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大纲:包括社会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认知、社会行为、态度和偏见等等。
编辑于2022-04-10 12:19:04《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学习社心
认识自己:威廉·詹姆斯将自我置于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位置
认知他人:Costa和McCrae的“大五”人格理论
神经质
外向性
开发性
宜人性
尽责性
认识他人:"巴凯特现象“与穷人为邻会更幸福
认识生活意义
二、什么是社心
定义: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关常识
三个研究领域:个体/人际/群体过程
三、社心简史
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佛洛依德--内在动力;荣格--无意识理论(分析心理学);社会文化学派--社会文化影响
行为主义:外部环境的影响--华生创始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强化
人本主义:马斯洛和罗杰斯:整体性和内在因素
社心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阶段1895-1934:1895年 Triplett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建立:1908《社会心理学导论》和ROSS的《社会心理学》--1924年,Allport证明实验方法能够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重要手段。
初步发展阶段:1935-1945:美经济大萧条和欧洲二战
初步繁荣阶段:1946-1969:二战后
危机阶段:20世纪70年代
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加设与理论
社心研究的两种取向: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二者区别P20
研究的三个层面:社会层面;人际层面=是社会心理学家采用的层面;个人层面
基本理论
生物理论:麦独孤、佛洛依德、劳伦兹:强调生物因素的影响--本能理论
本能:刻板印象/依恋
遗传差异
学习理论
强调经验对行为的影响
机制:联结(经典条件作用)/强化(学习理论的核心)/模仿
特点
诱因理论--关心个人内在状况
理性决定论:Edwards预计价值论,起判断基础为
某一决策各种可能后果的价值(结果的重要性)
某一决策后果真正实现的可能性大小(实现某种结构的概率)
交换理论:人际互动为原因
需求满足理论
认知理论
基本原则:分类和聚焦
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
角色理论
Biddle和Thomas强调个人的行为是由其社会角色提供的。
类似于社会认同理论--对群体身份的认同--局内人和局外人
研究过程和方法选择
研究方法
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
收集数据的方法
观察法:简便易行、特定行为不宜观察到
调查法:简单易行、资料信息量大、受社会赞许的影响
实验法:资料准确、样本无代表性
档案研究法
元分析方法:检验分析
研究注意的问题
随机取样
实验者偏差(单盲或双盲)
被试偏差(不让被试知道)
第三章 自我
研究历史
威廉·詹姆斯:自我知觉二元性:宾我与主我
库勒:透射自我或镜中自我
Mead:强调社会经验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
佛洛依德:本我、自我、超我
相关概念
自我图式:指引自己的一套自我信念
自我参照效应
Higgins自我差异理论:理想/应该/实际自我
自我概念的构建
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己
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己
自我觉知:Buss内在/公众自我觉知
自尊:外显/内隐 P44
自我提升
自我确认
自我效能
自我表演
自我障碍
自我检控
自证语言:暗示--罗森塔尔效应
体像
自我偏差
焦点效应: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度--聚光灯效应
透明度错觉
自利偏差/自我服务偏差:为自己失败找借口/欣然接受成功
盲目乐观
虚假一致性和虚假独特性:要不就是都不好/如果好的话就是我
自我与文化
文化差异:Kulm的20句陈述测验
Triandis:私人自我/公共自我/团体自我
华人自我四元论:个人/关系/家族/他人取向自我
第四章 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
概念: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推论人或者事物的过程--选择、理解、识记和运用各种社会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分类:外群体同质效应导致内群体偏好
图式
个人图式:个人的特点
自我图式:对自我的判断或认识
团体图式:全体刻板印象
角色图式:角色特性
剧本:一种执行程序或步骤
图式作用 P62
社会认知法则
便利法则:事件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做判断
象征性法则:相似程度来归类
基本比例信息
锚定与调整法则
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
二、个人知觉
第一印象评定的基本维度:评价、力量、活动性
整体印象的形成:平均模型、累加模型、加权平均模型
知觉中的偏差: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扫把星效应;正性偏差--慈悲效应
个人知觉的线索:情绪;视觉线索和超语言线索(人际距离/身体姿势/目光接触)
三、归因 P73
对他人的归因理论
对自己的归因理论
基本归因错误
第五章 社会行为
一、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遗传因素的作用
环境的影响
家庭
文化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人类的侵犯行为
敌对性侵犯
工具性侵犯
挫折-侵犯理论
强化
模仿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P91
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 P93
影视的影响
三、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利他和助人行为的解释
影响因素
如何增加助人行为
第六章:态度和偏见
态度概述
三成分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态度的心理功能:效用/知识/自我保护/价值表达功能
用态度预测行为的影响因素
态度测量:直接/间接测量
态度的形成
态度形成和学习的关系:强化、模仿、联结
情感因素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曝光效应
态度形成中的认知理论
文化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态度改变
Heider的平衡理论:最小付出原则、从不平衡状态调整至平衡状态
认知失调理论
说服
Hovland的说服理论:注意-理解-接受
中心和外周路径模型:中心路径--进行深入思考了,关注证据;外周路径---关注外部线索,不考虑证据本身
Sears的说服模型:四个因素--外部刺激、说服对象、说服过程和结果
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
说服者的因素:专家资格、可靠性、受欢迎程度
说服信息因素:
被说服者的因素
情境因素
偏见
定义
产生
影响
消除方法
第十一章:文化心理学
一、概述
二、研究的主要领域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独立型自我
依赖型自我
三、对中国文化的分析
第十二章:积极心理学
研究对象
福流
与幸福相关的因素 P305
第十章 健康心理学
一、与健康相关的感念
二、压力
生活事件
应激
控制感
自我效能
习得性无助
三、应对方式
A型人格:争强好胜
B型人格:较有耐心
第九章:团体与领导
一、团体概述
在这个质疑主义盛行的时代,作者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验证“拆书法” 是经得住实践的检验,比如他自己曾经写了一本书关于《拆出你的沟通力》, 就将知识体系划分为4个章节(塔楼),并有不同层次的楼层(进阶级) ,他用拆书法将几十本书中的知识分解出来,将这些知识石砖用于 构造关于沟通力这座知识大厦。
心理功能:归属感、认同感、社会支持
团体规范作用:保持团体一致性,为成员提供认知和标准与行为准则,规范惰性
影响团体凝聚力量的因素:
二、团体领导
三、团体内部沟通
网络形态:原型、链型、Y型、轮型
团体冲突解决:Thomas---对峙、逃避、顺应、妥协、合作
四、团体决策
团体极化
风险转移--通过团体决策,结果更为冒险
团体计划的原因
团体思维
团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
第八章 社会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社会交换
理论基础
思路:酬赏(特殊性与具体性)和成本
证据:囚徒困境、货运游戏
二、社会影响
社会促进
社会懈怠---搭便车
去个体化
三、从众、顺从与服从
有关从众的经典研究
团体规范形成
线段判断实验
影响从众的因素
情境因素:团队规模、凝聚力、社会支持
个人因素
文化
影响顺从行为的因素
积极情绪
互惠性
合理原因
增加顺从的技巧
登门技巧: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
门前技巧:先提大要求再提小要求---与互惠规范有关
折扣技巧
滚雪球
服从的定义
服从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 人际关系
一、人际吸引
相互吸引的两个原因
先天性的亲和动机
克服寂寞
基本法则
强化原则:酬赏喜欢的人,惩罚讨厌的人
社会交换
联结原则
影响因素
个人特质
相似性
互补性
熟悉性
接近性
二、亲密关系
三、爱情
Sternberg三元理论:激情、亲密、承诺
四、中国人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