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简史
艺术简史笔记,包括手工业时代向工业化时代转型期的设计、形成时期的现代设计、后工业社会的设计与未来设计、成熟和繁荣期的现代设计等。
编辑于2022-04-14 16:02:34艺术简史
手工业时代向工业化 时代转型期的设计
1750-1951
工业革命和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
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资本 主义工业化-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过度阶段
伦敦世界博览会:
维多利亚中时期-展地名称(水晶宫)
拉斯金、莫里斯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拉斯金:
“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技术与生活结合-支 持实用主义、反对维多利亚-大众设计-融入自然
威廉·莫里斯:
反对机械化、工业化-为人民服务-集体活动 -美观与实用性的结合
新艺术运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发展的“装饰艺术”运动(建筑、家居、产品、首饰、平面设计)-形式主义强调手工艺、反对工业-放弃传统装饰、开创自然装饰风格-受东方风格影响(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探索新材料、新技术
芝加哥建筑学派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建筑流派-钢框架结构技术- 运用几何形体-追求结构和空间美学
装饰艺术运动
来源于世界博览会-影响建筑设计风格-装饰美-现代派美术- 色彩设计(强调纯色)-家居设计-被后现代主义设计师重视
主要影响:
法国装饰运动的绘画
海报
时尚插图
形成时期的现代设计
1915-1940
德意志工业同盟
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艺术、工业、手工艺-推广工业设计思想-主张功能主义、现代工艺化-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主张批量生产-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
贝伦斯为德国电器通用公司设计的AEG厂房及其一系列产品
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风格派:
关心美学和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几何简单结构或元素-非对称-几何结构、基本原色、中性色
构成主义:
强调空间中的势-立体派、浮雕技法-组 合与构成-几何抽象理念-对现代雕塑的影响
包豪斯(BauHaus1919-1933)
德国设计大学-现代主义设计的起源 魏玛时期包豪斯平面设计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魏玛国立包豪斯校舍被 美军占领,随后包豪斯所在的图林根州开始计划 重建与复苏。
美国工业化设计
美国的使用运动占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商场竞争机制在美国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发展工业设计、并把工业设计职业化
后工业社会的设计与未来设计
1960-现在
国际主义的衰退和后工业社会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德国战前发展出来的国际主义设计成为西方国家设计的主要风格
在设计形式上,国际主义设计受到米斯·凡德洛的“少则多”( 濿ess is 瀀ore)主张的深刻影响,在50 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随着逐步工业化,各产业的生产率将发生变化,从而必然会产生大多数劳动力转向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
多元化的设计风格
时代特征:
从时代反思、探索、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设计理念等方面阐述时代特征—它是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反思、反叛、分析和探索,设计师试图在现代主义设计基础和结构之外找到一条适合新时代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发展之路
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现代设计:
信息化和网络时代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大大改改变了现代设计的手段, 方式和理念
开创了现代设计的新时代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高科技风格:
减少主义风格、解构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概念及特征—对于设计概念和设计理念的更深层次的探索对于优秀设计的评价标准已改变、健康、安全、舒适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要求,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人性化设计原则
代表性人物:
索扎斯、乔治罗亚、乔纳森·伊维、斯塔克等思想及主要代表作品
举例:
孟菲斯设计风格
定义
1.为了反对单调、冷漠的现代主义
2.注重运用几何与元素和图案装饰
3.装饰艺术与设计功能和谐一致
特点
1.极具视觉冲击的色彩
2.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3.伪立体效果,色彩和图案多样的运动
面向未来的设计
今天,设计与非设计的边界正在消失,设计在变得“不专业”的同时却变得更强大;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视野是当下设计最重要的驱动力;设计需要把握好时代给予的这次机会;面向未来的设计不再是局限在问题与答案之间的两点一线,而应该建立一个强势的研究文化;当设计侧力量增强时,价值观比以往更重要
绿色设计:
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概念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
在绿色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设计师着重考虑产品环境的属性,如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要求、这对设计师而言,是一种极富意义的挑战
成熟和繁荣期的现代设计
1940-1960
战后的消费文化和美国的有机功能主义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美国从“价值创新”理论转向“合理设计”的时代,美国的设计从式样主义开始转向功能主义
有机:
较现代主义更为自由-对功能、材料和人体工学深入研究的结果-通过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创造一种惯用的、简洁和易于感受的美-形式服从
功能(北欧家具)
功能性、实用性-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
德国的新功能主义
德国设计师重视工业技术,强调采用工业大生产方式制造产品,外形设计一律采用直线和直角,连圆弧都很少,表面多用白色
理性主义:
功能是第一位,追求形式追随功能
风格发展:
包豪斯提出设计理念(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思维客观化-科学技术为唯一的依据
产品风格:
德国设计师认为设计可以使无序的世界变得有序- 生活方式(重功能、技术、强调系统性和秩序感-德国制造意味着品质的保证
个性化和民族化的意大利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成工业国家
风格:
哥特式建筑-正宗欧洲古典风格-古希腊罗马传统-尖塔高耸、尖形拱门
融合现代与传统为一体的日本设计
日本现代设计特点:
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
传统设计:
吸取中国,韩国等东方国家的文化内 涵,民族化的,传统的,温煦的,历史的
现代设计:
随和模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设计,所有这些加上日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特征,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现在的,发展的,国际的
形式风格特征:
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装饰性的 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简朴的
文化的双重性:
日本的文化中东西文化并存的特征和日本文化中华贵装饰 与单纯简朴并存的特征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
斯堪纳维亚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
由汉宁森设计的照明灯具在博览会上获好评,被认为是该届博览会上惟一堪与柯布西耶的“新精神馆”相媲美的优秀作品
设计规则:
选择天然材料-克制-整理-全白的外观向黑暗的一面过度-每个家庭三个主要特点-理 性投资-混合搭配-把旧的换成新的
中国近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起源于洋务运动-传统工艺美术的概念受到质疑-进行讨论-设计观念的变革-废除工艺美术、设立“设计”专业-模仿日本、欧美等先进设计风格为中国设计初期奠定了基础-意识到传统风格和民族风格与现代化设计必要性-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