于广博的学识
6.读诗需考证出处
学识好,能看得更深
富历练以察兴会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可以获得知识方面与美感方面双重的满足
3.富历练可以形成具体的美感,如“积雪浮云端”“空山松子落”
4.真实地体验可以进一步真切地进窥作者的诗境
5.古人写诗注重实地的感触,赏诗者也需具有这种实感,才能使传达的经验合一
6.亲身的体验,造成所得感受深浅的不同
富历练可以设身处地地去体会,更容易与诗人产生共鸣
谙作法以识匠心
1.作法:诗人们公认的方法;诗人各人特殊的风格
2.诗人不同体裁的诗歌,也有不同:杜牧五绝与七言各有侧重点,五绝重调,七言重句的精练
3.某种体裁有某种体裁的当行本色
4.诗人各有特色,如杜甫第二句把意思转豁开来,第七句收阖全首; 高适的诗喜欢将颔联写得活泼流动,腹联写的工稳板重
谋篇布局
1.虚实词,诗眼,的排列分布
锻句炼字
分平仄以辩格律
1.读诗,最起码的条件,是分平仄,才能略懂诗的格律
2.如何分清平仄 善用方言法;常查辞书法;背诵诗句法;注音符号法;
3.国语推行后,造成诸多人平仄混淆
4.诗中有平仄两用字,但用法较宽,依据格律所需而算
5.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人声短促急收藏。
抑扬顿挫,情感的充分表现
音韵美
知校雠以定是非
1.不迷信权威,有自己的看法,能懂得明辨是非
2.古书的是非:一是底本的是非;一是立说的是非
3.诗歌鉴赏的前提首先要求真,诗歌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在辗转抄写刻印的过程中有出入
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和“昔人已乘黄鹤去”与敦煌本的校雠不同,即底本的是非
4.相信“经验”,不如相信“材料”; 如后人用假诗对李白进行恶意的揣测;程午桥单以风格来辨别作者,并不可靠
5.鉴赏诗歌,必须有校勘的环节,对底本进行校勘后,发现问题,修改问题,以明辨是非
6.诗歌需进行考据,意境和神韵都依凭有形的文字,文字考查不精确,则会产生联动,影响意境与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