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重点知识总结,包括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免疫调节等内容。
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总结,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三部分内容。
高中生物老教材必修一第五章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酶、能量通货——ATP、ATP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能量之源——光合作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脑——高级
脊髓——低级
周围神经
连接躯干和中枢
结构基础
反射弧
感受器(皮肤、内脏、黏膜等传入神经分布的地方)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基本单位
神经元
胞体(营养代谢中心)
突起(包括树突,轴突,分别利于广泛的接受信息和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
分类:传入神经、中间神经、传出神经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
基本方式
反射
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沿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并 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沿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 对刺激做出应答。
最简单的反射需要两个神经元
分类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遗传获得
条件反射:后天学习获得,一般大脑参与
发生反射活动的条件
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
反射弧保持完整
外界适宜强度刺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传递形式:电信号
过程
静息电位
电位表现:内负外正
形成原因: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钾离子外流
动作电位
电位表现
未兴奋部位:外正内负
兴奋部位:外负内正
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形成原因:细胞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
兴奋的传导
子主题
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变化, 已兴奋部位恢复原来静息电位状态。
特点:双向性(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膜外相反) 生理完整性、绝缘性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末端 膨大呈球状或杯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 与其他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 成突触。
分类:⊙——<⊙——<(轴突—细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结构: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充斥组织液),突触后膜(膜上有特异性受体)
神经递质本质是小分子物质,不是蛋白质
神经递质作用效果: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过程:1.兴奋通过轴突传递到突触小体 2.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向前膜移动 3.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 4.神经递质扩散到突触间隙 5.神经递质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6.离子通道变化,引起膜电位变化 7.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特点
单向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下丘脑:体温、水平衡、节律等
脑干: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呼吸等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意义: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的有条不紊和精确
人脑的高级功能
言语区
运动型失语症(S区受损,能看能听不能讲)、失写症(W区受损,能看能听不能写)、失读症(V区受损,看不懂)、听觉型失语症(听觉型语言中枢,会写、讲、看,听不懂)
学习和记忆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类蛋白质的合成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的发现
沃泰默的实验: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稀盐酸→注入切除神经只留血管的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结论:神经难剔除,固执认为是神经调节。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磨碎后获得提取液→注射同一只狗静脉→胰腺分泌胰液 分析:稀盐酸→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导致胰腺分泌胰液 结论:内分泌器官分泌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是激素调节
激素的来源及功能
来源:腺体
内分泌腺:有导管,直接输送腔道或体表
外分泌腺:不具有导管,体液运输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p25
激素调节的实例
血糖调节
激素基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调节示意图: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反馈调节
正反馈:分娩、排尿
负反馈: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等
示意图:
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体温调节机制
产热途径: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放能
散热途径:汗液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排尿等
调节机制:
水盐调节
水的来源:饮水和食物
水的去路:肾脏排水
调节图解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作为神经中枢
血糖调节中枢: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分泌
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恒定
作为感受器
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改变,从而调节水平衡
作为效应器: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然后由垂体释放。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T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细胞产生)、 溶菌酶(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发挥免疫作用
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监控
清除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示
免疫失调引起疾病
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 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例:HIV
免疫学应用:疫苗,器官移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