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五维学习力》读书笔记
《五维学习力》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助你提升认知,促进个人成长,真正建立属于个人的学习系统,强化自己的学习力,此书值得一读
编辑于2022-04-13 22:51:51《五维学习力》读书笔记
绘制日期:2022.04.12,二; 完成日期:2022.04.13,三;
作者
王咏
中信出版集团
构建终身学习系统
学习辨识力
知识焦虑
比较VS选择
学习金字塔模型
做事效能
做人乐趣
自我认知
世界观
确定具体的学习内容
两个核心关键点
用什么、学什么
学什么、练什么
培养内在兴趣
提升自我认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
情绪管理
人际关系
两性关系
意志力
专注力
向外探索
从学习中升级世界观
第一层,要关注那些自己未知的、能够对原有认知进行颠覆的知识
第二层,要学习杂乱信息里的真是逻辑,也就是那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原理
学习的本质及过程
①遇到不懂的问题?
②对既有解释系统产生挫败感
③输入新知识
④输出新的解释系统
收藏行为
第一,沉迷于收藏的学习行为会让大部分人都无法经历挫败感
旅游心态
停留在舒适区,无法感受到挫败感
第二、沉迷于收藏的学习行为,往往只有输入,没有输出
培养学习辨识力
第一个方法是让自己像程序员一样有的放矢
解决问题
第二个方法是让自己像医生一样学会过滤信息。
原则1:关键词原则
原则2:同类内容中重点关注那些差异大的信息
第三个方法是让自己像交警一样快速输出
快速输出:72小时原则
VARK模型
V(Visual),代表视觉型学习风格
A(Aural),代表听觉型学习风格
A(Aural),代表听觉型学习风格
K(Kinesthetic),代表动手实践型学习风格
达克效应
愚昧之山即未知的未知,是指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绝望之谷即已知的未知,指我们知道有些事情自己不知道;
开悟之坡即已知的已知,指有的事情我们知道自己知道。
元认知
事件A→反应B
反应C
学习驱动力
三种学习动机
内部驱动:有兴趣很好,没兴趣也没关系
兴趣
好奇心
外部驱动:你向往的和你害怕的,都能让你更强大
向往
畏惧
任务驱动:用工作和生活中的任务倒逼学习
用任务倒逼学习
以教促学
同心圆模型
先找胜任感
第一点,合理分解学习任务
第二点,过程导向
再关注成就感
参考游戏机制,设置及时的反馈和奖励
故事化设定,将学习计划和目标进行故事化、剧情化
穿插式快乐体验
学习策略力
学习阶段
第一阶段:无意识无能力
第二阶段:有意识无能力
第三阶段:有意识有能力
第四阶段:无意识有能力
3WIH模型
What:明确需求
Where:找到差距
Why:分析原因
How:给出方案
学习资料的分类
第一类,公共基础类资料
第二类,场景应用类资料
第三类,工具查阅类资料
“3W1H”搜索法
第一步:What——搜什么?
第二步:Where——去哪儿搜?
依靠专业推荐
网络定向搜索
第三步:How——怎么搜?
第四步:Which——哪个好?
出版社看评价
视音频看流量
图文类看质感
错误阅读认知
第一,阅读理念要么没有“包袱”,要么“包袱”太重
没有“包袱”,集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包袱”太重,即阅读是为了记住更多的内容
第二,阅读方法习惯“从头到尾,逐字逐句”
第三,阅读层次太低,没有深度阅读
“因概尾扫切”五步阅读法
因:先确认展开一次阅读的原因和目的
概:试着用五分钟概括全书内容。
尾:从结尾、结论部分开始读。
扫:“扫读”正文,标注重点
切:切入重点,深度阅读
形成长期记忆的关键
第一,运用50/50原则,进行高效编码
即一半时间用来学习,一半时间用来分享我学到了什么。
第二,制造测试效应,长期储存信息
即学习前后对自己进行多次主动测试。
阻碍深度思考的习惯
思维习惯一:满足于过去的思维定式
第一层是满足于普通解
第二层是习惯性防卫
思维习惯二:情绪化思考
即遇到事情先动情绪,不动脑子,不动逻辑
培养深度思考习惯
绿灯思维
逆向思维
学习持久力
思维网络模式
专注模式(Focused mode)
整块时间系统学习,达成“学”的目标
发散模式(Diffuse mode)
零散碎片时间,发散思考,知识点间建立联系,达成“习”得目标
最好少记忆,少阅读,多思考,多加工
TEC架构法
T为“Target”和“Task”的缩写,代表目标和任务
E阶段。E为“Expand”和“Explore”的缩写,意思是扩展和探索
C阶段。C为“Contract”和“Conclude”的缩写,代表收缩和结论的意思
知识超市
第一步:“归类”,建立井然有序的“碎片化信息超市”
垃圾区:堆放无用又零碎的信息
案例区:存储有用但零碎的信息
感悟区:存储对知识的感悟和思考
方法区:存储有用且系统的方法
第二步:“盘库”,有针对性地盘活升级“碎片化信息超市”
第一,“按需进货”。明确学习目标,针对性充实案例区、感悟区和方法区
第二,“产品升级”。让案例区和想法区的内容升华到方法去,把碎片化内容上升为能力
学习行为系统
动力系统
控制系统
习惯
保障系统
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合适的创作环境
长期保持学习和阅读习惯
成功螺旋法
把复杂的长线学习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以获得胜任感
试着每次超额完成小目标
拖延症的误区
把懒散当拖延症
认为所有的拖延症都需要治疗
心理舒适区的防御机制
第一种心理需求:对痛苦的回避
第二种心理需求:对掌控感的需要
克服拖延症的方法
从行为层面,发现迈入心理舒适区的拖延征兆
巧用心理暗示,绕开心理舒适区的防御机制
SDT理论
爱的关联
力量的胜任
自由的自主
分心走神的内外诱因
内部诱因
内部刺激水平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外部诱因
注意力被外部“刺激-反应”的惯性带跑
注意力曲线
释义:外界的任务和时间都无法被管理,要想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学习上,我们可以管理的只有自己。更新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会与干扰恰当共处
避免分心的思维历程
第一步:观察自我
第二步:调控自我
第三步:忘记自我
学习创造力
学习留存率金字塔
学习圈
从“学到”到“做到”
可以慢慢地做一件事,但是不能停滞不前
在行动之前不要想太多,先行动起来就可以;想得越多,越容易畏缩不前
敢于“烂开始”,才能走上践行之路,不会难度不大甚至根本不存在的困难而焦虑
一旦开始行动,把注意力放在关注的关键点,升级过去的认知和思考
知识内化
第一个阶段: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第二个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个阶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X思考模型
第一步:推动知识向问题靠拢
第二步:推动问题向知识靠拢
写作是一种输出方式
第一,升级逻辑思考力
第二,打造个人品牌
改良卡片写作法
表达型输出的常见问题
一是知识理解不到位,导致转述卡壳
二是逻辑混乱,内容晦涩,“只有表,没有达”
三是没克制住表现欲,表达不够精简
改进提高表达输出能力
先把书读厚:扫除知识盲点
第一个技巧:了解更多背景信息
第二个技巧:代入自己的经历
第三个技巧:引入“他山之石”
再把书读薄:结构清晰,表达生动
首先,学会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表达更有逻辑
原则一:活用案例演示知识
原则二:巧用比喻通俗易懂
精简表达:用一分钟讲完三分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